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
摘 ?要:公立醫院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其在提升醫療水平的同時關注自身的財務風險問題,使其能夠明晰財務風險形成的因素并加強財務風險防控,從而建立良好的內部管理體系,促使醫院能夠實現健康發展的戰略目標。本文將從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出發,提出優化財務風險管理觀念、重視財務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加強投融資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來保障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
關鍵詞:公立醫院;財務風險;成因;防控措施
新醫改政策的實施,導致政府對公立醫院經營活動的資金支持逐漸減弱,而公立醫院為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又需要擴大自身的規模,這就導致醫院在借助融資等方式推動自身發展時,會承擔更大的財務風險。因此,醫院在謀求發展策略的同時,要在準確分析財務風險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的財務風險防控措施,從而有效提高醫院的財務風險規避能力,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
一、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
(一)成本費用風險
成本費用風險指的是醫院通過正常經營活動所得到的收入比醫院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也就是醫院收不抵支,發生虧損,導致醫院可能會產生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影響醫院的正常運營。某些成本高于國家標準,成本數據核算誤差較大等都有可能會產生成本費用風險。
(二)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指的是醫院在進行項目投資以及購置醫療設備時,可能會產生的風險。由于醫院對自身認知不清晰,導致醫院隨意擴大自身規模,參與沒有進行準確評估的新項目,盲目購入使用率低的大型設備,從而產生超出預算以及資源浪費的問題。
(三)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回收風險指的是由于醫保收入與成本支出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性而使公立醫院的現金流不足,從而影響醫院正常經營活動的風險。
(四)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指的是公立醫院為保證資金的流通而過于依賴貸款導致資產結構不穩定以及拖延貨款交付日期導致信用受損而產生的風險。
二、公立醫院財務風險成因
(一)財務人員綜合素養不夠高
公立醫院對財務管理的不重視,導致其沒有以嚴格的標準進行財務人員的篩選,也沒有為財務人員設置定期的專業技能培訓活動,更沒有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以檢驗其是否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以及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識,這就使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還需進一步提升。目前來看,財務人員對自身的工作定位還不夠準確,其工作重心還是沒有從記賬核算轉到數據分析以及內部調控上,也不會借助信息化系統有效的獲取全面的數據,導致工作效率低,對醫院各部門的經營情況了解不足,進而使醫院可能產生財務風險。
(二)投融資活動管理不到位
投融資活動是公立醫院維持經營水平并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所要開展的重要活動,但是當前公立醫院還是存在投融資活動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影響醫院的正常運營。公立醫院在進行投資時,沒有對投資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其投資行為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導致醫院投資不合理。另外,公立醫院在進行融資時沒有專業人員對融資政策進行深入解讀,也沒有合理的篩選適合自身的融資方法,從而加大融資成本,導致公立醫院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可流通的現金量減少,背負的債務過多,增加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
(三)內部監管不合理
財務人員缺乏與醫院各部門交流,導致其對醫院各部門的經營狀況以及發展需求不明確,導致其成本預算與實際相差甚遠,資源分配不合理,降低資源利用率,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財務人員在績效考核時,不考慮工作性質的不同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使醫院管理層不能通過財務管理準確了解到醫院的實際經營情況,影響其決策的提出,也不利于其對醫院內部運營進行有效監管。
另外,公立醫院在收支方面,沒有設立合理的監管制度,導致醫院收支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其不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影響財務人員有效檢測財務風險,進而導致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財務風險的嚴重影響。
三、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控措施
(一)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公立醫院只有加強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并有效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促使醫院能夠順利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進而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首先,醫院管理層應發揮表率作用,主動了解在政策以及市場變化下可能會產生的財務風險,加強自身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從而促使醫院所有人員都能夠重視財務風險,并積極探索可以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的策略。其次,公立醫院應重視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使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開展。醫院在選拔財務人員時應依據更高的標準,使財務人員在工作中能夠有效地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面臨的問題。同時,公立醫院應為財務人員定期開設培訓活動,可以以財務講座、財務課堂等方式加強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提高其的專業技能,優化其的工作方法,強化其的道德法律觀念,使其能夠規范合理地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為醫院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另外,公立醫院也要重視財務人員的考核,及時發現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糾正其的思想偏差,讓其能夠有效檢測出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并給出合理的風險防控方案,從而促使公立醫院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財務風險防控水平,保證風險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醫院投融資管理活動
公立醫院想要保障自身的正常運營,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就要加強對自身投融資活動的管理,使投融資活動能夠真正對醫院的生產經營產生助力,進而推動醫院的發展。在投資活動中,公立醫院應提前做好市場調研。公立醫院在購入大型醫療設備時要先對其使用率進行準確的分析評估,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在購入設備之后醫院要安排專業人員保證設備折舊、保養以及維修等工作的正常推進,使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質量能夠有效提升。而公立醫院在參與新項目時也要先檢驗該項目的可行性,避免項目無法正常運行,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轉。在融資活動中,公立醫院要充分分析不同融資方案的優勢以及劣勢,確定融資成本最小的可行性方案[1]。同時,公立醫院要優化自身的資本結構,使自身具備一定的償債能力,提升自身的信譽度,從而有效開展良性的融資活動。
(三)優化醫院財務監管體系
公立醫院優化自身的監督管理體系,能夠保障各部門工作的正常開展,從而對醫院財務風險防控產生積極影響。公立醫院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監管體系,使醫院的基礎采購成本能夠有所控制,提升資金的利用率,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化分配。另外,公立醫院還應保證信息獲取的有效性,使財務人員面對突發事件能夠及時進行調控,避免財務風險的產生[2]。
結論:公立醫院想要加強自身的財務風險防控,還需要強化醫院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使其能夠重視財務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投融資管理活動的優化以及內部監管體系的建立,從而促使公立醫院有效降低自身的財務風險,實現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月琴.淺析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控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21.
[2]王天雯.淺析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控措施[J].新商務周刊.201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