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
【內容提要】隨著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新聞客戶端成為融媒體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重要接口,新聞資訊類App不斷涌現。基于移動終端的客戶端平臺成為新聞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新聞客戶端的建設浪潮,其中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表現優異、特點鮮明,筆者認為其為其他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做出了典范,值得研究分析。
【關鍵詞】媒體融合? 新聞客戶端? 《人民日報》
一、研究背景
(一)時代背景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是自2014年媒體融合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又一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國家政策。《意見》從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原則三個方面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在用互聯網思維占領新型傳播陣地,堅持群眾路線,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完善中央媒體、省級媒體、市級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四級融合發展布局等方面做出指示,并要求在全媒體人才培養和政策資金支持方面為媒體融合提供保障。①媒體融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多次強調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國目前社會風險較多,矛盾多發,輿論工作面臨重大挑戰,國家迫切需要在輿論引導方面掌握主動權。因此媒體融合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選題背景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在人民日報社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報社中央廚房,并在新媒體中心聽取了情況匯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②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權威性和專業性極高,是我國主流媒體的重要代表。《人民日報》創刊于1948年,一直充分發揮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緊跟國家發展需求,在媒體融合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與實踐,形成了以中央廚房為代表的較為成熟完善的一整套運作模式,積極響應國家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人民日報》積極布局,創辦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抖音號等,其中新聞客戶端無疑是最主要的平臺,因為其是媒體自建的平臺,在功能和發布能力上強于其他新媒體平臺,可以說就終端而言媒體融合的成效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新聞客戶端。③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于2014年6月12日上線,發展非常迅速,截至2020年12月30日,客戶端累計下載量突破2.6億。因此筆者選擇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對其的分析與思考,為我國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在新聞終端建設過程中提供一些經驗,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把握輿論主導權。
二、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特點分析
通過筆者的觀察和對相關文獻的閱讀,筆者總結了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四個特點,分別是新技術驅動下的媒體融合平臺、開放性與權威性并重、傳統媒體的“懷舊”與創新、設計的整體式體驗感,下文針對這四個特點進行詳細闡述。
(一)新技術驅動下的媒體融合平臺
《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④技術驅動成為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最大特點,積極應用新技術,包括算法推薦、5G、AI、直播、短視頻、H5、智能創作機器人等,這些技術覆蓋了新聞采集、生產、分發、反饋等多個環節。
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是一個明顯的算法推薦平臺。客戶端設置了28個新聞頻道,包括推薦、銳評、財經、體育、軍事等,還有31個地方頻道,用戶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添加頻道生成個人首頁,實現了從“千人一屏”到“千人千屏”的轉變。打開新聞客戶端,“推薦”位于欄目設置的首個位置,且是固定欄目之一,可見客戶端對算法推薦的重視。在推薦頻道中還設置了置頂新聞,置頂新聞并不是完全基于算法推薦,而是算法推薦與新聞重要性相結合,例如2021年3月15日的《兩會四下團組,習近平這些話直抵人心》,這既滿足了用戶的興趣,又保證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其他欄目,除《銳評》和不注重時效性的欄目《云課堂》《公益》《版面》《文件》《鏡頭》,其余欄目都采取了算法推薦技術。
此外客戶端還融合了多種發布技術,包括圖片、文字、音視頻、直播、H5等,幾乎囊括了時下新聞的發布形式。以2022年全國兩會為例,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的微視頻《10個瞬間記錄習近平的兩會時間》《最深的牽掛》等,精心地梳理了總書記在兩會上的暖心話語和生動場景,總閱讀觀看量超過了1億次。與此同時,人民日報還上線了自主研發的AI編輯部3.0,為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客戶端推出的“兩會零時差”系列短視頻,采用“云上”對話和線下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通過5G云連線的方式邀請代表委員解析兩會熱點,從而借助多樣化的發布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完成了兩會報道。
5G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呼嘯而來,構成了傳媒智能化、移動化、數據化的新生態,視頻將成為主要的傳播渠道,對于主流媒體來說,進軍視頻領域是必須跨越的門檻。⑤人民日報社積極布局,客戶端專門開設了視頻和直播欄目,積極利用4K、VR等新技術,打開客戶端,《視頻》和《直播》欄目在最下方最醒目的位置,《視頻》欄目中既有長視頻,也有短視頻,畫質清晰。《直播》欄目下設了“大咖有話”“月榜排行榜”“問道”三個版塊,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直播新聞。2020年初武漢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的《24小時不間斷!武漢火神山施工現場直播》,參與人次690.5萬,調動了網民參與的積極性,引發了極大關注。
(二)開放性與權威性并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⑥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人民號”的開設積極響應這一號召,是面向全國媒體、黨政機關、各類機構和優質自媒體的聚合平臺。目前已有2000多家主流媒體、黨政機關、高校、優質自媒體和名人入駐。點擊“人民號”關注列表,有政務、自媒體、矩陣號、學校和機構等列表,用戶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關注。人民日報客戶端允許其他媒體在平臺上創建賬號、發布信息,例如上觀新聞、光明日報、環球時報、共青團中央以及自媒體丁香醫生等,這充分體現了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開放性。
權威性體現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作為《人民日報》自建的新媒體平臺,其不僅是其他媒體的信息聚合平臺,更是自身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這與今日頭條純粹的聚合性平臺有所區別,今日頭條只是為其他媒體提供發布平臺,但人民日報客戶端可以自己生產內容,并有著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和官方媒體的權威性的雙重特征,這也是人民日報客戶端能夠與諸如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客戶端進行競爭的一大優勢所在。
這種開放性和權威性并重的特點為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以女輔警敲詐案為例,筆者在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直接進行搜索,共有44條內容,新聞來源豐富,有諸如澎拜新聞、三峽晚報天天向上、紅星新聞、湖北日報、半月談等媒體以及南充政法、中國政法委長安劍等政法機構的新聞,也有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蘇頻道的評論,基本可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媒體態度。
(三)傳統媒體的“懷舊”與創新
《人民日報》作為我國傳統主流媒體,有著幾十年紙質報紙的歷史和鮮明的黨報為黨和政府發聲的特點。盡管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紙質報紙或許會成為過去,但總有某種紙質報紙的情懷所在。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雖然是手機終端的App,但仍舊保留著這種情懷。客戶端左上角有著“人民日報”的報名,依舊是毛澤東同志所題寫的字體樣式,點擊進去是《人民日報》報紙原貌的整體版面。但“懷舊”的同時也有著技術的進步。受移動終端的頁面大小所限,整體版面必然會縮小,在屏幕下方設置了三個按鈕,點擊第一個按鈕,可以上下滑動,瀏覽每一期報紙的內容,點擊某一新聞會打開適應終端屏幕的詳細內容;第二個按鈕可以直接選擇某一個版面瀏覽,例如要聞、特別報道、國際新聞、副刊等;第三個按鈕則列舉了每一版的概覽。頁面上方正中間還可以自主選擇日期,右上角設置了分享按鈕,可以分享到微信、微博等,這些設置充分克服了移動終端頁面大小的缺點,又保留了紙質報紙的排版,“懷舊”與進步同在。
評論代表著一個媒體的態度,是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民日報》作為黨媒,其不僅代表媒體自身的態度,還代表著黨和政府的態度。作為人民日報全媒體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日報客戶端《銳評》欄目鐫刻著黨報的基因和氣質,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在觀點的表達和呈現上都持有鮮明的立場,著力對眾聲喧嘩的輿論場形成正確、有力的引導。⑦
《銳評》欄目延續了《人民日報》風格,堅持基于事實的理性評價,緊跟社會熱點,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它除了刊登《人民日報》原創評論內容外,還利用平臺的聚合優勢,轉引如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澎湃新聞等其他媒體評論,緊跟熱點話題。如河南衛視《端午奇妙夜》繼《唐宮夜宴》在此出圈后引發熱烈討論,《銳評》轉載了多家媒體的時評,包括人民網、澎拜新聞、《工人日報》、《南方都市報》等,瀏覽量都達到了10萬+,各媒體都充分肯定了該節目中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創新。
此外,《銳評》還引入了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創新推出的評論欄目《睡前聊一會兒》。“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入夜的情景,渾厚的音色,接地氣的用詞,加上三兩句打油詩,好似友人睡前的對話,極富感染力,打破了傳統評論的邊界,充分體現融媒體的優勢,極大擴展了《銳評》的廣度。
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中,我們需要發出主流媒體的聲音。《銳評》欄目有時度、有廣度、有深度,既堅守了主流媒體的原則,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與時俱進,為融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評論創新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四)設計的整體式體驗感
人機交互專家金振宇提出,讓用戶獲得最佳體驗的三個交互設計要素是產品的有效性、可用性和感性。有效性是指為了滿足用戶使用目的產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人民日報客戶端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閱讀、評論、收藏、關注和分享新聞資訊的需求。可用性是指產品使用過程中便捷流暢。筆者自2019年使用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來,其欄目切換、頻道選擇等操作都十分流暢,前文中也提到了諸多方便快捷的按鈕設計。感性是指產品擁有較好的創意思維和審美意識,迎合用戶的情感需求。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延續了紙質報紙的色彩,整體顏色是紅色,欄目劃分有序,頁面布局合理。
三、思考與啟發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6月中國手機App榜單》顯示,在綜合類資訊前十排行榜中只有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一家主流媒體。隨后筆者查閱了艾媒北極星系統的相關數據,自2020年6月以來,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月活躍人數基本在2000萬左右。這一方面證明了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競爭實力,能夠與純商業化運作的新聞資訊類App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但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當前主流媒體的新聞客戶端在市場中的尷尬局面。創建新聞客戶端的主流媒體不在少數,但競爭實力較弱,所發揮的輿論引導作用有限,主流媒體急需在輿論場中把握主動權。
人民日報客戶端的建設過程呈現了以上幾個特點,這為其他媒體建設新聞客戶端提供了一定經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新技術的發展,因此積極利用新技術成為媒體融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僅有技術遠遠不夠,內容同樣重要。主流媒體在融合技術發展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斷創新。
注釋:
①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EB/OL].(2020-09-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l.
②新華社.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EB/OL].(2019-01-25).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content_5361197.html.
③張晶,鐘丹丹.超媒體平臺模式:《人民日報》客戶端的媒體融合特征[J].新聞界,2021(02):40-45+56.
④人民網.習近平談融合發展“金句”:建成新型主流媒體 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EB/OL].(2019-01-2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25/c1024-30591043.html.
⑤于曉琳.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展現狀研究[J].新聞傳播,2021(04):43-44.
⑥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 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 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J].中國報業,2016(01):11-14.
⑦高卓毓.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評論如何破局——人民日報客戶端“銳評”欄目的守正與創新[J].現代視聽,2020(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