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講這個題目,首先要說明“自由”的意義。“自由”是政治上法律上有嚴格意義的術語,不是如通俗的說法,自由自便,即自己愛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通俗說法自由自便的“自由”和政治上法律上的“自由”必須要分別清楚。人類也是一種動物,別的動物如虎、豹、獅、象,其體力高過人類,人類之所以能夠征服別的一切動物,只因為人類的心靈即智慧比一切動物高,故有“人為萬物之靈”之說。人類的智慧必須不受束縛,才能自由發展,換言之,人類智慧之發展和所獲得的自由程度成為正比例。歐洲人在中世紀受了宗教和王權的束縛,學術政治的思想一切都沒有自由。自文藝復興前后,科學、藝術、宗教、政治,各方面都有過為自由而戰的流血的劇烈斗爭,因此才有光華燦爛的今日。歐洲近代五六百年的歷史,乃是為自由而戰的歷史。東方比西方落后,正因為一切學術思想都為古來傳統的政教所束縛,不能自由發展。例如藝術家必須有自由創造的精神,不受外來的束縛,而后才始能發展;其他一切科學政治天才,也必須不受束縛,才能夠自由發展。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不受外來的束縛,才有自由發展的可能。我們都知道近代科學之發生與發達,都得力于思想自由,有些其初還是由于胡思亂想而得到偶然的發明與發見。
思想是人類心靈即智慧之內在的活動,一受束縛便阻礙了它的發展,其發展無論至何程度,都無礙于他人,所以應該是絕無限制的。至于涉及行動,在公法上,自由仍不應限制,因為它的對象是公共利益,而非個人;在私法上,在國際法上,便不然了。個人的自由,應以他人的自由為限,一國的自由,應以別國的自由為限。過了此限,在個人為強暴,在國家為侵略。強暴與侵略,都對于人類整個的自由加了傷害,這是應該制止的。譬如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前,因受了別國的壓迫,他們為自由而戰,是正當的;現在他們為侵略中國而戰,為侵犯中國自由而戰,便不正當;中國對日抗戰,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戰,則是正當的了。所以中國對日抗戰,并不只是要收復失地,而是要爭取整個民族的自由。日本從前曾提過中日親善的說法。我們并不反對中日親善,可是他所謂親善,乃是要他坐著,中國人對他跪著的親善,我們便不得不為自由而戰了。中國對日抗戰,并非侵犯別人的自由,乃是為自己的自由而戰。那么,如果中國一天不得自由,就要抗戰一天,必須獲得整個民族的自由,才能罷休,絕不能中途妥協。故所謂抗戰到底,不是空空洞洞的無目的而戰,乃是要脫離奴隸的地位,得到真正自由獨立的地位。抗戰是為自由而戰,抗戰到底,即是為自由而戰到底。這次戰爭如果失敗,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做不自由的奴隸,永遠地做奴隸,所以什么人都應該參加。
(選自《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文庫·陳獨秀卷》,姜德銘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年版,本刊有改動)
—— 鑒賞空間 ——
聞一多先生和陳獨秀先生都是不屈的斗士,他們為民族而戰,為自由而戰,為真理而戰。文學是他們的戰斗武器,生命不息,戰斗不止!聞一多先生語言犀利,字字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偽面目;陳獨秀先生語言睿智,句句燃起民眾抗戰的激情。兩篇演講詞都極具戰斗性和鼓動性,其磅礴的氣勢和強大的感染力,至今不衰。
自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本篇演講中,陳獨秀先生所詮釋的自由的內涵,對今天的我們依舊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 讀有所思 ——
1.陳獨秀認為個人和國家的自由必須以什么為限制?
2. 閱讀全文,說說在當時背景下如何實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