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統稿 肖松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大家本來正在一起開心地聊天,但是他一張嘴說話,別人就不知道如何接著聊,氣氛變得尷尬;好吃的大家都一起分享,但是有一個人總是想吃別人的東西,卻不愿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享;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大家都聊天往前走的時候,卻有一個人脫離隊伍在后面玩手機。
這個人可能為人單純,對人也沒有惡意,但就是無法融入團體,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距離感,顯得格格不入。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這個人在小時候的人際交往期,他的交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和培養。的確,很多孩子在學校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家長憂心忡忡,他們通常在情緒不好的時候,說錯了話,得罪了同學、老師,從而被別人認為是情商低,最終失去了友誼、失去了幫助。
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一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往往決定一個人將來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因此,社交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種能力。它從人的幼兒時期就開始逐漸形成,并隨著成長不斷提升。它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看看那些活躍在我們周圍的成功人士以及活躍在國內外舞臺上的名人,哪一個不是交友廣泛的社交家、外交家、職場達人?可見,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人一生受用的本領。
人不能沒有朋友,尤其是對于人格正在發展和完善中的孩子來說,需要有伙伴的陪伴才能夠明白人與人之間各種親疏關系的不同。所以對于孩子來說,人際交往能力對未來事業的發展、人生的幸福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專家指出,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人際關系狀態的重要性不容小視,甚至要放在和成績同等重要的層面上來。
作為家長,有必要教導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學習相處之道,鼓勵孩子多與小伙伴交往,學會與他人合作(共事、玩耍),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
總之,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具體情況作好引導,讓孩子沖破自我封閉的藩籬,以誠待人,寬容大度,去建立、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