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汝林
摘 ?要: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突破2000萬,其中約八成是高素質農民。高素質農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代表中國農業的未來。高素質農民隊伍發揮著輻射、帶動、引領作用,為周邊農戶提供先進的農業技術、政策、思想并指導推廣,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需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不僅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工作,還影響著產業結構融合化發展; “綠水青山”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實施,使剩余勞動力逐漸遞增;各個行業需求掌握信息化知識的進城務工農民等等,但是在開展高素質農民信息化培訓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影響因素。為此,筆者以實際工作為例,從高素質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影響因素、提高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的具體策略兩大方面來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素質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影響因素
一、高素質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影響因素
1、年齡與性別
據統計,2018年我國務農勞動力平均年齡53歲,比十年前提高6.8歲,老齡化趨勢十分明顯。全國正在耕地的或大規模種植戶的農民基本上是老齡人,年齡越大,對信息化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差,見忘性大。我們在培訓中深感困難: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下載AAP,或者下載后不會申報培訓,不會評價等,而且相對來說,年齡大的沒有年齡小的參加培訓意愿高,而年齡小的耕種水平、經驗不足,參訓后輻射帶動作用沒有年齡大的顯著。從性別的角度看,我國出外打工的農民男性要多于女性,參訓也是男性多于女性(以我單位為例,2014-2020年培訓高素質農民1416人,男占872人,女占544人),除此之外,我國勞動力市場性別歧視現象較為嚴重,所以,相對于女性來講,男性農民工參加農民信息化培訓者更多[1]。
2、受教育程度與收入水平
從部分地區統計看,農業從業者的年齡結構和教育程度不容樂觀,務農農民50歲以上的普遍超過9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普遍占90%,文化程度低影響著高素質農民信息化培訓的意愿。在我國勞動者市場中,受教育程度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勞動者的知識水平越高,其市場競爭力越大。所以,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民,可能更迫切于參加信息化培訓,提高自我競爭力。農民如若收入較高,并且對于現狀很滿意,其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就會很低,反之那些收入較低的農民,為了想要加強自身技能,就會有很強烈的意愿參加信息化培訓。
3、家庭情況
成家的農民工更加趨于穩定的工作,會刻意的規避風險,而未婚農民工未成家,生活壓力不大,并且沒有很大的家庭壓力,為此,未婚農民工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不強烈。除此之外,部分家庭成員較多,這樣的家庭普遍貧窮,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參加信息化培訓。而獨生子女的農民,生活壓力小,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也不強烈。
4、戶口所在地
戶口所在地發展水平的高低從側面反應著當地農民接受和參訓信息化培訓的意愿。發展落后的農民獲得信息的渠道有限,人際交往圈子簡單且窄小,因此沒有很強烈的意愿去參加信息化培訓,而在本地的農民工,獲得信息較為方便,而且交通方便,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會更加強烈。
5、打工因素
農民工外出打工一般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提高自我的經濟效益和人生價值,所以部分農民的主要目標依舊是外出務工。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如若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其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就更加強烈[2]。
6、培訓因素
隨著近7年以來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訓的開展,農民生產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規模農業經營戶逐漸增加,綠色生產技術逐步推廣,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培訓農民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萬元的2.16倍…一系列的培訓優勢帶動周圍農民信息化培訓的參訓意愿。反之,如若信息化培訓效果不明顯,不能切實提高農民自身的能力和收入,就會大大降低農民參加信息化培訓的意愿。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訓實行免費培訓,農民參訓積極,但培訓經費限制培訓人數和范圍的擴大。
二、提高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的具體策略
1、高度注重農民的個性化特征
想要切實提高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就要高度注重農民的個性化特征。相關培訓機構在分析農民的時候,要側重高素質農民的工作特征和個性化特征等。相關培訓機構要以個性化特征為基礎,找尋關鍵原因,從而增加培訓意愿,滿足于高素質農民需求。
2、關注農民的就業方向
想要切實提高農民信息化培訓意愿,就要關注農民的就業方向。相關企業或培訓機構要研究農民的就業工種范圍,關注農民的工作特征,為農民工提供多樣的工作內容,從而使農民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工作,進而提高參加培訓的意愿[3]。
3、提高培訓質量
提高培訓質量,使培訓真正可以讓農民獲得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農民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農民工參加培訓的意愿。我們這些年就在培訓中,加入農民如何使用智能手機的課程,教農民使用手機學習和提問,從而更好的學習和進步。
結束語:想要切實加快我國經濟轉型的步伐,就要注重農民工的培訓工作。然而,在展開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過程中,有些因素會影響農民參加培訓的意愿,為此,希望可以通過上面的探討,關注高素質農民的個性化特征,提高培訓質量,提高農民參加培訓的意愿,從而提高農民素質,進而提高我國公民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巖,孫超群,馬偉. 新型職業農民農業信息化培訓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3):91-97.
[2]徐倩,肖蒙蒙. 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1):1-7.
[3]潘光仕,郭梅.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銅陵市的調查[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