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同是高齡,有的人還在“著書立說”,仍然能在手術臺上掂刀弄針,而有的同齡人卻已經神智不清、行動遲緩。為什么會有這種“天壤之別”?
大腦老化是自然過程
老化是一個自然過程,當年青春煥發之際,也是老化的開始,大腦“概莫能外”。人到40歲以后,腦細胞數目逐漸減少,50歲可減少20%,70歲以后減少30%。隨著年齡增長,腦重量也逐步減輕,80歲老人減輕6.6%~11%,這種增齡性的老化屬于正常現象,隨之而來的是記憶力減退,容易忘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事,情緒容易激動、疲勞,但一般程度較輕,不會影響工作與生活。
常見八大傷腦習慣
有關大腦老化的原因仍然在研究之中,科學家認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視的是,生活中很多原因都會損傷腦細胞,使人的腦細胞逐漸減少,這是腦老化的主要表現之一。
1.煙酒毒害腦細胞沒商量
對長期吸煙者磁共振掃描發現,與同齡不吸煙者相比,他們大腦神經組織變薄,腦容量減少。煙的化學成分復雜,達數百種之多,其中不少對神經細胞直接有毒害作用。尼古丁減少大腦的血流量,剝奪供應大腦的營養與氧氣,使大腦功能衰退加快。吸煙促進動脈硬化,也是加速大腦老化的原因。
酒精是大腦功能的抑制劑,病理解剖顯示,長期大量飲酒者幾乎都有腦萎縮,部分腦組織出現炎癥和變性改變,有的還發現基底神經節中央灰質出血及神經細胞脂肪變性。酒精直接造成大腦細胞變性死亡,結果便是腦萎縮。
2.壞情緒損壞腦細胞不留情
壞情緒是百病之因,腦萎縮也是如此。易怒、過勞、高度緊張會使體內一些應激激素分泌增加,如皮質醇、甲狀腺素等,可使大腦海馬區神經細胞退化,患者識別能力降低,而腎上腺激素更抑制大腦和海馬區神經細胞的新生。不僅如此,外來壓力甚至可改變細胞DNA完整性,阻斷其修復過程,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巨大精神壓力可使黑發一夜變白。
嚴重抑郁和長期壓力,會打開腦組織中一個特殊“基因開關”,減少神經細胞軸突間的連接,使大腦額葉皮層萎縮、變小,思維能力受到影響。
3.無所事事反招腦細胞“怠工”
大腦就是一個“辦事窗口”,100億個腦細胞就是辦事員,雖然隨著增齡,腦細胞不斷死亡,但勤用腦、善用腦的人,除了傳遞信息的樹突不但不減少反而增加外,還會有新的神經細胞產生,其他腦組織的衰老也隨之放慢。可見科學用腦勝過任何補腦的靈丹妙藥。不愛動腦,日久天長,大腦缺乏必要的良性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就會出現退行性變化,使衰老早早到來,甚至發生癡呆。
4.偏食會使腦細胞營養不良
腦細胞和身體其他細胞一樣有新陳代謝,需要有適當而充分的營養和氧氣供應做保證。
5. 低血糖對腦細胞十分不利
大腦的各種活動都要消耗能量物質ATP,ATP的生成源于葡萄糖的有氧氧化過程三羧酸循環,因此缺氧和饑餓,特別是低血糖,對腦細胞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糖尿病人群要合理控制飲食中糖類攝入的份量,既不要過多,又不要不足,防止在藥物治療中低血糖的發生,這對延緩大腦早衰很有幫助。
6.拒絕脂類食物損傷腦功能
有些老年朋友囿于高血脂、動脈硬化,只了解某些脂類不利于健康的一面,一味采取清淡飲食,忽略了脂類為大腦功能所必需的一面。
從結構成分來看,腦細胞中脂類含量高達60%~65%,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從功能上看,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的智力發育極為重要。神經活動的主要遞質乙酰膽堿來源于膽堿,而“膽堿之母”乃是脂類中的卵磷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7.蛋白質缺乏,大腦易早衰
蛋白質是構成大腦的基本物質之一,約占大腦重量的35%,是智力活動的物質基礎。缺乏蛋白質,特別是奶、蛋等優質蛋白質,不但身體免疫力下降,反映到大腦功能方面,就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等,使大腦過早發生衰退。
8.藥物、疾病:大腦老化的惡性催化劑
抗焦慮藥如安定、加樂安定等,止痛片、含咖啡因類藥物、甲基多巴、環絲氨酸等,由于這些藥物影響腦組織中某些物質代謝或動態平衡,不但加速大腦老化,甚至可以出現一些神經精神癥狀,如抑郁、譫妄、頭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