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躍 徐雯靜 馬靜
摘 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涉及多個維度的指標,政策供給需要多部門參與下的政策協調支持。綜合運用社會網絡、灰色關聯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浙江省2011—2020年政策制定部門、關鍵詞網絡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性分析,揭示了部門合作網絡、政策關鍵詞網絡的總體演化過程、各部門參與活力和關鍵詞熱點變化對高質量發展影響及協調度情況。結果發現浙江省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持續以浙江省人民政府為核心聯合多部門參與為形式,逐步加強省人民政府的關鍵領導力;政策關鍵詞密度逐步增強,凝聚子群保持穩定,關鍵詞組合不斷優化,但與高質量發展維度存在不平衡;制造業政策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整體較好,各維度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綠色和共享維度的政策作用力在減弱,整體協調度處于中度和輕度水平。需要以部門合作網絡為基礎,優化政策關鍵詞網絡,加強各政策文本間與政策目標的連接,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供給網絡。
關鍵詞:制造業;產業政策;府際合作;灰色關聯;耦合協調
中圖分類號:F 224;G 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2)03-0359-14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Evolu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WU Pengyue1,2,XU Wenjing3,MA Jing2
(1.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3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1106,China;
3.Business School,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volves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and policy supply needs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department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social network,GRA(Gray Relation
Analysis)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analyz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policy-making departments,keyword network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It reveals the overall evolution process of 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network,policy keyword network,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on vitality of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keyword hot spot changes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degree.The
results found that Zhejiang Province continued to take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as the core and joined multi-sectoral participation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nd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key leadership of the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The density of policy keyword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the cohesive
subgroup of policy keywords have remained stable,and the keyword combin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But there is an imbalance with the dimens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policy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good,and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dimensions.Among them,the policy of green and sharing dimensions
is weakening,and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 is at the medium and mild level.Based on the
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network,we need to optimize the policy keyword network,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arious policy texts and policy objectives,and form a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olicy supply network.
Key words:manufacturing;industrial policy;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GRA;coupling
coordination
0 引言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從根本上決定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涉及高效、創新、綠色、開放、共享與協調等多個方面(張濤,2020)[1],需要協調多種資源的配置與供給,由于政府部門職能的限制,而單一部門在資源配置和協調上的能力有限,出臺的政策往往從“本地化”優勢出發制定,難以實現政策效應的最大化。傳統以計量工具作為政策評估的方式,在效應識別上具有較好的結果,但難以給出政府制定政策的有效改進途徑。因此研究將以此作為切入點,通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本挖掘,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政策結構特征,結合高質量發展目標評估政策效應,嘗試部門合作網絡、政策關鍵詞網絡與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性分析,識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協調途徑。本文貢獻在于將文本挖掘與統計分析結合,將政策效應置于府際關系和文本網絡之中進行評估,拓展傳統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范式。
1 理論基礎
政策評估是指某些政策實施后對目標群體、地區或行業影響以及政策效應形成的因果分析(洪永淼,2015)[2]。傳統政策科學認為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可以應用于政策評估,例如雙重差分[3]、合成控制法[4-5]、面板交互效應[6-7]、HCW法[8](HSIAO,CHING,WAN)和LASSO[9]法。這些以計量工具為手段的分析模式對單一政策的評估具有較好的應用實踐,在應對復雜性問題時解釋不足,例如環境政策需要物理、化學和行政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應對不同自然和社會系統的問題(范世煒,2013)[10]。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包含多個維度,碎片化政策需要形成合力(陳娜等,2019)[11]。
近年網絡科學、數據科學的快速發展,政策評估理論從簡單的問題發現、效果評價走向應對復雜問題的應用范式。政策效應受個體行動者之間互相作用、互動方式以及關系結構的影響(張體委,2020)[12],通過政策效應的多主體互動連接影響分析,可以幫助政府學習政策治理過程,提升治理能力(蔡晶晶,李德國,2005)[13]。黃萃等(2015)[14]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構建中央層級政府部門聯合發文合作網絡以及中央-地方多層級府際關系網絡(劉曉燕等,2019)[15]分析中央和地方政策主體網絡的特征及演化趨勢。王海花等(2019)[16]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構建地方政府的依存性政策網絡,對政策文本的中心度和結構洞進行研究,發現結構洞、中心度對政策效應具有重要影響[17-18]。因此社會網絡視角的分析模式可以提供從微觀行動者到宏觀政策效應涌現的解釋路徑,可以建立政策體系結構畫像,完善復雜環境下政策效應的識別研究。
綜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評估應當考慮政府部門合作和政策文本所形成的網絡關系,本文通過制造業政策供給網絡的構建,進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政策供給網絡的協調性分析,給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文本設計上提供參考。
2 研究設計
2.1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供給網絡構建
在依存型網絡構建方法基礎上拓展高質量發展維度,依據聯合政策制定設計(如圖1)。將關鍵詞共現關系進行聚類分析,依據關鍵詞語義特征劃分高質量發展創新、綠色、開放、共享和高效5個維度,構建政策關鍵詞社群。
2.2 政策網絡指標設計
選取社會網絡分析法中的常用網絡特征度量指標,網絡密度、中心度和結構洞等。網絡密度作為部門、關鍵詞網絡的整體特征描述,反映部門間合作關系緊密度以及政策文本之間協調一致性。中心度包括點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反映部門或關鍵詞在整體網絡中相對其他節點的重要性。結構洞反映部門或關鍵詞對其他節點的影響力。
2.3 協調度評估模型
通過政策供給網絡指數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之間的同步變化趨勢揭示政策供給網絡的影響,運用耦合協調度的計算方法,將灰色關聯模型
與耦合協調度計算相結合,定量分析2個系統之間的協調度,主要步驟如下。
1)借鑒唐恒等(2019)政策協同度測定方法,選取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網絡中的網絡密度、群中心度和群中介中心度作為政策供給網絡指標。
2)高質量發展指標選取依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以質量和效率為主要發展特征,創新驅動引領,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為抓手(江小國等,2019)[19],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開放促發展(劉國新等,2020)[20]、共享帶富裕的模式。因此本文據此并結合十九大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思想設計高效、創新、綠色、開放和共享5個維度指標。選取指標過程中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每個維度選取2個指標。①高效Q1。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生產效率的提升,體現在人均效益和利潤率改善,選取全員勞動生產率和銷售利潤率指標。②創新Q2。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體現在企業研發經費的投入和新產品的效益,選取技術創新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指標。③綠色Q3。綠色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源利用和生態外部性要求,體現在能源消耗和工業排放值,選取單位工業值能耗和固體廢物處理利用率指標。④開放Q4。開放是“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循環”的新格局要求,體現在國際貿易水平和外商投資的利用上,選取外貿和外資開放度指標。⑤共享Q5。共享是“共同富裕”的理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最終需要帶動參與區域經濟和人均收入提升,選取企業初次分配效率和稅負貢獻水平指標。每項指標的計算方法見表1,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年鑒》。
2.4 灰色關聯度計算
首先將2個系統得到的指標運用極差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再運用離散系數法進行權重計算,最后依據灰色關聯度模型計算政策供給網絡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聯系數。
3 數據統計與實證分析
3.1 數據來源
以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為實證樣本,以“制造業”、“實體經濟”為關鍵詞,從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網站搜索制造業政策。雖然高質量發展2018年首次提出,但制造業相關政策文本存量較多,部分政策目前仍在發揮作用,從政策支持上仍屬于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維度。因此政策文本的時間跨度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搜集獲得95份制造業政策(通知)文本。其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最多,這與其全面領導經濟社會建設的職權相匹配,其次為浙江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以及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
以時間序列為主線,將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網絡進行可視化呈現,通過網絡特征值的計算分析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演變脈絡。在數據分析中,若前期政策文本在當年仍在有效期范圍內則納入當年與新出臺的政策文本合并再次分析,這有助于發掘政策文本前后時間上的協調性以及網絡效應的識別。考慮到關鍵詞-部門隸屬網絡數據的復雜性,每年的數據變化顯著性較弱,按照高質量提出時間2018為分界線,分別構建2011—2017年和2018—2020年的網絡圖。主要政策文本見表2。
3.2 部門合作網絡演化分析
便于可視化,將2011—2020年參與制造業政策制定部門進行編碼,共計26個部門或機構,見表3,由于2018年浙江省級政府部門機構改革,涉及到大量部門的整合與改名,因此2019—2020年的政策文本根據新部門與原部門之間的職能轉化關系進行合并,命名采用現有部門名稱。
根據表3整理部門之間是否存在聯合發文建立關系矩陣,存在聯合發文賦值1,否則為0。運用Gephi繪制2011—2020年部門合作網絡,如圖2所示。由于2011和2012年之間制造業政策較少,將2011和2012合并。從2011—2020年的合作網絡動態演化過程可以看出,各部門在進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上具有差異。在2011—2012年,參與制定政策的部門較少,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財政廳為主要政策發布單位。在2013年后,參與政策制定的部門呈現快速增長,浙江省級部門在政策制定中合作關系在逐步加強,部門間職能的協調與統籌性得到較好的改進。
圖2中圓點代表浙江省級各職能部門,越大代表該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系越多,連線代表部門間聯合發文(合作)的次數的合作關系次數,越粗代表合作次數越多,括號中的數字代表網絡密度。
由圖2可見,在2011—2014年間,浙江省級部門共頒布制造業相關政策(通知)文本23項,累積參與部門18個,整體上在制造業發展中政府部門的參與數較少,部門間合作關系也較為稀松。2015—2017年間,參與部門逐步增加,累計部門達到26個,政策(通知文本)共計27項,但合作關系緊密度呈現逐步松散趨勢,各部門獨立發文現象較多。2018年以后參與部門達到高峰,26個部門全部參與其中,政策(通知)文本共計45項。在中央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來,浙江省積極落實貫徹中央經濟工作部署,特別是在中央高質量發展以及政策統籌協調的要求下,2018—2020年浙江省在政策總量適度增加的基礎上加強部門間合作,從政策文本的制定上對資源配置統籌協調,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根據政府部門在合作網絡中的位置,計算各部門點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繪制2011—2020年熱力圖,展示各部門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參與度與影響力的變化過程,如圖3,圖4所示。
浙江省各部門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合作關系活力2017年最高,總體各部門合作熱度最高(如圖3)。從2011—2020年合作演化關系看,5號部門浙江省人民政府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這與省人民政府全面領導、職權等級較高有關系。1號、9號部門浙江省經信廳和省科技廳參與活力也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表明對制造業在信息化、數字化轉型上的持續支持。7號商務廳參與性較高,說明浙江省長期注重對外交流合作,在招商引資、對外貿易上一直是其工作重心,這也與浙江外向型經濟有關。隨后至2020年活力中心集聚于1、2、4、5、7、9、11、22部門,這表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浙江省政府部門關注重點逐步轉向科技創新、綠色生態發展,注重高端人才在制造業發展中的作用,11號部門省財政廳在制造業人才培養、技能培訓中的激勵和補助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在影響力上自2013年始逐步集中于5部門浙江省人民政府,雖然直接參與活力較前期略有下降,但中介中心度的優勢始終維持在高水平,表明浙江省人民政府從直接干預制造業活動逐步轉變為協調各部門參與的職能轉變,展示了浙江省推動政府有為和市場有效結合的改革成效(如圖4)。在政策制定體系上體現了省政府協調統籌的核心地位,加強了政策(通知)文本權威性和政策效力,這有助于后期在政策(通知)執行中的效率,提高了政策(通知)文本的集聚度,降低了政策文本數量增加帶來的協調性制度成本,形成了統籌化的政策文本范式。
進一步將各部門合作網絡進行結構洞計算,挖掘各部門在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如圖5所示。浙江省人民政府有效規模始終保持較高水平,而6號和20號部門的限制度較高。
從圖5中可以看出,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始終以省人民政府為主要資源配置主體,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在資源協調上的優勢地位調動各部門參與制造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這樣驗證了圖2的結果。6號部門作為貿易協會組織在資源協調上具有較大的約束,與其部門屬性有關。20號浙江工業與信息化部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部門之一,其資源協調也具有較大的限制,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夠顯著,需要加強該部門的資源配置能力。8號部門省體育局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輔助單位,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其資源協調能力較弱。
3.3 關鍵詞共現網絡演化分析
依據政策(通知)文本中的關鍵詞詞頻和逆文本頻率算法設計Python程序,剔除“企業、政策、發展…”等無效詞語,共提取2011—2020年累積關鍵詞90個,編碼見表4。從詞頻及貢獻率看,改革、信息、創新、產業和技術是累積頻次排名前5的關鍵詞,文化、民族和國際化是累積頻次較低后3位關鍵詞。根據關鍵詞是否在同一文本中出現繪制如圖6所示。
在圖6中節點大小為關鍵詞連接數,越多節點越大。2012年政策關鍵詞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詞群,2014年核心詞群中加入升級、集聚,2016年再加入人才、資源等關鍵詞,表明浙江省在制造業發展中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目標,通過產業集聚、產業升級的推動和技術人才資源培養,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2012—2016年,職業、教育、就業和基地等次級詞群一直伴隨核心詞群,表明了浙江在制造業發展中主要職業技術教育提升,并以此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之一。2018—2019年,核心詞群中關系連接顯著增多,8、15、17、29和20號關鍵詞的中心地位越顯著,說明浙江省在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重點推進技術創新、資源整合以及人才培養力度,堅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高效、創新和綠色的理念。2020年,智能化、互聯網等關鍵詞在核心詞群中的地位凸顯,這也表明浙江省政府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推動制造業利用新技術進行轉型升級。但在文化、民族等領域的關注度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民族制造業和制造業文化建設。
將關鍵詞共現網絡以高質量發展提出的2018年為界線,分別呈現2018年以前和2018以后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的點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比較2個時間段的政策關鍵詞共現網絡的差異,橫軸為點中心度、縱軸為中介中心度,如圖7所示,左邊為累積2017年的關鍵詞網絡特征,右邊為累積2020年的關鍵詞網絡特征,越處于右上角的關鍵詞其在政策文本中的地位和對其他關鍵詞的影響越大。
從圖7中可以看出,無論在2018年以前還是2018年以后,8號、15號、17號、18號、29號關鍵詞
始終處于網絡關鍵位置,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和人才這些關鍵詞在多個政策文本中出現,是浙江
制造業政策實施的主要關注點。這也說明浙江省在制造業發展中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地位,致力于持續激勵制造業技術創新、優化人才服務的政策體系構建。在2018年后,浙江更加提出了資源協調的政策目標,將資源整合統籌的觀念融入到各項政策的制定中,體現了高質量發展中高效、共享的理念。而累積2017年關鍵詞網絡特征圖如圖7(a)左下角的73號、82號、83號和累積2020年關鍵詞網絡特征圖(如圖7(b))左下角的75號、83號、90號在整體政策文本處于弱勢地位,表明其政策目標分布較散,只在少數的政策文本中出現。因此需要在培訓、供應鏈、數據、采購、文化等方面加強與技術創新、人才服務的融合,并與相關對應職能部門加大政策制定的合作。
根據關鍵詞網絡特征,將截至2011—2017年(圖8(a))和2018—2020年(圖8(b))關鍵詞分別進行凝聚子群分析,揭示所有關鍵詞所形成的社群。
從圖8中可以看出,2018年以前和2018年以后,所有關鍵詞均聚成4類,但前后各類中的關鍵詞組成略有差異。以2020年的關鍵詞聚類結果看,第一類以產品、科技、技術、升級、創新及產業鏈、軟件等為代表,反映支持制造業創新、高效和綠色發展的支撐,包含2個子類。與2018年以前相比,調整資源、智慧、投資和創業等關鍵詞,新增了新興、競爭力、價值鏈和高效率等詞語,使得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創新要素的關鍵詞更加聚合,政策的實施重點更加具有針對性。第二類以管理、補貼、生產和知識產權等為代表,反映支持制造業高效的要求,包含2個子類。與2018年以前相比,將原來第一類中的資源、投資、創業等關鍵詞調入,新增民族、差別化、文化關鍵詞,突出了浙江扶持本地化制造業特色的導向,注重企業內涵提升的變革,這與浙江制造業以中小規模為主,發展專精特新的理念一致。第三類以調整、費用和共享、國際化、空間布局為代表,反映支持制造業共享和開放發展的要求,包含2個子類。與2018年以前相比,調整了土地、項目、安全等關鍵詞并入第二類,新增了共享、國際化和空間布局,增加了關鍵詞間的一致性,明確了以減稅降費為主體的政策服務體系,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引導與國際先進制造業的合作,在空間布局上發揮區域地理優勢。第四類以就業、實習、聯盟和培育、教育、職業為代表,反映制造業人才供給的要求,包含2個子類。該大類的關鍵詞聚類特征穩定,表明浙江省長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堅持制造業藍領工人的培養模式,打造技術應用培育聯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4 部門-關鍵詞二模網絡分析
運用Ucinet軟件對累積2017年部門、關鍵詞數據和累積2020年部門、關鍵詞數據進行部門-關鍵詞二模網絡可視化分析,2018年高質量發展提出后,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網絡變化情況,如圖9所示,上邊為截至2017年部門-關鍵詞網絡,下邊為截至2020年部門-關鍵詞二模網絡。
從圖9中可以看出,部門對應的關鍵詞的連接在2018年后較2018年以前較多,關鍵詞對應的部門連接也有增加,說明浙江省在制造業發展中加大多部門的聯合參與,協調每一個關鍵詞所對應政策目標的實施部門共同參與,從資源配置上提高了政策目標的實施效率。從部門參與關鍵詞的比例看,各部門在本部門職能的基礎上正更多的參與到其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中,根據凝聚子群分析和部門-關鍵詞二模網絡圖,對各部門參與政策制定類型的比例進行分析,在2018年以前,每個關鍵詞平均參與部門數為5.7個,每個部門參與相關政策關鍵詞個數為19個,浙江省政府主要參與關鍵詞為裝備、質量、服務、品牌、產品、技術和創新等,占總體參與的比例達到29%。而在2018年以后,每個關鍵詞平均參與部門數達到7.4個,每個部門參與相關政策關鍵詞個數為22個,浙江省政府主要參與關鍵詞為服務、創新、平臺、數字、智能、標準化和質量等,占總體參與比例達32%。表明浙江省在制造業發展政策上加大了部門參與力度,進一步提升了政策的聚焦性,提高了政策文本的可執行度,增強了政策的效用。從關鍵詞凝聚子群分析看,第一類和第二類關鍵詞子群參與的部門數,在2018年后有較大的增長,特別是浙江省人社廳、人才辦和浙江省科技廳就加大了人才服務相關政策的供給。而第三和第四類關鍵詞子群的參與部門數保持穩定,主要是增加了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和浙江省生態環保廳,這與綠色、共享維度對應部門職能界限有關。
3.5 政策供給網絡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性分析
網絡指數計算:選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供給網絡中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網絡的網絡密度、群中心度和群中介中心度作為評價指標序列,選取表1高質量評價指標計算各項數據,利用極差法
轉化后得到最終標準化數值,為避免出現0,對標準值進行截距處理(0.01),得到部門合作指數、關鍵詞共現指數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見表5。
xi計算離散系數確定權重,將每項指標的均值Xi和標準差δi計算后相除得到離散系數,然后依據離散系數占比確定指標權重,最后匯總得到每項高質量發展指標的數值。計算得到部門合作網絡指數、關鍵詞網絡指數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并繪制趨勢圖,如圖10所示。
從圖10中可以看出,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指數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整體上均呈現上升趨勢,這證明了部門合作網絡和關鍵詞共現網絡指數的提升可以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部門合作網絡指數和關鍵詞網絡指數具有一定的波動性。2011—2013年部門合作網絡上升趨勢顯著,關鍵詞共現指數和高質量發展指數相對平緩。2014年后,部門合作指數和關鍵詞貢獻指數同步效應明顯,即合作關系和共現關系強度趨勢度一致。而高質量發展指數在2014—2015年間有一個顯著的躍升,可能受到部門合作網絡指數在2013年的大躍升的影響,這也表明政策效應具有顯著的滯后性。2019以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又出現一個水平躍遷,這可能與2018—2019年關鍵詞共現網絡指數的大幅提升有關,此期間部門合作網絡指數有一個波谷,表明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戰略后,制造業政策體系在部門上更加集中,政策文本相關性更強,這也避免了單一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效應難以疊加的局限,強化了政策文本之間的統籌性和協調性。2018以后一系列制造
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無論在強度和范圍上都達到了一個峰值,使得制造業發展擺脫原有發展水平,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
灰色關聯分析:
從圖10中可以看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其政策供給網絡具有相同的時間演化趨勢,因此運用灰色關聯分析,進一步定量驗證部門合作指數、關鍵詞共現指數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從5個維度分類進行檢驗。灰色關聯度分析可以在少數據、不完全信息下有較好的應用效度,適合本文政策網絡的整體性分析。利用灰色關聯系數計算法
參考目標序列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及各維度指標,考慮到政策效應的滯后性,所有政策供給網絡指數取t-1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取t時期,分析系統模式為部門總體指數、關鍵詞總體指數、部門群中心度、關鍵詞群中心度、部門群中介度、關鍵詞中介度,分別與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高效、創新、綠色、開放、共享進行影響力分析,共得48個影響力系數。
從表6結果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受部門總體影響最為顯著,分項指標中以部門群中心度影響最大,這表明需要優先考慮加大部門間的合作,加強各部門之間聯系和緊密度,在政策制定時盡量多的聯合多部門參與。
從高質量發展的各子維度看,高效與共享維度受關鍵詞群中心度影響最大,其次是部門網絡密度和部門群中心度,表明這2個維度具有相似的政策網絡效應。這啟示政策文本制定時需要凸顯政策目標對應的核心關鍵詞的位置,在政策制定時各部門要緊密圍繞核心關鍵詞設計文本表達,使得各部門制定政策文本關鍵詞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創新維度受部門群中心度影響最大,其次是部門合作密度,表明創新的要素資源需求較多,多部門的協調參與可以較好的促進創新投入和產出水平。綠色維度受關鍵詞群中介度影響最大,表明制造業綠色發展需要突出政策文本中綠色關鍵詞的“壟斷地位”,強化綠色相關政策關鍵詞的約束性指標設計。開放維度受關鍵詞關聯密度影響較大,表明需要加強政策文本間聯系,要避免孤立出現開放相關的政策關鍵詞,使開放發展政策目標融入整體的政策體系中。
耦合協調度分析:
根據灰色關聯系數公式計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指數對政策供給網絡的關聯度,帶入耦合度模型,分別從五個維度分別計算,得到C值,
,結果見表7。考慮到政策的遲滯效應,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滯后一期進行耦合協調度計算。從表7結果看,耦合度和協調度均呈現上升趨勢,浙江省政策供給體系對高質量發展有較好的正向促進作用,但綠色維度的耦合度偏低,說明浙江省各職能部門制定的政策與綠色發展的相互作用不顯著,對綠色發展的支持不足,且協調度也偏低,兩者發展較為離散。此外在開放維度上,耦合度呈現下降趨勢,協調度也偏低,說明浙江制造業政策在開放維度上的作用力在減弱,與浙江外向經濟的特點不符,兩者的發展同步趨勢較弱。因此浙江省在制造業發展上要重點關注綠色和開放維度的政策供給效率提升,密切聯系制造業綠色發展、開放貿易的需求優化政策體系。
4 結語
將社會網絡分析法與協調性分析相結合,通過構建部門-關鍵詞網絡對浙江省2011—2020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供給體系進行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網絡和部門-關鍵詞隸屬網絡的特征計算,再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5個維度指標,運用灰色關聯進行網絡特征值的影響力分析,最后通過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政策供給網絡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進行協調度計算,得到了浙江地方政府部門在參與政策制定、文本關鍵詞熱點的演化過程,揭示了部門合作網絡、關鍵詞網絡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力及協調性情況。
1)2011—2020年,浙江省各職能部門的合作緊密度在不斷加強,以浙江省人民政府為核心的各省級部門在參與政策制定中的活力不斷增強,聯合制定的政策文本數量逐步增加;浙江省制造業政策文本關鍵詞之間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形成4個大類,以高效、創新和綠色維度為主要目標的關鍵詞社群規模呈現膨脹趨勢。開放、共享維度關鍵詞在2018年以后有更多的關注度,此外在職業人才的培養上政策有持續支持。
2)部門網絡、政策關鍵詞網絡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力具有差異。政府部門的合作網絡更有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特別是在網絡中存在政策制定核心或協調的部門,對政策執行和政策效應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各維度看,創新受部門網絡的影響更大,高效、綠色、開放和共享則更加受制于政策關鍵詞網絡的影響,這間接說明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3)2011—2020年,浙江省制造業政策與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耦合協調度,總體上處于中度協調水平,互相發展的同步趨勢有待進一步加強。從耦合度看,制造業政策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總體較大,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在綠色和開放維度上部門網絡和關鍵詞的作用力在降低,需要重點關注。
4)繼續保持以省人民政府為核心的地位作用,調動更多的部門參與各項政策文本的聯合參與,加大部門資源配置的協調性,保障政策的效度和效率。
5)注重政策文本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各維度的平衡,協調各政策目標之間的聯系,提高政策文本之間的一致性,新出臺的政策要與存量政策進行內容關聯性匹配,統一政策表述,及時刪除或淘汰冗余關鍵詞,提高政策文本關鍵詞的精準度。
6)大力發展部門合作推動制造業創新績效提升,以部門合作為基礎優化政策文本內容,政策文本突出核心、重點關鍵詞的位置,并能夠圍繞核心、重點關鍵詞開展政策文本的內容設計,避免過于分散、差異化的文本表述,實現政策文本的統籌與協調性持續提升。
7)明確綠色和開放維度的目標要求,改進綠色和開放維度的部門參與形式以及政策內容和結構的設計,提升政策文本對綠色和開放的作用力,加快提高政策供給體系的部門合作網絡和政策關鍵詞網絡指數,使之與制造業高質量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濤.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闡釋及測度方法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05):23-43.
[2]洪永淼.提倡定量評估社會經濟政策,建設中國特色新型經濟學智庫[J].經濟研究,2015,50(12):19-22.
[3]CARD D,KRUEGER A B.Wages and employment:minimum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07):84.
[4]ABADIE A,GARDEAZABAL J.The economic costs of conflict:a case study of the basque countr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01):112-132.
[5]ABADIE A,DIAMOND A,HAINMUELLER J.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10(105):493-505.
[6]XU Y.Generalized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causal inference with interactive fixed effects models[J].Political Analysis,2017(04):25.
[7]BAI J.Panel data models with interactive fixed effects[J].Econometrica,2009,77(04):1229-1279.
[8]HSIAO C,CHING H S,WAN S K.A panel data approach for program evaluation: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hong kong with mainland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12,27(05):705-740.
[9]LI K T,BELL D R.Estimation of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with panel data:Asymptotic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7,197(01):65-75.
[10]范世煒.試析西方政策網絡理論的三種研究視角[J].政治學研究,2013(04):87-100.
[11]陳娜,李釗,李海波,等.科技服務業政策評估體系構建與方法研究——基于山東省科技服務業政策的案例分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3):376-383.
[12]張體委.超越結構與行動——政策網絡理論發展路徑反思與“結構化”分析框架建構[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20,22(03):3-12+78.
[13]蔡晶晶,李德國.政策網絡中的政府治理[J].理論探討,2005(04):122-125.
[14]黃萃,任弢,李江,等.責任與利益:基于政策文獻量化分析的中國科技創新政策府際合作關系演進研究[J].管理世界,2015(12):68-81.
[15]劉曉燕,侯文爽,單曉紅,等.多層級視角下京津冀科技創新政策府際關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08):115-123.
[16]王海花,李玉,熊麗君,等.依存型多層網絡視角下眾創空間地方政策供給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31(06):13-23.
[17]向永勝,李春友.網絡嵌入、雙元創新能力構筑與后發企業創新追趕[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4):502-507.
[18]葉紅雨,茅怡雯.合作網絡結構洞和探索式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基于股權結構的調節作用[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1,42(05):552-560.
[19]江小國,何建波,方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區域差異與提升路徑[J].上海經濟研究,2019(07):70-78.
[20]劉國新,王靜,江露薇.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制及評價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0,40(03):20-24.
(責任編輯:王 強)
收稿日期:2021-12-31
基金項目: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21C3504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2174086);寧波市社科規劃基地課題(JD5-ZD13);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113277012)
作者簡介:吳鵬躍(1982—),男,江蘇金壇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