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15個月的圓圓入春后就得了濕疹,媽媽覺得涂涂藥膏就好了,可沒想到濕疹一直沒好,還反復感冒咳嗽,最后上醫院檢查,醫生說,圓圓是過敏體質,如果延誤治療,很有可能發展為過敏性鼻炎和哮喘。
了解過敏發展“三部曲”
濕疹,俗稱“奶癬”,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濕疹的癥狀多始于嬰兒出生后幾年內,其中約45%在生后6個月內出現癥狀,約60%在生后1年內出現癥狀,約85%在生后5歲內出現癥狀。約50%特應性皮炎患兒的癥狀可在7歲之前完全緩解,其余的患兒可能進展為慢性特應性皮炎,并持續至成年。
“嬰幼兒的濕疹若不注意及時治療,長大后也容易導致過敏性哮喘。”重慶市人民醫院過敏反應科專家曾丹提醒,孩子嬰兒時期皮膚如果常出現濕疹,兩歲以后如果還未見有明顯好轉,則很有可能轉變為特應性皮炎。如果不及時治療,5歲前就很有可能發展為過敏性鼻炎,孩子長大以后,得過敏性哮喘的幾率就大大增加。“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兩歲以后皮膚濕疹的狀況還沒有明顯改善,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曾丹介紹,最好在孩子幼兒時期找到過敏原,進行過敏原的脫敏阻斷治療。
過敏疾病也可致死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億5千萬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兒童患者均由過敏因素誘發。很多人認為發作時吃點藥緩解一下就可以,其實,過敏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反復發作,會不斷加重,并導致其它過敏病發生還會誘發各種并發癥。例如:喉頭水腫會造成窒息死亡;過敏性紫癜發展到腎,會誘發腎炎及尿毒癥;過敏性鼻炎會引發哮喘等,著名歌星鄧麗君就死于哮喘。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過敏原),但要在2萬多種不同的誘發因子中準確地找到致病因子猶如大海里撈針。而且即使查出過敏原,有時也非常難以避免,比如花粉、塵螨。所以只有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增強機體對環境致敏因子的抵抗力,才能告別反復過敏,長治久安。
最好的“抗敏藥”是免疫力
要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是過敏體質有時并不容易。以下特征能幫助家長加以區別:
1.皮膚濕疹,經常身上癢、長疙瘩,就可能是過敏體質。
2.經常揉眼睛、摳鼻孔、流鼻涕、打噴嚏。
3.孩子下瞼有青眼圈。
4.哭的時候眉毛部位發紅。
5.多汗、多動、夜驚、易感冒。
6.較劇烈活動后,孩子會咳嗽。
7.走路或上樓梯的時候不愿意走,因為氣喘缺氧。
8.有家族病史: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史。
9.輔助檢查:過敏源試驗、肺功能、鼻腔分泌物檢查等都有助于鑒別診斷。
如果有三種及以上情況出現,孩子就很可能是過敏,過敏是免疫系統疾病,及時補充具有抗過敏功能的益生菌,健全腸道微生態,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過敏自然就會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