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誠

前段時間,學校老師讓孩子們在家整理客廳,要做到客廳干凈整潔,并拍照片傳到班級群相冊。讓我沒想到的是,這項任務著實進行得很不順利。我將老師的要求告訴女兒,讓女兒嘗試自己整理客廳。等女兒說整理好了,我到客廳一看,這哪是整理啊,分明就是“垃圾”分類。裝口罩的包裝袋,被堆到一起放到桌子下面;裝牛奶的紙箱,被挖了許多“門洞”,擺在飄窗的位置;幾張藥店和超市的宣傳單被摞到了沙發的一頭……看到客廳一片狼藉,我滿是疑惑地問女兒:“口罩包裝袋留著干嗎?直接扔了多好,不占空間。還有紙箱、宣傳單,這些你應該放到一起,多了就可以當廢品賣了。”女兒堅定地回答:“我還有用呢。”我好奇地問女兒:“這些廢品到底有什么用?”女兒說:“問了也不會告訴你,這是秘密!”
平時我看見女兒鼓搗這些“垃圾”,也沒看見整出什么動靜來,都擺在客廳反而顯得亂糟糟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這個大人懶得收拾呢。尤其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垃圾”就更加煩躁了。雖然很不樂意,但我還是和女兒商量好了,她可以保留這些“垃圾”,但一定要放到合適的位置,不能都堆在客廳,否則太亂了。女兒答應了,她把口罩包裝袋都放進一個小櫥子里,被挖了洞的紙箱也都放進她自己的臥室里。看到干凈又整潔的客廳,我非常滿意,跟女兒說:“看,這樣多好,又干凈又整潔,以后就要這樣整理,知道了嗎?”說完我把拍好的照片傳到了女兒班級群相冊。女兒看我滿臉高興的模樣,沒有說話。
一個周末,女兒和伙伴們外出游玩回來,手里還捧著兩束剛折下來的粉色薔薇,樂顛顛地要我幫她插到瓶子里。我看著那兩束花,既喜歡又覺得可惜,告訴女兒:“這花真漂亮,可是如果樹上的花都被折下來,那別人就欣賞不到了。”女兒沖我嘿嘿一笑就轉身跑了。
我把薔薇插到裝有水的透明玻璃瓶里,擺到了飄窗上,粉嫩的花瓣看起來很是養眼。可是,沒過幾天花就開始枯萎了。有一天午飯時,我看到已經枯萎的花,就想著拿出來扔掉,順便給女兒上一課,讓她以后不要隨便折花了,結果飯后一收拾碗筷又忘記了。直到那兩束薔薇花被陽光曬干,花瓣散落在飄窗上,我也沒有清理。
一天,女兒寫完作業,蹲在飄窗上用口罩包裝袋裝起了干花瓣,接著用線縫合了包裝袋口,順便拿細針在包裝袋上戳了幾個小孔(說是可以散發香味),最后在透明袋子上貼了幾個可愛的手賬貼紙。一個簡易的自制香包就做好了。女兒將香包遞給我說:“媽媽,你聞聞。”我拿起香包放到鼻子上輕輕一吸氣,一股淡淡的花香味從干花瓣中散發出來。原來我眼中的“垃圾”,在女兒手里都變成了“寶貝”,我頓時對女兒有些佩服。除了學習,孩子還要有自己的樂趣,變廢為寶不就是女兒的興趣所在嗎?想到這里,我對女兒之前堆“垃圾”的做法沒有那么排斥了。
后來我給女兒買了一個大的收納箱,讓女兒的“垃圾”有了“家”。我們把包裝袋、宣傳單等都裝進了收納箱。這樣既不會因為收集“垃圾”而影響客廳的干凈整潔,又能很好地保存女兒的“創作材料”。
一個周末,女兒拿出一個快遞用的硬紙袋,在硬紙袋外面封了一層塑料紙,自制了一個“白板”。女兒拿來水彩筆演示給我看,她用一只手拿水彩筆在塑料紙上寫了兩個字,另一只手拿衛生紙充當白板擦,擦掉了字跡。我驚喜地贊嘆道:“這個自制的白板很不錯啊,既可以寫又能擦,一點兒不比買的差。”女兒開心地繼續在自制白板上畫起畫來。
后來,我經常被女兒的奇思妙想和變廢為寶驚訝到,原來這些準備舍棄的垃圾還可以有這么多的玩法。
最近幾天,女兒又自制了一只蜘蛛書簽。家里窗簾上爬來一只蜘蛛,而女兒恰好剛讀了《夏洛的網》這本書。夏洛是一只蜘蛛,于是女兒看見蜘蛛興奮地大喊:“媽媽快看,夏洛,夏洛。”女兒忙讓我拿來一個塑料瓶。她將蜘蛛成功困在瓶子里。我做完飯再回來看時,“夏洛”已經被“制服”了。女兒把它放到一個剪得很小、很方正的塑料袋里,用訂書機釘了四個釘,一角上用淺粉色的細線連接了一張紙片,紙片上用黑筆寫著兩個大大的字:夏洛。為了美觀,女兒在釘釘子的邊上還貼上了藍色的細紙條,簡單裝飾一番,就好像“夏洛”被鑲到了一個很小的相框里。
看到女兒自制的創意書簽,我由衷地開心,也很慶幸自己當時沒有自作聰明扔掉那些“垃圾”。現在看來,這些可都是女兒創作的好材料。
臨近期末,女兒學校要舉辦跳蚤市場的交易活動,每個同學都可以帶自己閑置的圖書或者玩具去進行自由交換。看見女兒裝著自己用各種“垃圾”做的小玩具,我不禁感慨:“這些玩具雖然都不值錢,但都很別致,很有新意啊!”女兒自信地說:“那是,這些在玩具店里都買不到的。”
從此我對女兒攢“垃圾”又多了一分理解。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在孩子那里都是很好的玩具,也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是學習書本知識,生活中還有很多趣事和知識等待著他們去發現、挖掘。平時我們大人看來無用的東西,在孩子們的眼中或許就是不可缺少的“寶藏”,說不好在什么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就像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平時讀一些看上去無用的書、做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或許沒有實際意義,但的確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滋養孩子們的心靈。希望孩子們都能夠擁有自由玩耍的空間,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些“自作主張”。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