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指
人生難得一個引路人和示范人,這個人叫良師益友
許地山和老舍是現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作家。前者出生在臺灣,成長在福建等地方,是個不折不扣的南方人;后者則出生、成長在北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删褪沁@么兩個人,成了關系至厚的朋友。
1922年春,北京缸瓦市基督教堂開辦英文夜校,一直想著學英文的老舍聞訊后就報名參加了。時隔不久,許地山來教堂辦事,兩個人就認識了。此時的許地山已經非常有名,而老舍則是北京公立高等小學校長,在文壇上還籍籍無名,再加上相差六歲的年齡,他在許地山面前稱自己為“中學畢業生”。許地山并不以此判定一個人,他對老舍很是尊重,直稱其為“小老弟”,而且在閑聊中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特別是面對老舍請教的時候,將自己知道的傾囊而贈。而老舍呢,就像是一名小學生,只要有機會,就會向對方請教。隨著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多,兩人的關系也變得深厚起來。
隨著老舍英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到國外就職的機會垂青了他。1924年秋,他應邀赴英國倫敦大學擔任東方學院的講師。早前一段時間,他在聊天中已經知道許地山到了英國,準備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比較宗教學專業。
老舍到了倫敦之后,在英國倫敦傳教會工作過的易文思安排下,住到了提前預定好的房子里。易文思告訴他,他不是一個人住在這兒,而是和另外一位來這里求學的中國人合住。他一直猜測著跟自己合住的人會是誰,可易文思沒有說,他也不方便問。等到了住的地方,他見到了跟自己合住的人,當時不由得欣喜若狂起來,此人竟然是許地山。許地山見到老舍后,也是喜不自禁。當即推開正在寫的文章,抓住了老舍的手噓寒問暖。
在陌生的國度里能夠遇見朋友,絕對算得上是幸事一件。恰好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先入為主的許地山就做起了向導,像是長兄般地帶領著老舍在倫敦城里游逛,看了許多的景點,游了許多的遺跡。這讓老舍在感慨倫敦的繁榮之余,更多的則是對許地山的感激。
許地山博聞強記,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取得了牛津大學比較宗教學的文憑,他準備歸國。想到對方不日將離開這里,老舍心里不免有些傷悲。這時的老舍正在試著寫小說,就趁著許地山還在的工夫,將自己寫的小說拿出來,打算征求一下對方的意見。
許地山斜躺在椅子上,微閉著眼睛,淡然地說:“你讀給我幾段聽吧。”老舍就拿著稿子,用京腔慢慢地讀了起來。聽了沒幾段,許地山把眼睛睜開了。老舍以為他有意見要提,就停了下來,問道:“兄長,有何指教?”許地山并沒有回答老舍的問題,而是輕啟口唇,吐出了幾個字:“可以,往下寫吧!”最終這部小說完成之后,老舍再次征求許地山的意見,許地山簡單地說了句:“寄到國內吧!”老舍將小說寄給了《小說月報》的鄭振鐸,考慮到自己初出茅廬,很快就忘了這件事。誰知過了三個多月,這篇名為《老張的哲學》的小說竟然被登了出來。
老舍對此很是興奮,到街上很奢侈地吃了一頓好的犒勞自己。此時的許地山已經回國,已無法與他共同分享了。只不過老舍不知道的是,這篇小說被刊登出來,許地山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專門寫信向鄭振鐸做了舉薦。
老舍歸國后,跟許地山又有了見面的機會。有一次,他幫著許地山做成了一件事兒,許地山很認真地說:“我要送你一點兒小禮物,你要什么?”老舍不假思索地說:“我要一張白石老人的畫!”因為他知道,許地山與齊白石相當熟識,如果許地山出面去請齊白石作畫的話,成功的概率應該是相當高的。許地山聞聽此言,略微沉吟片刻,最終點頭同意了。過了沒多長時間,許地山就將一幅《雞雛圖》送給了老舍,原來他找到了齊白石,提出了購畫的請求,齊白石是準備贈畫的,但他不許,言稱是自己要送朋友的。就這樣,按照齊白石畫作的價格,以30元的半價購買到了此幅畫。老舍對這幅畫尤為鐘愛,特別是在抗戰中,流徙四方的他總是叮囑家里人,其他東西都可以丟掉,唯獨這幅畫不能丟掉,因為這幅畫見證了他與許地山的深厚友誼。
1941年8月4日,許地山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溘然長逝。聽聞這個消息后,老舍心里滿是悲痛,當即寫了一篇名為《敬悼許地山先生》的悼文,文章中寫道:“地山是我最好的朋友?!薄罢劦剿c我私人的關系,我只有落淚了,他既是我的‘師,又是我的好友! ”“當他遇朋友的時候,他就忘了自己,朋友們說怎樣,他總不駁回。去到東倫敦買黃花木耳,大家做些中國飯吃?好!去逛動物園?好!玩撲克牌?好!”“昔日的趣事都變成今日的淚源。你怎可以死呢!” “即使他原來是個強盜,我也只看他可愛?!?/p>
正是因為此,老舍和許地山的這份友情,才讓很多人為之羨慕。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