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瑞
想不到大作家王蒙也寫“杏核微文”。幾百字的小文,卻尺水興波,寓意深刻。文章說,有一粒貝珠失足掉進了一個魚眼堆里。魚眼與貝珠相比算個啥物?魚眼耐不住打磨,發不得光亮。但那些魚眼不知是從哪里借得豹子膽、英豪氣,竟抱起團來,對貝珠群起而攻之,先是奚落,再是打壓,最后是驅逐。那貝珠備受凌辱,倍感無助,恨不得立刻逃離,但哪里能!貝珠早已傷痕累累,難以自支。面對此情此景,我少有地悲憤異常,腦海里登時閃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悲涼之態。
人的同情心素來是向弱者傾斜的,但很多時候卻很難區分弱者與強者。我們自認為的“弱者”一旦得以膨大,稍成氣候,不論來路,立馬會反客為主,仗勢欺人。弱者與強者的嬗變,幾乎是在瞬刻之間。所以,這“貝珠”每每在我腦海里呈現,我就會認真地詰問一次:那些力排異己、驕橫無禮的魚眼,你可曾記得身為弱者時,是何等凄涼、慘敗?
與其說“魚眼”是在捍衛自己的“主權”,倒不如說是一種自私心理在作祟。平庸的魚眼已經自私到容不下為其驅逐黑暗、帶來光明的貝珠,不共戴天是它們的共識,既生“魚”何生“珠”是它們的信條。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里說,自私的毛病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很多人沒有不害這毛病的。“一說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說大家可以占一點便宜的意思,有權利而沒有義務了。”他的這話會讓多少人對號入座,而又羞赧得縮身蒙面。可能是怕人不信服吧,費孝通舉出實證來,說那些合租的院子呀,走廊呀,廁所呀,很少有人去管閑事,“誰看不慣,誰就得白服侍人,半聲謝意都得不到”。其實,“半聲謝意得不到”差不多是最好的禮遇了,弄不好還會遭白眼,賺個“自討苦吃”的唾棄,甚或得到“想撈個好處”的罵名。這正映照了格蘭亨姆公律“劣幣驅逐良幣”的實質,壞錢已經不怎么受人歡迎了,卻還昂起傲慢的頭顱,將好錢驅逐出去。想一想,真是天理難容!
格蘭亨姆公律適應領域之廣。有一天,與“靈魂工程師”小宇相見,他感慨滿腹,冒出一句“逆淘汰”的話。他解釋說“逆淘汰”就是“后進派”淘汰“先進派”的意思。小宇是教育骨干,信奉“實干修身”的理念,什么工作都搶在前頭,不管是分內分外的事,只要他能做的,他從不推辭。他技術層面上也優秀,電腦、音響、電子投屏無所不精,性格又溫和。起初是贏得了很好的人緣,誰都與他合得來。但后來在評職稱時風向大變,有人在他的意見書上匿名留言,說他善于作秀,愛表現,不謙虛。再后來,評職稱的事泡湯了。“逆淘汰”現象在他身上上演了。
很多公司和單位都存在“二八定律”現象,即兩成人在干,八成人在看,干的干,看的看,看的還給干的提意見。有的人碰到難題“我不會”,來了榮譽“我搶隊”。干活多的人反倒更容易遭忌妒,也更容易犯錯誤背處分,到頭來還不如“我不干”的人得的利益多。貝珠輸于魚眼也罷,劣幣驅逐良幣也罷,只是現象不同,其實質都是非常態的“逆淘汰”。
費孝通所言極是:“公德心就在這里被自私心驅走。”其實,被驅走的何止是公德心,它同樣會使正常的人際關系惡化,使正常的工作生態和業務生態扭曲,使公平競爭的法則土崩瓦解。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