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莎


冬日的夜晚是個性急的孩子,傍晚六點,便點亮滿城華燈。再次和同事們確認一遍第二天活動的流程后,馮璐回到了辦公室。水開了,茶葉在杯中緩緩升起,又靜靜落下。
點開相冊,馮璐對我述說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歲月。合肥師范附小建校已有123年,建國后,無論校址如何變遷,校名怎樣更改,紅色,一直是這所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底色。
/ 傳 承 /
馮璐先給我看了一段校史資料。原來,曾任學校董事長的王立仁是一位1926年入黨的革命者,紅色的種子那時就深深地在校園里種下。經過幾代人的耕耘,如今已是滿樹繁花。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附小少先隊員們給民警叔叔拜年、隊員們集體主義精神的成長、輔導員的先進事跡等校園活動與優秀人物就上了當時的報紙;與附小一同揚名的還有紅領巾社團乒乓球隊的傲人成績——那時的校長是胡珊。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離合肥市桐城路老校區不遠處有一棟“將軍樓”,里面住著戰功顯赫的離休軍人,他們都是附小隊員們的好朋友。好朋友經常聚在一起,大朋友給小朋友說烽火歲月和光輝歷程,小朋友拉著大朋友參加營火晚會——那時的校長是袁德偉。
2018年,中國少年先鋒隊合肥師范附小工作委員會成立,這是合肥城區首個正式掛牌成立的校級少工委。學校以建隊節為抓手,開展微隊課展示、輔導員說課大賽等活動,搭起的少先隊組織和活動框架沿用至今——那時的校長是張紅。
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故事,我們看著、說著。那些過往的歲月,那一位位工作前輩,讓馮璐的目光充滿了深情,話語中滿是尊敬和自豪。
/ 探 索 /
“我小時候是第一批入隊的,特別喜歡參加少先隊活動,簡直是活動中的‘明星。”那份對少先隊的熱愛在馮璐工作后仍然強烈,工作伊始,接受培訓后,她成了干勁十足的輔導員。
如今,那個剛進校時扎馬尾辮穿牛仔裙的大姐姐和附小一起走過20多年。2018年,馮璐接任附小校長一職,并任校少工委主任。馮璐重視輔導員的培訓和傳幫帶,如今附小的少先隊工作者中有楊妍、鄧帆、張文霞等少先隊工作名師,堪稱“天團”。同時,馮璐繼續推進學校的各項少先隊工作,并使其具有時代性。
馮璐給我看了一份密密麻麻的表格,包括身體健康、品德高潔、精神飽滿等5大項,每個大項分6-8個小項。原來,附小少工委面向全體少先隊員和預備隊員開展爭章活動。在兩年的實踐中,活動漸成體系。于是,附小與科大訊飛合作,構建“紅領巾獎章”量化評價體系,由輔導員、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生成建議,幫助隊員全面發展。這個體系很直觀,五大項里哪一項弱,立即就能體現。
“當達標的隊員們掃描自己的頭像,進入系統,點亮自己專屬的星星時,他們整個人都在發光。”
采訪告一段落,馮璐突然拿出了一個花繩,和我翻了起來。她一邊玩一邊說,最近老師正在教隊員們玩游戲,包括但不限于跳皮筋、翻花繩、滾鐵環。“我上周還去一個班教隊員們玩‘跨大步了,他們一學會就贏了我。”
恍惚中,馮璐又成了那個扎馬尾辮穿牛仔裙的大姐姐:帶著隊員們去公園撿拾垃圾;在畢業典禮上泣不成聲;為了上好課,每天觀察爬山虎如何“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時光飛逝,馮璐就這樣把歲月奉獻給了紅色教育事業,把自己融入隊員中。和她,和他,和敬業勤勉的附小人一起,在紅色基因傳承的路上,如前輩一般,誠懇而堅定地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