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婷
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長
成才是一種抽絲剝繭,成功是一場破繭成蝶。
成才,就像一粒種子從破土而出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面對一場場風霜雨雪和酷熱嚴寒;需要在暗夜中獨自咀嚼屬于個體的苦樂悲歡,然后在陽光下緩慢拔節,在雨露中挺拔強健。歲月的刻刀將我們雕琢得德才兼備,而后成為構建一座座成功大廈的梁椽。而成功,是我們永不停息為之奮斗的目標,是我們一生仰望的高地。
紀德在《窄門》中說過:“沒有進步的狀態,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展的快樂,我嗤之以鼻。”我想,成才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功利化的“成為梁椽”,更在于品嘗人生進步與進展過程中的幸福和快樂。第一次的蹣跚學步與牙牙學語,第一次的歡笑與痛哭,第一次會說“謝謝你”與“沒關系”,第一次會唱一支兒歌背一首唐詩……這些都是成長烙在我們人生軌跡上的點點印記,都是成才與成功的伏筆和鋪墊。
成才是一種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般潛移默化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我們在成才的路上永不懈怠,總會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會發現自己已經登上了成功之巔。
似乎很難給成功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因為成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其意義不盡相同。而每一個個體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璀璨。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誰又能說魯迅、聞一多、梁實秋就不成功呢?盡管他們身上少了諾貝爾獎籠罩下的五色光環。人們總認為成功當如喬布斯,開創了信息時代的先河,改變了世界;成功當如梅西,在競技場上光耀萬丈,颯爽英姿。用世俗的眼光看來,成功似乎意味著功成名就,至尊至榮。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讀。其實成功藏匿在一些更為細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鐵生經過思想抗爭后活下來的那份執著與勇氣,是鐘南山面對疫情舍生忘死最美逆行的那份大愛與無畏,是張桂梅省吃儉用救助失學女童的那份純樸善良……
其實,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邊。簡言之,成功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成功亦是如此。
人們或許會問:“成才是一種以成功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實不然。我以為,所謂成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驛站。走進驛站,讓你回顧走過的路,更明確未來的方向,然后,依舊身在旅途,依然追求進步與發展。
紅學家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晚年仍筆耕不輟;居里夫人將皇家獎章作為孩子的玩具,而后再奪桂冠;莫言更是喊出:“是時候回到書桌前寫出好作品了!”人若不在不斷進步中磨礪自己,即便偶獲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只有不斷登高,才會不斷收獲絕美風景。
當我們垂垂老矣,驀然回首時,會發現我們在追求成才的過程中,總是收獲著點點滴滴的成功。我們取得每一次成功的時候,我們生命的材質又添加了一圈年輪。
王淦生老師點評:
文章通過一個個精妙的比喻,將成才與成功及其相互關系闡釋得形象生動又富含哲理。在議論文中適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可使文章飽含理趣,又深入淺出。文章對成才的意義分析富有新意,對成功的解讀亦新穎。成才不僅是變得有用,也是品嘗進步的快樂;成功不僅僅是大家的功成名就,亦是各個生命自由綻放。文章對概念的形象闡釋,對二者關系的剖析,對論據的選擇,對論證手法的運用都恰到好處。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