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

近日,河北衡水一家醫院接診了一名吃荔枝后出現低血糖的8歲女童。醫生表示,荔枝中的兩種物質會抑制糖的代謝轉化,造成急性的荔枝中毒。輕度中毒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重度中毒可能會意識喪失甚至死亡。有人可能會問了:吃荔枝為什么會中毒?到底該怎么吃荔枝?
荔枝病,其實是一種特殊的低血糖病,也叫“低血糖急性腦炎綜合征”,常見于4~11歲兒童,是特殊人群大量食用荔枝后出現的一種疾病。具體表現為典型的低血糖癥狀,如頭暈、心慌、出汗、面色蒼白等癥狀,嚴重者會突然昏迷、驚厥、血壓下降,甚至還可能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造成荔枝病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荔枝含糖量高,進食荔枝后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第二,荔枝中含有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會抑制人體內葡萄糖的形成(不成熟的荔枝中這兩種物質含量更高),影響人體糖代謝。這兩方面的原因都導致吃荔枝后血糖水平的降低,但最終導致荔枝病發生的還是機體因素,也就是發病年齡段的問題。成年人血糖調節能力強,對于血糖的不足可以通過肝糖原來彌補,但兒童肝糖原的儲備不足,不能及時補充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荔枝病多發生于兒童。
由于荔枝的含糖量較高,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無氧酵解,生成乙醇。人們在食用時,也常能聞到荔枝有淡淡的酒味。但荔枝發酵產生的乙醇很微量,食用后很難被酒精檢測裝置檢測到,不足以導致酒駕,所以不必過于擔心。
此外,空腹時不建議吃荔枝。因為空腹時人體血糖本身處于較低水平,食用荔枝會進一步降低血糖,更易導致荔枝病。那么,荔枝到底該怎么吃?荔枝病有特殊的發病年齡,年齡越小,每天的荔枝食用量要越少。1歲內的嬰兒盡量不要食用荔枝;1~4歲兒童要少量食用,一次不超過5顆;糖耐量正常的成年人一次最多食用不超過250克(大約15顆)。
此外,孕婦由于處于特殊生理期,本身血糖波動較大,對于荔枝也應適量食用,應控制在10顆內,且要盡量食用成熟度高的荔枝。
除了荔枝外,李子、柿子和山楂中富含鞣酸,容易與胃酸結合形成沉淀物,過量食用會誘發胃結石,引起胃痛、腹瀉。尤其是不太成熟的李子、柿子和山楂,鞣酸含量更高,更容易引起胃結石。
陽桃含有檸檬酸、草酸和神經毒素,過量食用會使胃酸分泌過多,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長期食用會引起胃黏膜疾病。此外,陽桃中的神經毒素還會造成中樞神經損傷,引起四肢麻木、呼吸困難、嘔吐等中毒癥狀。
香蕉的鎂、鉀含量高,吃多了會使血液中鎂、鉀含量增加,造成人體內鎂鈣比例失調。菠蘿含有羥色胺,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吃多后會引起頭痛。
(資源支持: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