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恩紅

摘要:通過全面統籌、系統推進,上下聯動、全員覆蓋,搭建直播平臺,優化教育教學資源,豐富課程設置,實現“五育”促成長;采取扁平化管理策略,為線上教學全力護航,既“減負”又“提質”,營造“智慧教育”良好生態;順暢家校聯通渠道,守護學生身心健康,多措并舉打造“‘五育融合‘減負增效、家校聯通、師生共生發展”的線上教育教學新樣態。
關鍵詞:五育融合;線上教育教學;高質量;運行機制
大連市西崗區紅巖小學(以下簡稱學校)根據大連市教育局印發的《大連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關于做好在線教育教學推進工作要求》,凝聚力量以實際行動扛起責任擔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線上教學,以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為目標,發揮行政推動力,強化專業指導力,促進教研組協調力,激發教師創新力,培育學生學習力,打造“‘五育并舉‘減負增效、家校聯通、師生共生發展”的線上教育教學新樣態。
一、高標準啟動,全面營造質量效能型管理氛圍
學校堅持全面統籌、系統推進,校長及時組織召開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結合市區相關文件精神,確定“‘五育并舉‘減負增效、家校聯通、師生共生發展”的線上教學新樣態,研究構建線上教學的工作體系和具體策略。
在此基礎上,教導處詳細制定并下發了“紅巖小學線上教學工作方案”“關于做好學生居家線上學習的致家長一封信”“線上教學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并結合《大連市中小學線上教學工作指南(修訂版)》和《大連教育數字課堂及其他網絡教學資源應用指南》,精心指導教研組及教師落細落實具體工作,全面推動線上教育教學質量效能化。
二、全方位覆蓋,科學構建線上教學工作體系
學校堅持上下聯動、全員覆蓋,及時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議,公布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體系,從防疫工作、線上教學、平臺技術指導、心理健康、德育活動、家校溝通等方面進行了統籌安排,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職責,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
各部門積極響應且認真落實學校線上教育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方式、內容,教研形式、時間,自上而下,層層包干,確保線上教育教學各環節精準落實。校領導分別加入班級直播群,通過年級每日巡課、其他課堂隨機巡課、研討課例聯合巡課的方式,對線上教學和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指導、有監管,對在線學習指導和課后訓練有檢查、有反饋。
三、精細化管理,多措并舉高質量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工作
(一)搭建直播平臺,優化教育教學資源
通過前期調研,學校確定了“1+1+N智慧教育”策略,即“釘釘平臺錄播課+‘C30軟件輔助教學+篩選推送系列優質教學資源”。任課教師全員熟練掌握釘釘平臺在線課堂的直播操作功能,實現師生全員出鏡;教師利用黑板直觀講解與屏幕分享功能任意轉切視頻、音頻和圖片資料,利用“舉手”“互動消息”“窗口切換”等功能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運用“C30軟件”進行智能作業布置與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等。學校組建了智慧精英團隊,負責進行釘釘平臺和“C30軟件”的功能研究和前期實踐論證,又將全校教師分成8個學習共同體小組,任命骨干教師為小組長,統籌安排、協調和指導組內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工作,由智慧團隊精英成員對小組長進行二級培訓,再由小組長進行組內技術輻射。調查顯示,學校761名學生均具備在線學習的硬件條件,使用手機上網課的人數相對較少,只占總人數的13%,其余學生均使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者臺式電腦進行線上學習,這說明大多數學生線上學習的設備條件良好。此外,91%的學生有家長陪同學習,保證了線上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二)豐富課程設置,實現“五育”促成長
學校的線上教育教學課程設置做到“五育”全覆蓋,并穿插生理心理健康課程、居家鍛煉課程、藝術課程、天宮課堂等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自主勞動、自主探究,實現更有價值的自主成長。
學校每周安排一次防疫知識講座或心理健康講座,兩項內容間周進行,有專職教師推送微課或線上授課。針對畢業年級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學校開設“女生青春期”線上課程,聘請學生家長中婦科領域醫學專家作為講座嘉賓,消除女學生這個階段的煩惱和恐懼感,使其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促進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線上教學中,學校保證學生全天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由體育教師親自指導。除了每周安排一節勞動課之外,學校定期開展家務勞動成果展示活動,每天16:40至17:20是學生完成一項家務勞動的固定時間。學校還鼓勵學生自主安排每日的親子閱讀時間,組織學生以線上讀書打卡、摘抄讀書筆記、讀書演講、制作讀書小報、撰寫讀后感等方式展示閱讀成果。教導處定期舉行線上升旗儀式,并以遼寧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發起的“傳承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活動中的“云端祭英烈”活動為契機,弘揚紅色精神,激發愛國情懷,激勵學生珍惜幸福生活,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民族復興建功立業。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微視頻錄制大賽(內容含線上學習、體育鍛煉、展藝術特長、我是防疫小衛士、居家親子活動等)和繪畫大賽等,讓學生居家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三)采取扁平化管理策略,為線上教學全力護航
學校健全分管領導年級包干制,校領導全員加入負責年級的釘釘群,每天進行課例跟蹤、指導,發現優勢,查擺問題,抓實線上教育教學的規范性,在每周領導班子例會上進行總結匯報;實行班主任每日跟班制,“坐鎮”所有學科的直播課堂,督促、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做好眼保健操、按時進行體育鍛煉等。
學校各年級嚴格落實線上教育課程計劃,各班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線上教育教學的時間設置中一二年級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三至六年級控制在20分鐘以內,其余時間為線上答疑及教師帶領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時間。一二年級不布置作業,其他年級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完成。分管領導幫扶解決了“線上互動、評價不足”“如何控制直播時間”“如何布置智能作業”“視頻家訪”等問題。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家長認為居家學習期間,教師給孩子布置作業的情況與平時差不多,21%的家長認為比平時少。
(四)既“減負”又“提質”,營造“智慧教育”好生態
1.優化教學模式,讓在線課堂短時高效
學校線上直播授課采用“逆向課堂”教學模式,體現先學后教的理念。課前教師推送微課,學生自主預學,直播課上除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對重難點進行提煉和提升,以及課堂練習環節外,教師還會結合“智能作業”后臺提供的統計數據進行易錯題講評。
學校征集的在線互動“金點子”,得到了教師們的積極反饋。
教師A:釘釘課堂直播模式實現了師生全部出鏡的效果,幫助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課件演示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小窗口隨機展示學生的聽講狀態,隨機點名,或者使用“C30軟件”點名,學生自己取消靜音模式就可以發言;允許學生有疑問、有新思路時自主打開麥克風說話,教師隨學而導,雖然是人機相對,但是課堂互動與平日相比幾乎沒有太大差別。
教師B:我可以利用“答題卡”功能,通過口述或課件出示選擇題,學生的選擇結果可以即時出現在屏幕上,系統會自動生成答題結果分析,這樣新穎、便捷的互動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教師迅速掌握學情。
教師C:釘釘的“黑板”功能,實現了教師隨機書寫講授的要求,如數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繪制平面圖形,直觀講解;教師還可以展示已存儲的學生作業;也可在課堂上指定某某學生在演示屏幕上現場書寫,或者指定某某學生隨時拍照上傳自己的作業,全班進行評議和訂正。這些互動方式很好地解決了教師在線上教育教學中無法第一時間關注學生作業情況的問題。
教師D:教師對發言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的同時,也為他們在群里點贊獎勵,并利用“扣數字”的方式與學生“對暗號”。比如,在直播課或者線上答疑的過程中,讓做對的學生發送“1”;做錯了,但是已經明白并改正的發送“2”;還沒明白的發送“5”;還有其他方法的發送“6”。結合學生發送的數字,教師及時作出反應并反饋到學生,這種對數字暗號的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幫助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
以上幾條教學實時互動的“金點子”,都能夠真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教師適時、適切地評價和表揚,避免了直播授課的“一言堂”、缺乏互動和沒有“關注每一個”等現實問題。
2.優質課例研究,汲取“它山之石”
每周線上教研組開展一次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動,確定研究專題,進行優質課例診評,并提出下一階段的教學要求;教研組每天組織一次線上集體備課,教師共同研究教法學法,共同解決線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學校定期組織線上教研組活動,發揮各學科骨干教師業務專精的優勢,使其進行教學經驗的分享與匯報。部分學科邀請了研訓教師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進行區域資源共享和高質量的專業化引領。例如,學校王婧楠老師在區二三年級數學教師和青年教師線上教研活動中上展示課,執教內容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平移與旋轉”一課。課前區招生辦小教部主任以及學校校長、副校長、年級組長帶領王老師進行校內拉練、磨課,保證了展示課的質量和效度,最終贏得了觀課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3.豐富作業形式,創新評價方式
學校要求三至六年級線上直播課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學校采用的“10+10式”逆向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幫助教師達成精講多練的目標。學校要求師生反饋、講解新知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剩余的10分鐘為作業精練時間。倒逼教師精心設計習題內容,關注題量和梯度,優化習題呈現方式,通過當堂反饋及時查清學習“病癥”,因勢利導。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布置豐富多彩的個性化作業,如設置自主閱讀、動手操作類作業、制作思維導圖、制作手抄報、親子鍛煉、家務勞動作業、視頻錄制、科學小實驗、創意美術作品等作業。學生完成后上傳作業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有在線解答的智能作業,也可以提交作業截圖,以及音頻、視頻、照片等。教師可以布置彈性化作業,如布置拓展閱讀、積累詞句、數學深度思維作業等供學生自主選擇,通過引導學生打卡的方式完成,但不強制要求完成,可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個別指導。這些方式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又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追求更高發展目標的機會。學校在傳統的教師口頭評價、作業批改、同伴評價、集體反饋的基礎上,通過優秀作業展評、美篇呈現、視頻推薦等途徑,創新作業評價方式,將綜合育人落到實處。
(五)順暢家校聯通渠道,守護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運用“4+2”平臺學習溝通模式,即“‘同步直播、錄播回放、點對點提供資源、線上批改輔導+‘線上家訪、線上家長會”的方式,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實效性,做好居家學習的服務和指導,打消家長和學生對居家學習的疑慮和擔憂,從而贏得了家長的信賴和支持。學校鼓勵家長走進“遼寧省中小學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豐富親子溝通的方法,幫助家長調整好陪伴心態,提高陪伴質量,以營造良好的居家育人環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學校通過心理微課緩解學生的心理焦慮。設置有序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忙起來,有事可干,這樣可以適當緩解學生居家的孤獨感。同時,在班主任的督促下,學生自主制訂周三下午的自主學習時間表,養成良好的自控能力。教師督促學生在完成線上學習任務的同時,堅持體育鍛煉,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積極、陽光的生活方式減輕居家學習的焦慮感。
學校還建立關心關愛工作體系,做好特殊群體關愛工作。要求班主任開展線上家訪,每日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態;每日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對特殊學生進行“點對點”的關心問候和實時學習輔導,及時對情緒波動大的學生進行疏導,以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實施“一生一策”,確保在線學習的全覆蓋和高質量。
學校開展滿意度測評,結果有近90%的學生家長認為孩子線上學習的態度是認真的;有近80%的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會通過打電話或者線上私信的方式向教師請教,這體現了對教師工作的信任和認可,說明學校落實線上教學措施的力度和效果是理想的。
四、改進優化,完善運行機制
通過實踐探索、反思提煉、改進優化,學校逐漸形成了不同角度與不同功能的線上教育教學模式。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優化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模式,完善運行機制,持續關注以下幾項重要工作,把各項教育教學任務落實到位,向家長和學生遞交一份滿意的線上教育教學答卷。
一是持續關注獨立在線學習的學生、學困生和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通過線上家訪的方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線上的個別化指導。
二是對于睡眠不足的孩子,教師要進行干預,協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三是學校、教師多推薦和宣傳豐富多彩的居家親子游戲、親子鍛煉、親子閱讀、親子勞動等活動,豐富學生居家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
參考文獻:
[1]吳曉芳.論線上教學環境下小學教師教學存在感的建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12).
[2]孫微.小學語文教師線上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4).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