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 周建文
高考的選拔人才考試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高中階段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和重視的教學階段。在高中教育中,可以發現數學教學往往面臨著較多的困境和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高考生分數拉距極大的學科,故而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學習上也有較多困難。本文將目光集中于高中數學教學,分析了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探討了如何有效地調節高中數學教學,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相關學科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借鑒,進一步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建立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相較于以往已經有了質的突破,但是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成了相關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想要明確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的路徑和方案,則需要了解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
其一,素質教育、“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等教育理念的盛行,已經讓人們逐漸認識到應試教育理念的落后與桎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仍舊根深蒂固,很多教師無法有效地擺脫這一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對學生的關注往往只停留在學習成績上。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思維發展,治標不治本。一方面導致了課堂氛圍低沉,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相對較強;另一方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其二,在高中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教師對題海戰術的青睞度是相對較高的,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對應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理論,這種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取得較好的成效,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收效甚微,且學生的收獲往往無法得到保障。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生挫敗心理,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質量。

其三,教師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受教學周期限制,往往不得不將解題步驟進一步濃縮,在問題講解和分析的過程中只給答案,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去摸索和分析,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并沒有得到明確的引導,學生的知識點短缺問題也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數學教學又是環環相扣的,一旦學生某一個知識點消化不足,對學生的未來學習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而讓高中數學教學陷入惡性循環。
其一,同教師一樣,學生的應試理念也是相對較強的,很多學生只關注自己的成績與預期目標是否接近,忽略了自己現階段所在的能力層次,這就導致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從社會閱歷上看仍舊較為欠缺,因此學生的情緒消解能力和平衡能力普遍相對較弱,這就導致學生在長期受挫的背景下難免會產生消極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其二,高中階段的學生學業壓力是相對較大的,每日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選擇重點學習科目時有較大的空間,這就導致學生往往會因為數學知識抽象化概念化和邏輯化性質較強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學習、分析、研究,導致學生在課下復習質量不足,造成學生的成績下滑。
其三,學生因數學學習能力偏弱,導致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自卑心理,不愿意與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以此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的問題。這些疑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學生因為家庭教育、成長經歷、興趣偏好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在接受同樣的教育后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能力特點,這就引發了教育分層問題。由于一刀切式傳統式的教學模式無法適用于每一個學生,造成了在教學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吃不飽,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吃不好的問題。要進一步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引入分層教學的理論和概念,讓教學的針對性得以有效提升,讓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展,進而讓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向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過渡,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向優秀生發展,學習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不斷地提升和突破。教師需要做好調查,除了根據學生的日常數學成績做出有效分析以外,還需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特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述“概率”的相關知識點時,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只要掌握對應的概率計算方法,學會利用概率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即可;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則強調靈活變通,要學會將概率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實踐當中,厘清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學科延伸,適當地向后展望。通過分層教學讓教學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的有效性自然而然會有所提升。教師在分層教學目標設定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基礎層次的學生強調的是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以此為中心提升學生的自信和數學學習的興趣;中等層次的學生強調能力的轉化和發展,進而推動中等層次學生向高等層次學生轉變;高等層次的學生則注重延伸和拓寬,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和保障,以此為中心將分層教學充分貫徹落實。
高中數學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抽象性、概念性、邏輯性相對較強,且知識點較為密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溜號、走神的問題,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影響是非常大的。為了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也為了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教師需要合理地設置問題,秉承“一少兩多”的原則,“一少”是指教師少提問、精提問、抓住重點對學生們進行提問和引導;“二多”是指多讓學生思考,多讓學生合作,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探索空間和分析空間,充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發現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困境。教師所提問題的難度應當適當調控,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性地設置,秉承“跳一跳摘桃子”原則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提問。
例如,在講述“直線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太陽從海平面升起的全過程的常識,讓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分析在這個過程當中直線和圓有哪幾種位置變化,通過討論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關注點放到課堂上,同時通過提問建構學生的學科自信,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提供保障。除了通過課堂提問吸引學生注意力以外,教師要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寬,一方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數學知識對學生而言,科學性、嚴謹性、邏輯性、概念性、抽象性都是相對較強的,學生在與符號和公式打交道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吃力的情況,進而產生畏難心理和抵觸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通過教學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抽象化、概念化、邏輯性相對較強的知識點在學生的腦海中具象化形象化地呈現出來,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有效調動之后,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自然也會提升。例如,在講“數列”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如果給一張厚度為0.1 毫米的白紙對折24 次,那么白紙的高度是多高?”也可以引入莊子的“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這句話,讓學生思考這句話是如何得來的,在這句話背后的數列規律又是什么,以此為中心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提高。當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索取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數學是學生一直難以有效解決的一個難點科目,成了擺在學生面前一座難以逾越大山,這主要在于數學知識點的抽象性相對較強,而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思維并沒有完全建構,導致了學生在相應的概念基礎和理論掌握以及理解上面臨較多的問題。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方面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產生“生活處處有數學”的認知,另外一方面通過情境的建構讓學生對抽象性相對較強的概念知識有直觀化的理解,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入相應的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讓教學的直觀性進一步加強。例如,在講述“對數”的知識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巴黎埃菲爾鐵塔,讓學生猜一猜埃菲爾鐵塔的高度,思考“如果將鐵塔對折數字是否會發生轉變”“將圖片對折幾次才可以達到埃菲爾鐵塔的真實高度”等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欲望和興趣,讓學生在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解決和掌握的過程中了解數學概念,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建立學生的學科思維。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是較為契合素質教育的理念的。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分析和研討,既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溝通意識、整體和團隊意識,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和知識理解能力,綜合性相對較強,教育價值相對較高,以任務推動,能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和影響,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建構和發展。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是教學引入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教師應當保證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綜合實力相當,防止有的小組長期領先,產生驕傲自負的心理,也防止有些小組持續墊底進而產生挫敗心理。教師需要劃分不同的學生層次,根據學生特點劃分小組,明確不同小組當中基礎層次學生的數量、中等層次學生的數量以及提升層次的學生數量,以此為中心保障小組與小組之間綜合實力均衡。這樣有助于搭建學習伙伴關系,讓學生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共同提升。第二,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有充分的交流時間,確保學生經過充分的探究和分析得出最終答案,讓學生有能力鍛煉和思維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才可以發揮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的作用和影響。
探究法是現今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指的是教師通過相關的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前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在課堂中便可以利用部分問題指導學生根據學習計劃對知識點進行學習。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應當利用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能夠積極通過對問題的探索找到并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和教師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教師也需要將知識和實際問題進行相連,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來提高自己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著名的“笛卡爾告白曲線”入手,講解三角函數的特性;在講解“等比數列”的時候,可以通過“兔子繁殖”的實際問題引入“斐波那契數列”;在講解“概率”時,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如,抽簽、投色子等讓學生猜測事件的概率;通過“導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并掌握知識結構。無論在講解什么知識點,教師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PPT 和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犯困、走神等。
總之,想要從根本上提升高中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解決學生的學習困境,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認識能力思維培育的重要性,合理地調節課堂節奏,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學習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