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慶 高帥
摘要:校園“recycle”是將市面中常見的二手交易以及廢品回收融為一體的小型的校園電子商務網站,其主要是幫助在學校內的同學將一些校園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以及重復利用,填補了校園二手商品交易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本平臺將傳統的垃圾分類回收智能化、數據化,進而減少了前端人員監督成本、引導用戶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實現了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二手商品交易;廢舊物品回收;靜態網頁;智能回收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品更新頻率的加快,大學生存在很多個人淘汰下來的閑置物品,特別是對于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在畢業季中,大學生會有很多無法帶走或是不方便攜帶的二手商品。在畢業的時候,很多大學生都忙著考研和找工作,對這些舊物沒有時間進行處理。在當前不僅僅是畢業生,很多在校大學生也有一些想要處理的、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的、閑置下來的物品。當前,校園中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缺乏系統的管理,缺乏較為完善、較為正規的交易平臺,由于市場主體本身具有不固定性以及零散性,同時商品也具多樣性,這就導致當前大學生的二手交易市場處于形式多樣化,價格隨意化的狀態,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的二手交易市場可謂是雜亂無章。針對高校二手交易市場的改革是當前形勢下的一種必然,其不僅僅會給我國各大高校帶來巨大利益,同時也能夠幫助更多貧困生進行勤工儉學,使得學校在進行日常的管理過程中更加的規范化。另外,伴隨著21世紀中國的高速發展,在新時代下,很多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生活觀念已經出現了改變,而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部分大學生在對自己不喜歡的閑置物品或者廢舊物品在處理過程中顯得更加隨意,在大學校園內隨處可見的都是報紙,飲料瓶等,其不僅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這也與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需要不符。
另外,從現如今各大高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來看,大部分學生的消費能力都很高購買能力很強,但在校園內并沒有較為專業的廢品回收公司,廢紙、廢易拉罐、廢舊衣物等都和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被運走,并沒有被分類后有效地利用。這些可回收利用資源被白白浪費。同時部分學校雖然有專門的回收廢舊物品的機構,但是由于缺乏宣傳,很多同學并不知道這一機構的存在,還有很多同學即便知道這一機構,但是由于收益十分微薄,不愿意為此而奔波。很多同學寧愿將這些廢舊物品直接丟進垃圾箱,如果能夠在校園內建立一個有效的回收中介,既可以方便更多同學將這些廢舊物品進行交易,與此同時,也能夠讓更多同學發現自己認為自己眼中的垃圾其實也是另外一種寶物。
綜上兩點,建立一個集二手交易和廢品回收于一體的平臺就很有必要。這個平臺的建立其一:可以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可以減輕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其二:對學校來說對規范學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幫助,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緒論
(一)課題背景與意義
時下的校園二手交易市場和廢舊物品收購市場,存在兩難問題:在學校沒有專業的廢舊物品回收公司或二手交易平臺處理學生日常生活產生的廢舊物品和垃圾;學生因不知道學校的二手交易市場和廢舊物品收購市場或不想耽誤時間,干脆把廢舊物品扔進垃圾箱,把很多在分類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連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這就導致了很多可回收利用資源的白白浪費。如果賣廢舊物品和垃圾分類開啟“互聯網+”模式,既能減輕環衛部門的作業量和處置成本,也能節約資源,還能多少增加收入。而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都有廢舊書籍、廢舊衣物、廢舊電子產品等,它們可能會占據公共空間。而且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學生的購買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就導致了很多如:織物、紙張、易拉罐等日常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分類再利用。隨著互聯網加模式的推廣,這一系列問題也會在當前得到有效緩解,其中將垃圾分類工作與綠色校園建設相結合,所選擇的方式是通過線上交易與線下相結合,更好地推動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發展,并且把校園中常見的生活垃圾從源頭進行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再利用,盡可能地杜絕二次污染的出現。這種方式也能夠使得生活垃圾在收集轉運處理過程中降低所消耗的經濟成本,這種方式的探索將會成為突破“垃圾圍城”的利刃,對建設綠色校園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是分析建立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和廢舊物品回收平臺的背景以及意義。與此同時,探索當前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整體現狀,根據本項目自身的特點以及項目中所涉及背景進行探索,分析相關技術如何進行應用,并探索該項目的可行性以及校園對于該項目的需求。在最后一章中則是對系統的前臺和后臺功能進行進一步的介紹。
(二)開發工具及技術
網頁設計我們采用了vue+element-ui ,我們網頁設計的思路是由少到多,由弱到強,自底向上。在使用過程中通過不斷調研,來補充和完善我們的平臺功能。使用過程中用戶看到的是view界面,并直接在view上進行操作view上的操作傳遞到controller,controller執行相應的業務邏輯,并把數據的更改傳遞到model層,model層的數據進行了更新,然后發送給view,因此用戶看到的視圖也發生了改變。
而在MVVM架構里面,這樣的關系得到了優化。Controller被替換成了ViewModel,它成為連接view和model的橋梁,而view和model不直接進行交互。
這實現了所謂的雙向綁定。即當view發生了改變的時候,可以通過viewmodel傳遞給model,而model發生改變的時候同樣可以通過viewmodel傳遞給view。
二、系統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設計
(一)可行性分析
根據目前我國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能發現很多高等院校校園二手交易市場都處于一個初級起步階段,其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待解決。
高等院校的跳蚤市場都蘊含著巨大的巨大商機,有不少研究指出,校園二手交易市場需要在當前面對著供需,客觀條件,營銷方式,交易渠道以及交易方式這四個方面的約束。基于供給方面進行分析,能發現其消費呈現的是階梯狀分布,也就是說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消費差異在高等院校的學生身上體現淋漓盡致。由于高校教育模式與中學教育模式存在非常大的區別,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選擇上具有更加強大的自主性。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二手交易漸漸成為一種可能。在當前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校園中二手市場的規模和發展,同時也在努力通過教育二手市場不斷樹立校園勤儉節約的校風,培養學生,幫助學生培養了勤工儉學,節約環保這一意識,不斷地提高當下高等院校誕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廢舊物品回收也能夠實現節能環保,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對地球帶來過多的負面消耗。近年來,環保產業和垃圾分類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甚至垃圾分類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地均出臺了相關政策來提高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促進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產業的發展。但從現狀來看,我國的廢舊物品回收公司相對于發達國家同類型的公司來說,還存在規模較小、硬件設施不齊全、廢舊物品回收方式單一等問題,這說明我國的廢品回收再利用產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校園版塊,因為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而留下了很大的產業空白。
(二)技術可行性分析
我們之所以選擇Vue,主要是Vue秉承Angular和React框架兩者的優勢,并且Vue的代碼簡潔、上手容易,在市場上也得到大量應用。下面就對Vue的特性進行簡單介紹。
1. 輕量級
Angular的學習成本高,使用起來比較復雜,而Vue相對簡單、直接,所以Vue使用起來更加友好。
2. 數據綁定
Vue是一個MVVM框架,數據雙向綁定,即當數據發生變化的時候,視圖也就發生變化,當視圖發生變化的時候,數據也會跟著同步變化,這也算是Vue的精髓之處。尤其是在進行表單處理時,Vue的雙向數據綁定非常方便。
3. 指令
指令主要包括內置指令和自定義指令,以“v-”開頭,作用于HTML元素。例如,v-bind動態綁定指令、v-if 條件渲染指令、v- for列表渲染指令等。
4. 插件
插件用于對Vue框架功能進行擴展,通過MyPlugin.install完成插件的編寫,簡單配置后就可以全局使用。常用的擴展插件有vue-router、Vuex 等。
Vue很多特性與Angular和React有著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著性能方面的差別。
React和Vue的中心思想是一切都是組件,組件之間可以實現嵌套。
(三)管理可行性分析
1. 我們的平臺在傳統廢品回收的基礎上創新結合了“互聯網+”模式,創造出了“互聯網+二手交易和廢品回收”的新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整合了校園的二手交易市場和廢舊物品回收市場,方便同學們的同時也使得學校的管理可以進一步規范。這既符合教育部建設綠色校園的政策,也符合國家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提升資源利用率的總體要求。
2. 再沒有比我們更完整的平臺可以兼顧校園二手交易和廢舊物品回收及其再利。相較于網上其他同類型網站或實體回收企業,他們要不業務方向單一要不在校園版塊不是很重視,沒有專門開展校園業務。正相反,我們這個平臺提供的服務很全面也更加便捷,你可以把自己不用的物品放在該平臺上進行銷售,也可以在該平臺上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物品。同時你又可以用平時垃圾分類得到的積分換你想要的物品,物美價廉,達到雙贏。
三、界面需求
我們所建立的平臺是一個結合了“互聯網+”模式而新創造出的“互聯網+二手交易和廢品回收”的平臺,這個平臺由線上和線下兩個板塊構成。
線上網絡交易平臺負責二手商品的交易和學生日常垃圾分類的積分兌換,其中二手商品交易包括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易和用戶與平臺之間的交易(這里交易的是平臺回收修繕后的商品,如:二手書籍、二手自行車等)。我們希望平臺可以吸引那些二手商品網店和線下實體二手商品專賣店的入駐(如:二手書店等)。這樣就實現了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易,既為平臺增加了流量、人氣,也為這些商戶開通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線下回收修繕工廠負責垃圾亭的日常管理和回收以及修繕可再次出售的商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該平臺的設計過程中,是基于對已有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結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高等院校大學生對該平臺的應用需求,帶著矛盾和問題進行思考,使得問題迎刃而解。在最初進行設計過程中遇到了極其茫然的狀態,而隨著對思路的不斷捋順,對整個計劃的構成愈發的清晰。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不斷挑戰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遇到困難時會有迷茫的階段,而當問題一次又一次地被解決,也會覺得豁然開朗,找到了全新的思路。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對系統程序的開發有著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也接觸到了更多的應用程序。在進行實踐過程中也漸漸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進一步地進行解決,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