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荔

雖然各領域的企業關注碳資產的長期價值已成常態,但受限意識、資金、人才等因素,從數據、技術、交易等維度做好碳資產的部署與管理卻有一定難度,直至專業的碳資產管理機構出現與相關金融工具的運用加速了市場的整合與發展。
競馳碳資產管理賽道
普華永道發布的《碳資產白皮書》將“碳資產”界定為以碳排放權益為核心的所有資產,既包括在強制碳交易、自愿碳交易機制下產生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碳配額、碳信用及其衍生品,也包括通過節能減排、固碳增匯等各類活動減少的碳排放量,以及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盡管已經認可碳資產是與貨幣資產、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數據資產并列的第五類資產,但我國企業仍普遍管理存在碳資產管理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缺乏、對碳資產專業化管理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等問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提醒對此問題引起重視,“隨著政策力度的提升、技術變化以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大量的高碳資產如化石燃料、房地產、基礎設施、汽車等未來有可能會變成擱置資產,估值會大幅下降,回報率也會下降。如果金融機構為這些資產提供融資的話,有可能會形成規?;膲馁~,甚至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敝袊こ淘涸菏?、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則從個體角度提出了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與高價值,“碳資產將成為個人投資的主流資產配置。碳資產的投資門檻很低、上漲趨勢強,對長期的收益預期較好,碳資產可能代替房產的位置,成為下一個國民級的理財工具。”
貫穿企業運營全程的碳資產綜合管理業務,如碳盤查、碳人才培養、碳績效、低碳品牌建設等,是企業層面實現碳減排目標和低碳轉型的關鍵。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日漸規整,“如何進行碳資產管理”“由誰來做碳資產管理”“如何將碳資產管理做得更好”成為企業最關心的三個問題。截止去年12月,我國工商注冊成立的企業名稱中含“碳資產”的企業數量為282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57家。央企、國企成為碳資產賽道上的重磅玩家,國家電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電、大唐集團等9大電力企業均布局碳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碳資產投資和管理,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認證咨詢等。
創新性運用金融工具
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指出我國日趨活躍的碳市場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有待提升,市場潮汐現象較為明顯。當它不是一個真正市場機制的時候,你會發現平時都沒什么交易量。其次,定價機制有待完善,碳價遠低于海外市場,導致其對企業的激勵程度不夠。第三,碳市場有效性不足,難以支撐碳金融產品的穩定活躍交易,機構投資者入市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金融機構無法利用金融工具撬動碳資產。最后,是區域市場割裂,碳配額公信力不足?!痹谔冀灰啄J较?,企業必須重視碳資產管理,如果簡單履約而忽視碳交易的金融屬性,可能增加巨額履約成本,將“資產”變為“負債”。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碳資產現狀,積極通過減排能力降低履約成本,利用金融工具創新碳資產和碳匯管理,實現資源優化。
碳資產管理賽道處于初級階段,洞察敏銳的金融領域的動作卻絲毫不慢。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推出“科創雙碳貸”融資產品,通過梳理深圳市碳排放管控單位名單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相關金融需求,在充分調研企業減排轉型規劃、經營風險信息的基礎上,以碳排放配額質押融資模式充分盤活企業“碳資產”,精準助力科創企業綠色轉型。全國首單“碳資產”標識債券也已由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260天,票面利率1.8%,該債券采用“固定利率+浮動利率”方式,浮動利率掛鉤碳排放配額(CEA)收益率,一舉創下“全國第一支碳資產標識債券”“全國第一支掛鉤碳配額收益設計理念的債券”“全國第一支實現全國碳市場交易和債券市場聯動的環境權益浮動利率債券”“全國第一支通過掛鉤碳配額交易實現投資者市場化激勵的債券”四項全國第一。
數智化管理摸清家底
一般而言,碳資產管理可分為四個維度,一是基于數據的管理,通過內部能耗的監測,對企業真實的能耗、企業的表現、供應鏈相應的環節進行詳細的分析,明確企業自我碳減排路徑的設計;二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的開發;三是進行履約管理,比如在碳市場中通過低成本的方式履約提高贏余收益;四是碳交易,利用金融手段發揮杠桿作用帶來更多經濟效益。業界專家建議企業從碳資產管理的視角出發建立生態協同的管理體系,增強低碳成本意識和行為,培養碳管理能力和碳數據搜集能力,建設碳管理體系。
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碳資產管理中心專家張洪建議有條件的企業對照碳排放核算與核查指南,開展重點參數監測,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體系,“碳市場的生命線是碳排放數據的質量。”為助力企業摸清碳排放家底實現碳資產“數智化”管理,今年6月,國家電投碳排放管理系統2.0版升級上線,該系統能對發電、電解鋁、水泥和煤炭四個高耗能產業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實時分析、及時預警,通過數據價值挖掘,實現碳排放和碳資產的精準對標和決策輔助。
碳資產終將成為每個企業財報上的核心資產之一,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戰略及運營主管合伙人鐘曉揚更愿意從供應鏈視角談及碳資產的有序管理,“越來越多的企業已不再局限于傳統供應鏈,已經在思考上游的供應商在整個研發采購生產的環節怎樣提升、下游的合作伙伴與終端消費者市場怎樣聯動、如何從生產物流和用戶的使用過程中一系列的技術引用等熱門話題,幫助企業更好去識別自身異化的競爭優勢所在,幫助企業通過數據規劃進行管理延伸,覆蓋未來所需要的碳中和與碳資產管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