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灑玉萍
(青海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6)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炎癥反應性疾病,多由尿酸(UA)排泄減少和/或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高尿酸血癥引起,急性發作期起病急,關節處紅腫熱痛、活動受限是其主要的臨床癥狀,隨著病程的延長還可能誘發關節畸形、僵硬、肥大,從而限制關節的正常功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范疇。《醫學正傳》曰:“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于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朱丹溪云:“大率因血虛受熱,其血已自沸騰,或加之以涉水受濕,熱血得寒,污濁凝滯,不得營運,所以作痛。”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量攝入含有高脂肪、高嘌呤、高蛋白的食物,使痛風性關節炎成為常見病、多發病。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通過放血可祛除瘀滯,緩解疼痛。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療效明顯且不良反應少。筆者檢索中國知網近10年關于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論文,綜述如下。
刺絡放血療法是針灸傳統外治法之一,是使用三棱針在某些特定穴進行點刺,將局部皮膚刺破后再輕輕按壓使血液流出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從西醫角度分析,刺絡放血療法可排出沉積于關節處的尿酸鹽結晶,降低體內尿酸值,與此同時,病變部位形成一個負壓的環境,使新鮮血液得以進入,稀釋體內的炎癥介質,改善局部淋巴循環和微循環。從中醫角度分析,刺絡放血療法可疏通經絡,取得良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少。邱明亮等[2]比較刺絡拔罐放血療法與針刺療法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短期內刺絡拔罐放血療法的鎮痛效果優于針刺療法,且患者關節腫痛及相關炎癥指標得到較大改善。覃志周等[3]將7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刺絡拔罐放血組和西藥組,刺絡拔罐放血組選取關節紅腫熱痛最明顯的部位使用三棱針進行叩刺,然后輕輕擠出血液,西藥組給予秋水仙堿治療,結果顯示,刺絡拔罐放血療法在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癥狀及促進尿酸排泄等方面效果優于秋水仙堿,且相關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明顯下降。田雅姣等[4]在阿是穴刺絡放血治療痛風性關節炎20例,結果顯示,總有效率達80.0%。大量臨床案例證明,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操作時多選取阿是穴作為放血點,使局部尿酸沉積晶塊隨血排出,不僅可緩解癥狀,減輕炎性反應,而且預后良好。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局部消毒及排血量。
2.1 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中藥內服 區潔新[5]將7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治療組給予刺絡放血配合桂枝知母芍藥湯加減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關節功能。李琴[6]將62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當歸拈痛湯加減聯合刺絡放血法治療,刺絡放血所選部位為阿是穴及病變部位所屬經脈的井穴,結果顯示,治療組可明顯改善癥狀,取得顯著療效。李秀娟等[7]將9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單純給予二妙散治療(原方原量),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嶺南陳氏刺絡放血療法,刺絡放血選取局部阿是穴、雙側脾俞及病變所在經脈的郄穴,隔日1次,3次為1個療程,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安全性高。彭杰威等[8]將6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依托考昔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刺絡拔罐放血與四妙散口服,刺絡放血主要選取關節紅腫較為明顯的地方,出血量以3~5 mL最佳,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還可有效減輕炎性反應。
2.2 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是將中藥直接外敷于患處,使藥物功效直達病所,從而達到治病效果的中醫外治法。臨床操作時,先使用刺絡放血療法將患處的“廢血”排盡,再予以藥膏外敷,可改善患處血液循環,疏通局部經絡,更有利于病變局部康復。李有娥等[9]在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關節處靜脈刺絡放血,然后在患者入睡前給予三黃散等藥物外敷,一般放血1次、外敷3 d,取得顯著效果。徐李娜[10]將6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給予針灸刺絡放血療法聯合三黃膏外敷(選取發病部位附近的穴位進行針刺,關節紅腫處予以圍刺放血約5 mL,將三黃膏外敷于關節處)治療,結果顯示,針灸刺絡放血聯合三黃膏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效果顯著。黃剛等[11]觀察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予以刺絡放血療法及院內制劑水調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療效顯著,且能有效降低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及尿酸(UA)水平。張園等[12]采用刺絡放血聯合中藥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治療后患者的生化指標、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96.1%。
2.3 刺絡放血療法配合艾灸 艾灸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散結的功效。毛科麗[13]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予以刺絡放血療法配合艾灸治療,先選取阿是穴進行刺絡放血療法,出血量不宜過多,再于第2日在放血部位施以麥粒灸,結果顯示,患者UA水平降低的同時,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臨床療效顯著。周國香[14]將痛風性關節炎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治療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施以刺絡放血療法配合熱敏灸(將藥用艾條于豐隆、足三里處行熱敏灸,熱感傳至患處后再行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復發率較低。
2.4 刺絡放血療法配合針刺 諸多研究顯示,在刺血療法基礎上給予針刺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亦可取得顯著療效。徐穎等[15]將7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治療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采用針刺配合阿是穴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更好,且CRP、UA改善更明顯。雷海燕[16]將12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口服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采用阿是穴刺絡放血加補母瀉子針法治療,結果發現治療組在改善癥狀、降低UA水平方面效果更佳。
2.5 刺絡放血療法配合西藥 由于西藥有解熱、消炎、見效快的特點,臨床常被用于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但單純西藥治療僅能短期緩解急性期癥狀。巫喜燕等[17]在秋水仙堿治療基礎上加用刺絡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結果顯示,臨床療效得到提高,且降低了血清白細胞介素(IL)-6、IL-8和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水平。任毅[18]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3例,在口服碳酸氫鈉片的基礎上,于紅腫熱痛處予以三棱針刺絡拔罐放血,結果顯示治療有效,患者的局部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海闊[19]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僅單純口服洛索洛芬鈉片,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刺絡放血療法(選取阿是穴、井穴及陽陵泉、委中等,迅速用三棱針刺破皮膚,擠出3~5 m L血液,再用無菌棉球按壓),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疼痛及降低尿酸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且不良反應少。
中醫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主要為人體正氣不足,陰陽失衡,濕熱、痰、瘀等病理產物在體內積聚,堵塞經絡;又因平素飲食起居失常,外邪侵襲機體,導致氣血經絡不通,從而發為該病[20]。筆者通過搜索近10年來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文獻發現,單獨使用刺絡放血療法可通過排出“廢血”,改善微循環和血管功能,使新陳代謝加快,以減輕炎性反應,獲得治療效果;與中藥內服、中藥外敷、艾灸、針刺、西藥等方法結合治療,臨床療效可進一步提升。在掌握配伍禁忌的前提下,中藥內服的加入在緩解癥狀的同時,還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存在的問題,達到標本兼顧的效果。但中藥味苦、服用不便,且相對而言見效較慢,對于希望迅速見效的患者而言并非良選。中藥外敷最大的優點是藥物施于體表,藥效能得到很好的吸收,且對患者的胃腸道及肝、腎功能沒有損傷,但由于其直接與皮膚接觸,容易過敏。艾灸可從整體調節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環,從而促進局部細胞新陳代謝,但容易引起皮膚過敏,且操作不當易發生燙傷,同時陰虛火旺體質者應該慎重選擇。針刺主要通過疏通經脈使氣血暢通,但要求醫者對人體經絡、穴位、神經、血管走行有準確的把握,避免引起神經血管損傷、局部血腫及功能障礙;西藥可迅速控制病情,但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損傷,且容易產生耐藥性。這些治療手段與刺絡放血法聯合使用均有各自的優勢,都能有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醫者可根據自身及患者的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刺絡放血療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刺絡放血療法主要是通過排除局部的UA,在短時間內降低血UA濃度,能迅速緩解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并不能保證長期療效,單純使用刺絡放血療法可能治標不治本。在此基礎上配合中藥內服、中藥外敷、艾灸、針刺等傳統療法及西藥治療時,臨床療效雖然得到了提升,但仍然無法根治。另一方面,刺絡放血是刺破皮膚將血擠出,很多患者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會對其產生恐懼,且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尤其禁用。如何克服這些局限性,使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最大化,還需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