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真



在十四歲就外出做工的王語比同齡的80后要成熟得更早一些。作為典型的溫州人,“遠征”刻在王語的基因里。多年來,生意越做越大,從溫州到上海,從國內到海外,他正在逐漸遠離家鄉溫州這個“原點”,猶如離開了能量堆的反應中心,越往外闖,就越靠近能量逐漸減弱的邊緣。遠行還是歸來,是王語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回到溫州安家,便是王語給自己的一份答案。向外闖的同時他也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原點”,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是從哪里出發的。他找到好友項安新為自己打造這個承載著特殊意義的家居空間,在他看來,老友是同樣的保持著執拗匠心精神的手藝人。

王語平日里喜歡品茶,鐘愛云南的生普洱,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的生茶獨有的回甘之香會讓他進入極度的舒適與放松,有時他還會專門跑到云南去尋找當地比較獨特的小眾普洱。為此,設計師特意設置了三個茶室在新居中,迎合主人不同的心境。客廳的茶室用來招待新客人,地下一層的茶室是自己與老友的放松空間,室外的茶室則是希望在自然中體味茶香。不僅是茶室,在新居的不同空間里,王語都希望建立起別樣的空間關系與邊界感。
大面積的庭院,與后院相連的溪流,每個房間都擁有的露臺和落地窗,新居極大程度上與自然融合在一起。春夏秋冬的變換,播種收獲的期待,《詩經》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流轉,在這里都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每個季節,庭院里都會換一幅畫面,春天的山茶,夏天的石榴花,秋天的桂花,冬天的杜鵑,四季都有其專屬的主色調。



而這些自然的色彩,在王語之前忙碌的枯燥都市生活中并不存在。某個加班后的深夜,開車回家時王語突然覺得白天與夜晚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依舊車水馬龍的街道讓他,對時間不再敏感,這讓他很是驚慌。新居坐落于遠離溫州市區的島中島,這里脫離了城市線性時間的驅趕,在這里他不僅重新與自然發生了連接,而且恢復了對時間流轉和季節變遷的感知。






回歸安家,不僅是地緣上的依賴,更是對家庭親密關系的渴望。這個家的整體空間貫通而緊密,如同家人關系一般。在一二層之間項安新搭建了一個起居的夾層,游艇式的大面積天窗讓整個空間在白天與陽光有機地交融,他們稱這里為“家庭會議廳”,每晚臨睡前,家人們會聚在這里討論生活中發生的趣事,然后在月光的傾瀉和家人呢語的撫慰下,收獲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刻。

對一家人而言,這座新居不僅意味著物理空間的變化,更是生活狀態的更新。在自然的包圍中,他們更有興趣去探究水稻是何時抽芽?蟬鳴從哪個夏夜開始減弱?樹葉又是從第幾個秋日開始凋落?在親密又獨立的空間中,平衡好家庭與自我的關系,這個家就像一座能量中心,王語和家人從中都能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不論未來是安住,抑或繼續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