鄭辰玉
宋朝時,端州的特產端硯是皇家貢品。按理說有此特產,老百姓的生活應該豐衣足食。可包拯初到端州任知州的時候,百姓卻過得苦不堪言。原來,是因為歷任地方官趁著進貢的機會,額外索取數十倍的端硯中飽私囊。包拯到任后,一改陋習,嚴格規定老百姓只須按照進貢所需數目繳納端硯,除此之外絕不多收,包拯也以身垂范不持一硯。在這樣的制度下,端州百姓很快過上了好日子。
三年任期滿后,包拯臨走時,成千上萬的百姓淚灑碼頭。在百姓眼里,包拯不僅是端州的知州,更是所有人的恩人。為了表達對包拯的謝意,百姓們挑選了幾方上好的端硯作為臨別禮物,然而卻遭到包拯的拒絕,他說:“請讓包拯清白地來,清白地去。”身邊的隨從見狀,對包拯說:“這是百姓們對您廉潔無私的肯定,是大家的一片心意,要不您就收下吧?”包拯正色說道:“正因為要秉承廉潔無私,才不能妄取百姓一物。”離任的船起航后,中途,包拯卻在船艙中發現了一方端硯,原來是一名老硯工特意感激包拯,又怕直接送包拯不收,于是就托船夫帶上船來偷偷地藏在了船艙內。得知此事后,包拯再想歸還已經來不及了,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和態度,他果斷地將端硯扔進了江中。
包拯“不持一硯歸”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正是他的清正廉潔為后人樹立了至忠至正、至剛至純的為官榜樣。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