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容平
世界杯的腳步近了,意味著又經歷了一個四年的輪回。1978年,央視第一次轉播世界杯比賽,44年后,我們迎來了第一次在冬季舉辦的世界杯。那個盯著熒屏的自己,那些深夜中閃爍的燈光,那些一起看球的朋友,構成了追隨世界杯的記憶,隨著重啟的綠茵大賽而被再度拾起。
在最狂熱的球迷歲月,我經常暢想自己能經歷幾屆世界杯,寫此文的當下算了算,竟然有11屆了。從肯佩斯到久巴是我球迷歲月的長度,卻沒法涵蓋其中的密度和強度。
這么多屆世界杯,我做的最瘋狂的事,發生在1998年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夜晚。當時蒙《環球體育》兩位編輯不棄,我獲得為雜志寫稿的機會。每期哪怕得到一個小豆腐塊的篇幅,我也樂此不疲。阿根廷對陣英格蘭,如此火星撞地球的對壘,編輯部特地邀請了浙江農大的幾位大學生來看球,我也早早來“打醬油”。都是年輕人,又都是球迷,賽前的唇槍舌劍已經將氛圍拉滿。

未曾想,電視里的比賽更為熾烈。第15分鐘,歐文以百米10秒的速度硬吃查莫特,閃過阿亞拉,生生撕裂阿根廷后防線,最后鎮定地斜射遠角洞穿大門,一氣呵成!從歐文帶球開始,一切都應和著我內心的節奏。當進球成為現實,我興奮得不可自已,仿佛這球是自己打進的,開始在編輯部的地板上打滾。我記得,編輯和幾位年輕的學生對我的瘋狂舉動只是稍有吃驚。
歐文給我帶來觀賞世界杯的巔峰體驗,而我唯一的偶像是馬爾蒂尼。他有天神一般的容貌,技術更是無可挑剔,很少有球迷不喜歡他。他場上予取予求的大將風度,無論男女都著迷不已。雖然馬爾蒂尼從1988年歐洲杯就是國家隊主力,但我欣賞他卻是從1994年世界杯開始。那屆世界杯后,我致信保羅,表達了對他的崇敬之情。1994年美國世界杯正值我大學畢業,小組賽時我還在北師大校園里,天天與同學們熬夜看球,決賽時我已置身杭州。因為橫跨畢業季,其中的味道分外獨特。
每屆世界杯都是獨特而值得珍視的,我也有著不同的回憶。1978年仲夏,我和弟弟從烏魯木齊坐火車回到8000里外的上海外婆家。一個月后,在體育迷姨夫的陪同下,在自己組裝的9寸黑白電視里,我看到阿根廷世界杯賽場漫天飛舞的紙片。猶記姨夫當時對肯佩斯嘖嘖稱奇,我要感謝他,是他給了我足球和體育的啟蒙。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我最喜歡的是勞德魯普。當時踢球已經成為我第一愛好,勞德魯普“扭波”式過人和他的外表一樣優雅,還特別實用,令我癡迷不已。世界杯結束后,爸爸帶我們到烏魯木齊玩。在大街上,我還時不時模仿勞德魯普。
1990年世界杯是大學期間,當時大一,每天晚上去三元橋舅舅家叨擾。表哥也是球迷,我倆搭伴熬夜,一直看到樓下的立交橋從空無一車到車水馬龍。還有2002年世界杯,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作為體育媒體編輯看世界杯。愛好成為工作,是夢想也是壓力。能以這種形式介入足球當中,深感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