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威,江 渟
(1.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230031;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肩周炎屬于中醫“凍結肩”“五十肩”范疇。該病屬于中老年人常見病,病史一般較長,主要發病原因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臨床表現為關節主動活動受限,肩部肌肉僵硬、疼痛[1]。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采用院內制劑消瘀接骨散聯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門診治療的肩周炎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齡(56.9±15.2)歲;病程5~11周,平均(7.87±1.33)周。觀察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6.5±15.4)歲;病程5~10周,平均(7.23±1.45)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骨科疾病診斷標準》診斷: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且女性多于男性,多為慢性起病;多表現為肩周疼痛、活動受限,尤以夜間疼痛為主,同時有感受風寒濕病史,病程長者多表現出“扛肩”現象;查體可見肩部肌肉痙攣、萎縮,局部壓痛陽性,肩關節活動障礙、活動痛或有慢性勞損等情況;X線檢查通常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表現為肩峰、大結節區骨質疏松或囊性變[2]。②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復感風寒濕邪所致;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患病率略低,大多數患者病史較長;肩關節周圍部分觸痛,尤以夜間疼痛明顯,嚴重影響睡眠,有時疼痛會擴散到前臂;肩關節各軸的運動功能受阻,外旋明顯受限,有典型的“扛肩”情況;X線檢查多為陰性,肩關節MRI檢查可明確診斷[3]。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40~70歲;病史≥4周;參與研究前1個月內未接受其他臨床研究的患者;知曉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肩關節有其他疾病,如可疑或已確診有骨關節或軟組織腫瘤、局部骨折、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質疏松等;存在心血管、消化道、中樞神經系統等疾病的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與隨訪者。
2.1 對照組 給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具體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患側肩關節,內收肩關節,術者站于其身后,用記號筆在患側肩關節肩峰下2~3 cm做標記,常規消毒鋪巾后注射針頭沿標記處垂直刺入,當針下有落空感時,回抽無血性液體后緩慢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79)2.5 m L,出針后使用無菌醫用敷料貼敷,保持注射部位24 h清潔干燥。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消瘀接骨散外敷。具體用法:用溫水清洗患側肩關節,將適量消瘀接骨散[院內制劑,合衛藥批字(92)0058號。藥物組成:乳香、沒藥、生天南星、血竭、花椒、五加皮、白芷、肉桂、蓽茇、姜黃、丁香,50 g/包]混入純蜂蜜中攪拌混勻,然后均勻涂于患肩,用紗布繃帶固定患側肩關節。每晚1次,持續外敷6~8 h,治療5周。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量表評定,該量表包括疼痛程度(15分)、肩關節活動度(40分)、患側肩關節肌力(2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4個部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肩關節功能越好。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肩關節疼痛基本消失,活動度可,可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好轉:肩關節疼痛程度、活動度較治療前改善;未愈:癥狀未得到好轉[3]。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肩關節活動度、患側肩關節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肩周炎患者治療前后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肩周炎患者治療前后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疼痛評分 肩關節活動度評分觀察組 30 治療前 8.20±0.97 20.16±2.76治療后 13.35±1.41△▲ 37.40±3.17△▲對照組 30 治療前 8.73±1.02 19.45±2.98治療后 10.16±1.76△ 31.32±3.02△組別 例數 時間 肩關節肌力評分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觀察組 30 治療前 16.76±1.57 12.07±1.79治療后 23.70±2.12△▲ 18.60±2.01△▲對照組 30 治療前 17.21±1.73 11.11±1.61治療后 20.61±1.97△ 16.76±1.38△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80.00%(24/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肩周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認為,肩周炎主要由于年老體衰、氣血虧虛、肝腎不足,加之風寒濕邪侵襲,痹阻肩部經脈而致。李偉等[4]從年齡、性別、疾病分期、肩部MRI表現等方面分析100例肩周炎患者的中醫證候分布情況,發現風寒濕痹型多見于肩周炎各期,氣血虛弱型和肝腎不足型多見于粘連期和緩解期。肩周炎多為本虛標實之證,病機多為肝腎不足,同時感受風寒濕邪,瘀血阻滯經脈,不通則痛,故治療多需標本兼治,當以溫補肝腎、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為法[5-6]。玻璃酸鈉具有營養關節軟骨、潤滑關節的作用,其濃度下降可使關節間摩擦增大,進而導致關節內出現炎癥。此外,玻璃酸鈉可保護患者肩關節的痛覺感受器,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的作用。故本研究以玻璃酸鈉注射液為對照組用藥。
消瘀接骨散是由丁鍔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研制而成。研究表明,消瘀接骨散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抑制局部炎性反應等作用[7]。方中乳香、沒藥性辛溫,配伍而用,為活血化瘀、行氣通竅止痛之要藥,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藥理學研究顯示,乳香提取物及乳香單體成分均有較好的抗炎作用[8]。沒藥的倍半萜成分,呋喃桉烷-1,3-二烯和莪術烯等均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阿片受體,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9]。天南星味苦、辛,性溫,解毒消腫,化瘀散結。藥理學研究表明,天南星果實石油醚提取物能通過誘導氧化應激,生成過量活性氧(ROS),進而激活NF-κB,從而降低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10]。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其提取物可延長纖維酶原時間,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且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加,其凝血酶原時間、部分促凝血激酶時間遞減[11]。蓽茇、花椒、姜黃、丁香、肉桂等均為辛溫之品,具有行氣散寒止痛之效。五加皮性溫,可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其提取物具有抗炎鎮痛作用[12]。白芷辛溫,主入陽明經,可引諸藥直達病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消瘀接骨散外敷聯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可起到協同作用,能快速緩解疼痛癥狀,改善患者的肩部功能,提高臨床療效。由于本研究時間有限、樣本量較小等因素,尚未進行長時間的臨床隨訪,遠期療效未知,今后研究中將補充對遠期療效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