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陽



關鍵詞:融媒體;教育媒體;創新;發展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育媒體也順應媒體融合趨勢,嘗試進行深度的媒介融合,從而實現數字化轉型新發展。但教育媒體的媒介融合過程并非易事,這是因為教育媒體需要進行體制改革,同時其在運營過程中,人才結構也不利于媒體融合時代下的發展需求,并且一直以來,教育媒體的管理模式過于固化,缺少發展動力。基于以上問題,教育媒體在融媒體時代應當深入創新,全面轉變教育理念和運營思想,創新內部管理機制和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并應用新媒體技術構建數字化的教育行業新媒體平臺,做好教育行業新媒體的采編管理工作,提升教育媒體公信力,從而實現融媒體時代下教育媒體的創新發展。
媒體融合時代教育媒體的發展困境
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進入了媒體融合時代,并且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工作學習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備行業在融媒體時代也實現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在教育媒體發展過程中,逐漸體現出“數字化轉型、媒介深度融合、新媒體技術應用”等多元化的特點,并加快推動了教育系統融媒體的建設進程。但是,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教育媒體也面臨著發展困境,具體分析如下:
運營機制存在不足以及人才結構不完善
長期以來,教育媒體在運營過程中都依托上級主管機構對其進行經費支持,并且習慣了這樣的生存方式。由于未經歷市場環境下的生存模式,以至于其并未建立起良好的品牌效應,同時也未能取得較為深刻的市場影響力。這樣的運營機制使得教育媒體難以滿足當前的市場發展形勢,同時也不能進行科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配置,這是影響其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教育媒體中,其管理、采編以及運營人員均是行業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其對于媒體發展趨勢的認知程度不夠,并且也缺少實踐經驗,因此在實施企業改革時,以上人員難以制定科學可行的應對策略,從而對教育媒體的運營發展產生限制。
資本投入缺失以及新媒體競爭身處困境
以前,教育媒體在運營過程中依托大量資本的扶持,但在轉制后,由于對市場運行體系的不適應,以及失去上級主管機構對其的扶持后,教育媒體行業能夠依靠的只有進行多角度的融資。但融資過程中,各企事業單位只會寄托于社會公信力以及影響力較大的綜合性媒體,因此教育媒體的融資路徑受到限制,以至于本就缺少優勢的教育媒體在改制后,資金方面難以與其他媒體相比。
另外,由于教育媒體的發行模式過于單一,公關營銷策略也較為落后,在媒體融合時代,其他主流媒體都在拓展行業范圍,因此占據了較多的市場份額,使得教育媒體的生存空間漸漸縮小,出現生存困難。并且在媒體融合時代,專業性人才都被綜合型的媒體所吸引,因此,教育媒體在人才競爭中也處于劣勢。
時效性劣勢以及社會輿論監督效應相對缺失
相較于網絡新興媒體,教育媒體行業的新聞時效性較差,并且信息傳播路徑較為單一,所以在廣告招商以及發行工作方面存在限制,同時教育媒體也不具備輿論效應以及社會影響力。另外,眾多教育媒體的受眾群體為中小學生,由于教育體系中存在寒暑假,所以在相應的時間內,教育媒體的采編或運營人員也會放假,盡管休假周期較中小學生的假期更短,但在寒暑假期間,為保證報刊出版的期量,一般都會采用缺少時效性的寒暑假“合刊”作為應對策略。這樣的“合刊”對教輔內容而言無太大影響,但在寒暑假期間缺少教育方面的實時信息,這對注重時效性的媒體融合時代而言,是一大劣勢。
管理機制僵化,欠缺發展活力
在媒體融合時代,造成教育媒體生存困境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行業媒體市場的外部競爭因素,還有行業內部的機制結構重疊、管理不合理、人才選拔理念官方化、待遇不公以及服務質量的劣質化、采編不規范、運營模式的單一化等因素,這些都對教育媒體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限制。教育媒體的行政部門由上級委派人員擔任,其業務水平以及專業能力都脫離了媒體業務的經營范疇和管理內容。在行政任命機制下,教育媒體的專業化管理表現出了官僚主義作風。管理者為履行自身的職責權限,多數會制定不符合科學常規的規章制度,在人員管理以及選題策劃、業務管理、考核評估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性。并且職責劃分不清晰、薪資待遇不公平現象比比皆是。在運營方面也缺少創新和全過程服務意識。在各種人員管理問題的影響下,導致教育媒體工作質量難以提升,甚至侵犯了教育媒體受眾的利益,也打消了采編和運營人員的工作熱情,讓教育媒體陷入不良循環中。
媒體融合時代教育媒體破圈創新發展的路徑
加強教育媒體管理體系的創新
當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而這有助于推動教育媒體的改革創新,其改革側重點應在于提升認識,積極彌補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教育媒體需要積極面對困境,善于總結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矛盾,并加強反思。以此為前提,消除教育行業內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造成的一些影響,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遵循行業的發展規律,學習并總結行業中的良好經驗,優化內部管理,加強落實內部制度,建立管理體系,完善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
完善用人機制
在運營機制方面,受到教育行業內部控制、媒體內容以及一些較為復雜社會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教育媒體不但欠缺完善成熟的人才,而且可能會產生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現象。
教育媒體的用人機制是否公平、公正、公開會影響教育行業的發展形勢,并且也會影響到教育媒體的穩定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因此,教育媒體在改制以后,改革人事制度時應以人為本,明確市場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推動教育媒體實現良好發展。
作為教育媒體管理者,應依據單位發展具體情況,突破傳統教育媒體用人機制的局限和瓶頸,優化用人制度,以更加多元化、前瞻性的眼光和開拓性的手段改革用人機制,積極聽取行業人員提出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可以從大量的員工中選出具備較高專業能力水平的優秀人才,以此有助于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進而完善教育媒體用人機制,增強教育媒體公信力。
優化分配機制
傳統體制下的教育媒體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職工對于薪資福利待遇關注的程度則高于教育媒體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一些教育媒體在新時代沒有考慮到工作人員的工作數量、工作質量以及能力水平,這會使得分配機制欠缺公正性。受到一些個人關系的影響,教育媒體的用人機制也會變得復雜,由于事業單位編制包括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以及自負盈虧等形式,并且還有企業編制、委托代管等形式,不同的形式其在薪資待遇、福利分配方面也會存在差異。在此前提下,依據職業等級確定薪酬水平,導致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
另外,由于用人不當還會使得一些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混亂,側重于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考核評價沒有結合工作能力水平,沒有考慮到所作出貢獻的大小,這會造成單位職工包括內勤職工其薪資獎金等會高于一線采編人員,會影響到采編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工作動力。
在教育媒體提倡事業單位實施企業化管理的形勢下,在實施改制以后,依然采取傳統工作模式,這種分配機制其根本問題在于體制存在弊端和漏洞。
建立教育媒體數字化平臺
互聯網不只是一種媒體平臺,而且也是一種溝通工具。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媒體應在完善傳統紙質媒體發展工作前提下,注重建立官方網站以及開發專有APP。基于當下媒體發展形勢,媒體行業的工作重點不再側重于采編播報速度,而在于如何更加高質高效地傳播新聞內容,體現新聞價值。因此如果要促進教育媒體的發展,成為行業領域中的領頭羊,那么則應抓住時代發展脈搏和發展機遇,應認識到人才與技術是媒體發展的關鍵要素,積極吸納并培育新媒體人才,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媒體平臺,通過應用互聯網平臺、微信軟件、自有APP等發布信息,發揮出新媒體靈活、定向、實時、動態、全面、互動的優勢。此外,還可以依據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以此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新媒體時代,教育媒體應與紙質媒體進行優勢互補,優化并完善經營管理。同時,教育媒體、網絡媒體、紙質媒體應加強互動,通過提升互動效果,在當下媒體經營管理中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此外,教育媒體還應加強改制重組,抓住良好發展機遇,轉變經營管理思維,突破當下教育媒體發展的瓶頸,摸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渠道,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做強品牌,做大品牌,做響品牌,增強教育媒體市場核心競爭力以及提升經營管理發展動力。
注重強化教育媒體采編管理
教育媒體在實施采編、經營管理、團體建設中不但需要加強統籌管理,而且還應體現專業優勢,提升教育媒體的發展質量,增強媒體產品影響力。應深刻重視媒體經營管理以及拓寬媒體管理模式,推動教育媒體實現穩定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進而增加其經濟效益,提升社會影響力。
教育媒體應注重打造精品品牌,加強品牌欄目建設,體現服務特色,展現自身媒體優勢,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活力和動力,而這有助于增加產品發行量。此外,應優化創新報道模式,豐富報道內容,深入了解行業發展政策方針,提升報道質量,增強服務效果。
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媒體信息規模在擴大,教育媒體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那么則應建立能夠滿足讀者需求和市場發展要求的服務平臺,包括網絡平臺以及媒體平臺。所以,教育媒體應結合讀者需求以及行業發展要求,提升服務認識,體現專業優勢,重視開發服務平臺,進而滿足不同教育媒體的需求。
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教育媒體實現創新發展極其重要,應認識到媒體融合時代下行業媒體的發展困境。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教育媒體管理體系的創新,建立教育媒體數字化信息化平臺,注重加強教育媒體采編管理,從而增強教育媒體發展動力,提升教育媒體市場核心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