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媒體;媒體轉型
受到互聯網與新媒體的沖擊,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落實對原有單一傳播途徑的變更與擴充,并推出多屏互動,逐步實現媒體融合。
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的背景分析
對于電視媒體而言,其屬于長足發展的傳播媒介,有著較為明顯的嚴謹性與公正性。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多數行業均依托互聯網實現轉型發展,而從媒體行業的發展來看,互聯網與新媒體迅速興起,促使新聞傳播逐步顯現出碎片化、即時化以及移動化的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積極探尋一條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路徑,即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
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是增強電視新聞節目效果的現實需要。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接收到的信息所涵蓋的內容也更為廣泛,人民群眾對于信息獲取便捷性的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然而,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而言,其在新聞信息傳播渠道與內容涵蓋面方面均表現出一定的不足,無法最大程度滿足受眾的現實需求,相應電視新聞節目的效果也無法達到理想水平。基于這樣的情況,必須要加速推進電視新聞的轉型升級,著力落實媒體融合,提升電視新聞節目效果。
第二,是拓寬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大量網絡新媒體平臺興起,并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受眾關注。對于電視新聞媒體而言,網絡新媒體平臺的興起雖然使傳統媒體的社會關注度有所下降,但是也為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條件支持,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使電視新聞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有所拓展,除了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這一傳播渠道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新聞信息、新聞節目的線上傳播。這樣的新聞信息傳播方式也更為符合當前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習慣,能夠達到人們逐步恢復對電視新聞媒體關注的效果。
第三,是提升新聞信息傳播時效性的必要舉措。與新媒體相比,電視新聞媒體雖然在當前已然能夠做到在更短時間內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但是實際上新聞信息傳播時效性依然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因為電視新聞媒體在節目制作、新聞信息審核等方面需要耗費的時間更長,同時也難以真正意義上實現新聞的“即采即播”。為彌補這一缺陷,加速推動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是必然選擇,通過媒體融合能夠實現新聞信息傳播時效性的明顯提升。
融媒體發展視域下電視新聞轉型的主要路徑探究
結合融媒體特點合理設定電視新聞媒體轉型方向
第一,把握新聞觀眾向用戶轉型的特點。融媒體發展視域下,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呈現出明顯拓寬的發展趨勢,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以及新媒體平臺完成對新聞信息的獲取,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更為多樣化,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單一化信息傳播模式得到顯著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均可以作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與傳播者而存在,電視新聞節目觀眾逐漸成為新媒體平臺用戶,此時,受到大量用戶聚集、關注以及轉發的影響,“熱點效應”隨之產生,使輿論風潮迅速形成。同時,在媒體融合發展環境下,人們與新聞媒體之間能夠形成更為深入與熱烈的互動,受眾在新聞信息傳播方面的地位與影響愈加突出。基于此,在融媒體發展視域下推動電視新聞轉型的實踐中,要尊重受眾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現實地位,圍繞受眾參與新聞信息發布與傳播這一現狀,調整電視新聞轉型發展方向。
第二,把握“電視人”向“融媒體人”轉型的特點。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相關從業人員的定位也隨之發生改變,由傳統的“電視人”逐步轉型發展為“融媒體人”。此時,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創新工作理念并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堅持與時俱進,從而達到助推電視新聞社會影響力的效果,保證電視新聞媒體的優勢以及傳播價值能夠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推動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當前實現快速、高質量轉型升級。
著力推行媒體融合以拓展電視新聞信息傳播渠道
媒體融合發展是當前媒體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現階段電視新聞媒體轉型期間需要重點把握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對于電視新聞媒體而言,在當前的轉型發展時期,應當著力借助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優勢,對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寬,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于電視新聞媒體的認可程度,增強電視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依托網絡技術在電視新聞媒體信息傳播中的引入,可以實現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對相應電視新聞媒體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有效拓寬,也有效解決了電視新聞媒體新聞信息傳播方式單一的問題。
現階段,電視新聞媒體可以主動開設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或快手賬號、B站賬號等等,或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推出手機、電腦新聞客戶端,確保受眾可以在電視上觀看新聞節目的同時,也能夠使用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在線上實現新聞信息的獲取,方便受眾從多種渠道及時掌握更多新聞信息。依托這樣的渠道拓展方式,能夠使電視新聞媒體實際具備的社會影響力呈現出顯著提升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支持在新聞節目播放過程中與受眾展開實時交流互動,從而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在此過程中,電視新聞媒體可以主動與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建立起合作關系,利用這些視頻網站本身所具備的用戶量以及視頻播放量提升受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助推新聞節目視頻點擊量的增加。在這些視頻網站中,受眾除了可以進行新聞節目的在線觀看,還可以下載后離線觀看,或是結合自己的現實需要查找不同時期的新聞節目,實現對受眾多樣性新聞節目觀看需求的切實滿足。這種新聞信息以及新聞節目的獲取、觀看方式更加適合年輕受眾的需要與習慣,因此,依托與視頻網站建立合作關系,可以使電視新聞與網絡新聞實現同步直播。另外,在新聞記者的工作實踐中,可以應用短視頻的形式將現場采訪實際情況以及相關新聞信息迅速上傳至新媒體網絡平臺中,以此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延伸與信息補充,體現出對電視新聞信息詳細程度不足的有效彌補。
引入直播形式推出新聞節目以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線上直播是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實時傳播的重要路徑與渠道,與電視新聞節目之間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對于線上直播而言,其依托互聯網,能夠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新聞信息進行傳播與報道。雖然線上直播與電視新聞節目均使用“現場直接傳播”的模式,但是電視新聞節目更多選用經過剪輯的新聞現場音視頻,無法達到線上直播高實時性的水平。基于這樣的情況,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可以融合線上直播的模式,推出一系列直擊新聞現場的新聞信息報道節目,充分發揮出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優勢,彌補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在新聞信息傳播方面存在的實時性不足的問題,促進電視新聞媒體公信力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可以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中推出新聞節目,鼓勵受眾用發布留言、與主播互動等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由后臺工作人員進行篩選,選取其中受眾更關心、呼聲更高且更具價值性的留言與建議進行選讀,并由主持人、嘉賓進行解答與回復,實現新聞節目、主持人與受眾之間距離的有效縮短。
實踐中,電視新聞媒體可以結合互聯網與新媒體平臺推出電視直播欄目,安排新聞記者以不同的角度完成對新聞事件的實時性報道,從而達到提升受眾對電視新聞媒體認可程度以及相應媒體社會影響力水平的效果。相比于互聯網與新媒體平臺而言,其雖然在新聞信息傳播方面能夠顯現出更為理想的即時性,但是相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權威性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特別是對于一些利用短視頻形式傳播的新聞信息而言,其完整程度普遍保持在偏低水平。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作為社會主流媒體,在獲取真實、全面、完整的新聞信息方面更有優勢,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具權威性的新聞信息,利用線上直播形式推動相關新聞信息的傳播,能夠使受眾迅速了解最新的真實信息,達到有效規避社會恐慌的效果,使電視新聞媒體的作用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展開對相關從業人員創新思維與專業能力的培養
為進一步提升主流媒體的創作運營能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培養新時代視聽行業的新型傳媒人才,推動電視媒體行業繁榮發展,應當定期展開對相關從業人員創新思維與專業能力的培養與相關培訓活動,以此助推融媒體發展視域下電視新聞轉型的進程。在實際的培訓中,可以邀請行業領導、專家學者,分專題講解電視新聞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工作舉措,講授前沿趨勢和創新理念,分享省級、地市級新聞媒體改革創新的先進做法、經驗探索和典型案例,讓參訓人員了解到電視新聞媒體轉型以及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路線圖”;可以安排相關專業人員通過大量網絡平臺上的實例,就當前網絡短視頻的新變化、功能拓展、模式轉變及傳統媒體如何與新媒體有機融合、如何利用新媒體這一傳播平臺更好地傳播主流聲音進行講解。依托相應培訓活動的展開,能夠更好地提升廣大新聞從業人員自覺運用融媒體的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加強交流互鑒,推動創新合作,并更好地掌握新媒體的實際運用,充分運用新媒體這一傳播平臺講好區域故事、中國故事,為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奠定堅實基礎,達到更好助推融媒體發展視域下電視新聞轉型的效果。
以傳統媒體優勢為重點發展建設融媒體中心與平臺
第一,推動由“真融”逐步向著“深融”的方向發展,實現對媒體生產力的進一步釋放。實踐中,要在加速媒體融合改革的基礎上,更新現行采編流程,并同時展開對全媒體指揮框架的優化調整,促使采編流程始終向著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全閉環協同機制的形成。依托對全閉環協同機制的深入應用,能夠對當前媒體采編實踐中的路徑依賴現狀進行有效突破,促使隊伍、陣地、資源、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成為現實并逐步深化,使得新聞產品展示的多樣化、推送介質的多樣化、傳播形式與渠道的多樣化成為現實,以此為基礎生成更新的全媒體傳播合力。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對現階段電視媒體發展中存在著的突出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落實對組織架構的更新,逐步構建起核心的管理體系,以此達到進一步優化更新管理體系的效果。另外,還要在平臺資源整合程度不理想、實際生產力水平偏低等問題的解決方面加大關注與投入力度,加速推行對新聞媒體采編流程的優化與再造。
第二,推動由“品質”逐步向著“品牌”的方向發展,實現對內容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無論進行何種改革,媒體均需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并利用內容質量的把握與提升逐步實現媒體品牌建設。在此過程中,需要針對現有的版面與節目內容以及時間長度進行壓縮處理,以此實現對良好媒體品牌的打造,將整個媒體品牌塑造成為報道有深度、新聞有評論的形象,并在此基礎上加速落實更多高質量新聞產品、融媒產品的生產與推出,實現對更多高質量內容的生產力和創造力的最大限度釋放,從而達到迅速占據融媒傳播以及輿論引導陣地制高點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還要將目光聚焦于現實問題的處理與解決方面,針對當前媒體傳播中存在的廣告持續下滑、產業發展不佳等突出性問題,需要加速理順、理清現實產業經營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對傳媒集團企業的組建,依托全資子公司的設置實現對原有集團經營業務的承接,逐步落實對“傳媒+”文化產業鏈的打造與完善。
第三,推動由“融媒”逐步向著“智媒”的方向發展,實現對數字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通過線上融媒體采編系統等數字化、智能化平臺的建設,打通區域大數據以及數據資源,助推電視新聞媒體全力向“數智傳媒”邁進。
綜上所述,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加速推行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是增強電視新聞節目效果的現實需要,也是拓寬新聞信息來源渠道的更新要求,更是提升新聞信息傳播時效的必要舉措。在實踐中,需要在切實把握電視媒體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落實新聞傳播渠道、內容、形式的更新,以此實現電視新聞媒體的轉型升級。
作者簡介:
陳鵬飛(1974.10—),男,廣東汕尾市,漢,大學本科,編輯;研究方向:融媒體,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