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化石獵人”小杰。在上一期中我給大家講述了距今2.44億年的羅平古生物化石群發現的過程。今天,我要跟大家詳細聊聊,這個發現有多么令世人震驚。

1.2007年,張啟躍研究員在羅平發現半塊裂齒魚化石,研究發現該生物群產出時代屬于中三疊世安尼期,距今約2.4~2.5億年,略早于意大利/瑞士交界處的三疊紀圣·喬治山動物群,比貴州關嶺動物群早了兩千多萬年,經過研究,科學家們將其正式命名為“羅平生物群”。

2.羅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造就了這里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曾出現過紅土型金礦。研究員張啟躍接到任務,來到羅平地區進行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大調查,就是在這次調查中,他發現了比金礦更加珍貴的寶藏——化石。

3.在發現化石之后,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便集中力量展開調查研究。因化石不能用爆破的方式進行開采,張啟躍只能請來當地村民,指導他們用最原始的錘子和桿撬來撬開巖層。在科考人員和村民的努力下,難以計數的遠古海洋生物化石得以重見天日。

4.截至2009年,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羅平生物群研究項目組仔細尋找每一層的每一件化石標本。累計剝石萬余平方米,采獲各門類化石上萬件。目前已鑒定出8個門類、40屬、113種,新命名55種,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多樣性最豐富、化石分異度最高的三疊紀海生化石庫之一,其巨大的科學價值得到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認可和贊譽。

5.研究過程中還發現,羅平生物群中的魚類化石在屬上與歐洲三疊紀化石群相同,證明了在中三疊時期古特提斯洋東西兩岸的化石群存在緊密的聯系。羅平生物群的時代早于后者。成了二疊紀末那些大滅絕后殘留下的“星星之火”,為后來的生物大復蘇留下了火種。

6.舉世罕見的寶藏出土引來了不少偷盜分子,云南省各級政府對此高度重視。2009年3月,羅平縣政府組織成立了羅平生物群化石保護管理處,具體負責化石的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化石保護辦下令停止在化石產地采石,并成立了保護工作隊,對主要化石產地實行全天監管保護。

7.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趕赴羅平進行實地考察。古生物學家殷鴻福院士對羅平生物群的發現表示:“羅平生物群是顯生宙第三次生物大輻射的典型代表。”業界認為這一發現對生物大滅絕之后的生物復蘇是特別有意義的,可能是安尼期唯一保存這么好的化石群,反映了當時海洋生態系統復蘇已經完成,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學和地質學意義。

8.羅平生物群因其獨特的氣候,比起同時期其他生物群,生物門類多樣、化石保存更完整,被稱作“特異性埋藏”,這里的化石被稱為“化石記錄的珍珠”。為了有效保護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地質遺跡,羅平生物群于2011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如今,它仍以其典型、稀有、優美和完整等特性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那一個又一個籠罩在它身上的古生物的謎題也在被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