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2022年版課程標準較2011年版在諸多方面有明顯變化,需要各學科教師認真學習領會并將其落實于教育教學實踐中。本文將新修訂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和變化概括為關鍵詞,并基于實踐的視角進行解讀,提出個人的研讀建議。
“素養導向”
“素養導向”是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有關專家提到的、一線教師聽到的高頻詞,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一方面,新課標文本的主要內容架構是依照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呈現的。2022年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性質和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在第三部分的課程目標中首先明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即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接著,新課標具體解讀了課程核心素養要素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內涵及主要表現。而學段目標的縱向維度就是以五大核心素養為主線建構起來的,具體呈現每一個核心素養在不同學段課程中的具體要求。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尤其要關注的“學業質量標準”,就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成就具體表現特征”進行整體刻畫,而核心素養也是不同學段學業質量描述的落腳點。教學評價和學業水平評價的首要內容也是學生課程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綜合發展情況。可以說,核心素養貫穿課程標準的始終。
另一方面,學科教學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版課程方案的指導思想之一就是“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中,無論是構建綜合性課程還是課程評價方式,都是立足或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展開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課標統領下的學科教學,其實就是基于學科來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
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策略的選擇,還是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學機智的應用,包括課后作業的設計和實踐拓展,都要圍繞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引導展開。在一定意義上,這既是教學實施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效果的評價點。
“思想性”
“思想性”始終是各學段思政課的重要特征,道德與法治課程也不例外。盡管目前的統編教材是依據2011年版課程標準編寫的,但其依然凸顯了義務教育階段思政課的思想性特征。
新時代對學校教育和學科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新課標關于課程的思想性特征的內涵也隨之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因此,新課標在課程內容、學習主題等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補充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等內容,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等方面的教育,充分發揮思政課的鑄魂育人和思想引領作用。
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學習和思考,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本身也成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且是學生身邊鮮活的資源,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培養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為學生未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情境化教學/評價”
新課標強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題學習要與學生生活相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增強針對性和現實性。而教學評價和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的內容之一,就是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時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表現。創設真實、典型、適切、復雜的情境是評價遵循的原則,即進行情境化的教學與評價,尤其強調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與評價。真實意味著復雜,基于學情的真實也意味著典型和適切。只有適切、真實、典型的情境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并進行思考,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讓“教”與“學”真正發生,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情境化的評價也能更好地考查、評價學生表現出的素養狀況。
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注重觀察和思考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捕捉情境點,結合教學內容,梳理探究主線和素養關聯,不僅讓教學和評價扎實有效,更重要的是切實指導學生價值觀與品格的形成,提升發展能力,助力學生成長。
新課標無論是育人要求、課程目標、實踐理念還是評價要求都有更新和充實,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一線教師面前。我們只有在“讀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領會和落實其理念與要求。為此,筆者建議教育者至少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自主研讀新課標。新課標增加了許多新內容,如課程核心素養、學業要求、學業質量標準、學業水平評價等,需要教師靜下心來,以學習者和研究者的眼光反復閱讀,力求在熟悉的基礎上深刻理解,讀出課標的本意,為新課標在教育教學中落地打下基礎。
第二,進行學段間對比性閱讀。此次課程標準的編寫,小學和初中學段是一體化設計的,并注意與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銜接。因此,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學段的教師,都要注重跨學段研讀課標,并與本學段課標要求進行對比。這樣的對比性閱讀也是一種深入研讀,在對比中宏觀了解和把握相關問題的整體架構,同時更加準確地理解本學段的課標要求。
第三,在實踐中反思性閱讀。課標直接指向的是學科教學,是否真正讀懂、能否準確把握課標,檢驗的標準就是教學實踐。因此,教師要在學科實踐中依“標”而為,積極探索落實新課標的最佳方式,邊實踐邊反思,將反思成果應用于實踐,逐步理解課標要義,進而優化教育教學行為,實現課程目標。
(作者系新鄉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原教學名師,河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指導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