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寧


【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管外科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中,應用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進行分析,隨機分兩組。對照組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依從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血管外科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通過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的實施能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管外科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常規護理;遵醫行為
Effect of problem 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ascular surger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ZHANG Zuning
Shanxi Yangmei group general hospital, Yangquan, Shanxi 04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oblem-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vascular surgery. Methods:120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roblem 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 of self-care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in vascular surgery for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and complianc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Vascular surgery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Problem 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Routine care; Compliance behavior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為臨床血管外科中的常見病,中老年人為該疾病的好發人群[1]。該疾病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同時具有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ASO的發生易造成患者出現足部潰瘍、關節僵硬等,給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大,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患者患病后,需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進行干預。目前臨床在ASO的治療中,長采用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但有研究發現,該疾病即使經過治療,但極易出現復發的情況,且在手術干預后患者還易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預后不良[3]。因此臨床認為在為患者開展手術干預的同時,還需要搭配有效地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為尋求更佳的護理措施,本研究就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的實施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進行分析,隨機分兩組,各60例。觀察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3.86±18.63)歲;對照組,女性27例,男性33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3.83±18.5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告知其術后注意事項等。并未患者的飲食進行調整,建議患者多使用高纖維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并遵從少食多餐的原則進食。指導患者按時用藥,并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適當鍛煉。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①成立護理小組。挑選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各人員分工進行劃分,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并整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適合的護理干預措施。②問題分析。在患者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為患者講解開展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患者機體恢復的重要性。在開放式提問方式下對患者加以引導,使其向護理人員訴說自我心理狀態以及需求等。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根據其實際病情,為其制定針對性措施。③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講解手術的治療流程、預后等,并通過展板、圖片、PPT等方式使患者充分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性以及手術、護理等醫療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是患者能積極主動地配合醫院工作,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及依從性。若患者認知度較差,則可為其開展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每次20~30min,每日進行1次。同時定期為患者開展知識講座,內容包括一些常規的自我護理技能、為患者介紹成功病例等。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的負性情緒程度采用對應的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在手術完成后,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穿刺點處出血情況,雙下肢動脈搏動情況及皮溫、血運情況。指導患者臥位、功能鍛煉及合理飲食,遵醫囑使用抗凝藥物,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流動,以免出現出血及下肢血栓。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狀態下時,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盡早開展早期功能訓練。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遵醫行為、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通過對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觀察評分評價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依從性好為8分及以上,依從性一般為6~8分,依從性差為低于6分,治療依從率=(依從性好+依從性一般)/總例數×100.00%。通過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觀察從而進行評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越強。護理滿意度通過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滿意為80分及以上,較滿意為60~80分,不滿意為低于60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遵醫行為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自我護理能力評分
觀察組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ASO為一種全身性疾病,導致該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下肢動脈繼發血栓或出現粥樣硬化病變所引起的。若患者在發生ASO后未及時得到有效地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在病情的進一步進展下可造成小腿、足部等發生潰爛壞死,嚴重需要截肢,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較大的威脅。手術治療的同時,還需搭配有效的護理措施,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在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是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在該護理方式下主要是將問題作為護理工作的導向,以循證醫學為基礎,通過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該護理方式下,是將患者的需求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能全面滿足患者合理的生理、心理需求,護理措施更具系統性及針對性。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率明顯比對照組高,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在ASO的治療中,實施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濤,孫勇,聶中林,等.藥物涂層球囊與普通球囊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置入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的療效對比[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21,36(5):350-354.
[2] 安彩霞,房輝,楊岳,等.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水平與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的相關性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9,27(6):35-39.
[3] 于立洋,史云霞,王晴晴,等.問題導向下護理干預對血管外科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