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畫了發展藍圖、注入了強勁動力。組織部門作為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牽頭抓總的職能部門,要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人才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不斷開創黨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去年以來,清遠市清城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扎實做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服務、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推動人才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為著力打造粵東西北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及時召開區委人才工作會議和區委常委會,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及政策文件精神,帶動各街鎮各部門召開傳達學習貫徹會議100余場次。升格組建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區長等9個區級領導擔任副組長的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全區人才工作。
壓實人才工作責任。完善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落實機制,印發成員單位職責清單,區四套班子領導帶頭落實聯系人才制度,走訪慰問高層次人才83人次,推動黨管人才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制定專項方案,推出11項培養激勵措施優化人才環境,預計5年內平均每年發放人才補貼支出約100.656萬元。區委人才辦主動加強協調溝通,助力忠信玻纖有限公司應用于5G高速通信超低損耗集成電路基板玻璃纖維的研究入選“揚帆計劃”項目,并獲得首期1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
推動引才項目落地。積極組織申報有色金屬加工業技能人才集聚工程,多次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力促項目成功入選市“起航計劃”并獲得兩年200萬元的經費資助。深化“越秀幫”廣清人才幫扶機制,掛牌成立粵北首個兒科博士工作站,成功打造3個兒童特色??疲\療人次比幫扶前提高了140%。統籌開展“清城區全域旅游人才工程”項目,組建旅游人才庫,收錄8名專家和74名人才,重點資助培育1名博士、2名研究生學歷提升,力促全區高級導游和中級以上導游數量分別增長120%和16%。
組建成立省職教城人才服務基地。牽頭成立省職教城人才服務基地,探索搭建“一庫兩會四站”(“一庫”:組建專家庫、智囊團;“兩會”:建立輕工和金屬兩個支柱行業職稱評審委員會;“四站”:建設有色金屬職業技能鑒定站、大學生融合創新站、人才培養站、專家服務站),初步構建起面向省職教城“1+N”人才服務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目前,省職教城人才服務基地已與5所高職院校簽訂了共建產教融合基地協議,開展各類校企校地共建活動200余場、實訓基地16個,推動校企合作5項。
多維打造人才驛站服務平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4名人才驛站專員,堅持每周開展一次“學業務、強本領”內部學習會,強化駐站人員素質提升,力促區人才驛站連續四年獲得市考核優秀等次。完成區鄉村振興驛站建站掛牌工作,建立區鄉村振興人才專家庫82名,摸排鄉村振興人才需求25條,引導清城區鄉村振興專家服務隊到田間地頭技術指導,撮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所研究院黃永敬與大逕農場等項目落地合作。2021年,區人才驛站共組織開展企業博士團隊考察天安智谷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材料行業人才夜話聯誼、秦皇山革命老區緬懷先烈植樹造林等交流活動16場次。
組建多元化跨區域人才干事創業平臺。推動鳳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越秀區兒童醫院建立兒科博士工作室,輸送兒科特色診療技術、質量管理技能;區中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組成??坡撁?,并與廣州正骨醫院建立了骨傷科??坡撁?,由廣州正骨醫院派出技術、管理團隊在區中醫院聯合共建骨科中心,打響中醫骨傷科特色品牌;促成高層次人才區人民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歐陽紅先開設全區首間名醫工作室,整合專家團隊進行科研項目和難題攻關。大力支持清遠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種業科技創新工程、產業化示范工程、品牌建設工程等項目,力促天農食品集團成功創建省級博士工作站。
建強夯實高層次人才隊伍。主動深入企業靠前服務,促推企業在新材料、生物制藥等領域引進培育33名高層次人才,帶動去年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其中,新北江制藥建成本年度粵北地區唯一一家省重點實驗室。推動人才“編制周轉池”擴容,安排39個崗位招聘緊缺適用事業編制高層次人才,考生中有來自知名院校的有245人,其中世界大學QS排名前200的有38人,專編人才工作表現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建強夯實“三大工程”技能人才隊伍。開展粵菜師傅培訓3620人,廣東技工培訓11212人,南粵家政培訓2305人;6家企業通過區人社局“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審核備案,備案人數達590人;有序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10家企業獲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資格,技工院校、企業共組織開展109場等級認定、考核6543人、核發技能等級證書4709本。選拔優秀家政人才參加全省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總決賽并獲得優秀獎。
建強夯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基層農技推廣培訓,分批開展專項能力培訓班,296名農技人員和示范主體參加培訓。加強高素質農民、新型職業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養,全年培訓147人次。推選2021年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68人,選定骨干人才5人,遴選48名指導員和100名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示范戶)。組織實施社會工作鄉村振興人才125培育工程并入選市級人才項目,選取6個試點村,成功打造“新馬干勁”“百家管家”“和美新莊”“興業黃布”等6個“社工人才+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志愿服務品牌試點,帶動培養志愿者1000多人、服務群眾1.2萬人次。
舉辦一系列人才活動。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組織策劃清城區“鳳聚英才、強區有我”短視頻大賽,通過線上微信視頻號、朋友圈廣告,線下到省職教城、社區地推,宣傳覆蓋人數超80萬人,獲市民投稿視頻49個,高人氣視頻獲贊總量超1萬人次。聚焦7個鎮(街)9個村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需求,舉辦市青年人才鄉村振興創客大賽,由10個村(社區)圍繞鄉村振興點題,發動省職教城9個院校336名學生積極參與、66個團隊參賽,形成10份高質量策劃書。市、區聯合舉辦大學生鄉村振興直播大賽,超121人的團隊參與了直播帶貨PK賽,2小時直播成交近500單農特產品,評選出9名優秀學生主播,活動多次被國家級和省級媒體報道。
完善一系列人才服務。在區、鎮二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配置政務服務終端一體機1臺,供人才查詢、打印個人社保、繳交稅費、水電費等信息資料,目前終端機已服務292人次。針對涉農高層次人才的用車需求,率先推出“智達百里”預約用車服務項目,提供微信下單后即可享受的租車服務,方便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上門式”和“一站式”政策申報代辦服務,為高層次人才協調解決子女入學22人次,協助高精尖缺“六類”人才補貼申請受理30人,“三高”人才申請受理84人,技能先鋒獎受理13人,全年發放市級人才安家費補助和人才津貼152.2萬元。
提供一系列紓難解困專項貸款。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青年做件事”實踐活動,通過“銀團”聯手聯動聯合的模式,以實施小額貸款貼息項目為載體,著力解決農村青年創業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2021年共幫助農村創業青年申請小額貸款11筆,貸款資金總計430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村創業青年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實施“金融村官”計劃,在161個村(社區)全覆蓋派駐“金融村官”,發放貸款889筆2.7億元,辦理整村授信3911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