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德志
(阜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阜康 831500)
食糖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儲備物資,其發展事關國計民生,與我國糧食安全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糖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食糖進口量始終居高不下,三分之一的食糖需要進口,不斷攀升的對外依存度已然威脅到我國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1]。為促進我國糖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提升鞏固糖料的生產能力,加強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廣西作為糖料蔗主產區,在糖業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21年廣西成品糖的產量為692.74萬噸,位居全國榜首,占據全國成品糖產量的47.54%。同時,糖業也是廣西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在穩定市場價格、增加蔗農收入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廣西糖業發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甘蔗種植的資源稟賦差,產業發展不協調,加之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市場競爭力較低[2]。為此,2021年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做強做大廣西蔗糖產業,提高廣西糖業的競爭力,促進糖業高質量發展”[3]。基于此,廣西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西糖業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旨在進一步鞏固提升廣西蔗糖產業的發展,促進廣西糖業優化升級,對于保障國家糖業安全和食糖供給具有深遠意義。
廣西是我國最主要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食糖銷往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區,為我國食糖供給和市場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2012~2020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從1696千公頃降到1353千公頃,降低了343千公頃,與此同時,廣西甘蔗種植面積也呈現不斷遞減的態勢,從1084.9千公頃降到874.8千公頃,降低了210.1千公頃,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2012~2020年我國甘蔗種植面積的變化趨勢與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的變化趨勢高度吻合,表明廣西甘蔗在全國甘蔗種植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表1顯示2012~2020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占據全國甘蔗種植面積60%以上,無論全國或是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在增加還是降低,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占比始終穩定在62%左右,近年來該占比略有上升,2020年已高達64.66%。此外,甘蔗在廣西經濟作物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12~2020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占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始終維持在25%以上,2020年為26.5%,但近年來該比重不斷下降,2012年至2020年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
廣西甘蔗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是甘蔗生產最大的省份。表1顯示,2012~2020年全國甘蔗產量有所下降,從11600萬噸下降到10812.1萬噸,減少了787.9萬噸;廣西甘蔗產量也有下降趨勢,從7530萬噸下降到7412萬噸,減少了118萬噸。廣西甘蔗產量與全國甘蔗產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表明廣西甘蔗產量變化影響了全國甘蔗產量的變化。而且,廣西甘蔗產量占全國甘蔗產量的比也驗證了廣西甘蔗產量在全國甘蔗生產的重要性,2012~2020年產量比重超過了60%,且近年來廣西甘蔗產量占比不斷上升,2020年該占比高達68.56%。

表1 2012~2020年甘蔗生產情況表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糖進口國和出口國,也是較為古老的制糖國家。眾所周知,廣西作為我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2020年廣西的甘蔗產量7412萬噸,位居全國甘蔗生產產量首位,占據全國甘蔗產量的68.56%。甘蔗生產的巨大優勢,為廣西制糖企業原材料供給和甘蔗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條件。2020年中國十大制糖企業中有六個來自廣西,即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農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湘桂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東糖投資有限公司。同時,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共有5家甘蔗糖業上市公司,其中廣西就有3家,分別是中糧屯河崇左糖業有限公司、中糧屯河北海糖業有限公司、中糧崇左江州糖業有限公司,足以說明廣西甘蔗糖在全國的地位,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投資。廣西制糖產業是廣西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國家和當地政府的重點扶持產業,這也為廣西上百個制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表2是廣西十大制糖企業的分布情況,可知廣西的制糖企業總部大部分在南寧,除廣西廣業貴糖糖業集團、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來賓東糖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分布在貴港、柳州和來賓,剩下的7家企業均在南寧,說明南寧作為廣西的省會,在經濟發展和貿易交通方面具有優勢。一般制糖企業會將企業總部設立在南寧,在其他市縣建立分廠用來生產蔗糖。同時,由表2可知,排名較為靠前的企業分別是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湘桂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東糖投資有限公司和廣西廣業貴糖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其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110253萬元、613107萬元、350750萬元、216436萬元。這表明廣西制糖企業為廣西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糖業的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表2 廣西十大制糖企業分布情況
近幾年,國家對糖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在廣西建立了甘蔗生產“雙高”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發展困境。
廣西作為我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其產量基本穩定在7000萬噸左右,甘蔗產量占據我國甘蔗產量70%左右。但是,近年來,廣西甘蔗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平均每年減少26.26千公頃,對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一定挑戰。甘蔗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甘蔗種植成本不斷增加,導致蔗農種植甘蔗的收益減少,進而選擇種植收益更高的其他經濟作物。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匯編資料》顯示,2011年和2020年廣西每50 kg主產品的平均售出價格分別為25.17元、25.64元,總成本分別為18.09元、23.01元,凈利潤分別為7.08元、2.63元,成本利潤率分別是39.15%、14.58%。可以發現,2020年廣西甘蔗的平均售出價格相對于2011年變化不大,但是每50 kg的總成本卻增加了4.92元,凈利潤降低了4.45元,成本利潤率降低了24.57個百分點。這表明廣西甘蔗生產成本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其售出價格變化較小,但是總成本的投入卻增加了,同時凈利潤也大幅下降,壓縮了蔗農種植甘蔗的收益,打擊了蔗農種植甘蔗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制糖生產的原材料供應,不利于糖業的良性發展。
機械化水平較低是影響廣西甘蔗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利于甘蔗生產的提質增效。數據顯示,2019年甘蔗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為60%左右,而在機收環節的機械化水平還不足15%,嚴重影響廣西甘蔗的現代化進展。廣西甘蔗機械化水平較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受到廣西土地稟賦的限制。廣西地形屬于山地丘陵地區,很多大型的機械無法在甘蔗地作業;二是甘蔗生產規模化水平較低。由于廣西甘蔗種植主要以農戶的小規模小地塊為主,為了節約較高的機械收割成本,大部分蔗農選擇人工播種、種植、收割等流程,導致甘蔗生產的機械化水平較低。
一般初級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很難支撐一個產業的發展,只有通過延伸產業鏈,綜合利用初級農產品,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而提升產品利用率。廣西甘蔗種植在過去主要作為制糖原料,由于產業鏈較短,產品的附加值遠遠不及其他的經濟作物。甘蔗產品的附加值低,則蔗農和企業的收益降低,而在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便會造成甘蔗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廣西蔗農種植甘蔗通常是在不規整的土地或斜坡上,其投入成本高,生產效率較低。
鑒于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根據廣西糖業發展現狀,理清廣西糖業發展的思路,制定符合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方針,鞏固和提升廣西糖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制糖企業要積極探索創新企業與蔗農利益聯結機制,積極與蔗農合作,不僅保障了甘蔗原材料的供應,同時也為蔗農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探索“企業+”的生產模式,以企業為主導,按照相關標準建立甘蔗生產基地,并通過與合作社或者蔗農合作種植,獲得的收益與合作社或者蔗農共享,風險由雙方共同承擔,從而形成一個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甘蔗生產、制糖加工的利益聯結機制。二是充分發揮蔗農種植甘蔗的能動性,提高甘蔗種植質量。制糖企業針對不同糖分的甘蔗品種制定不同的價格,鼓勵種植甘蔗能手的加入,給予一定的分紅和股份,加強與農戶之間的聯系,也提高農戶種植甘蔗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探索訂單農業,訂單農業可以有效保障制糖企業原材料的供給,同時,能夠激發蔗農按照規定的標準種植甘蔗。
一是要根據當地的土地資源和特征,合理規劃土地,貫徹落實土地“三權分置”政策,合理引導蔗農進行土地流轉,減少土地碎片化。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宣傳,轉變蔗農精耕細作的傳統觀念,將規模經營的相關案例和做法在區域內進行廣泛宣傳。同時,為了保障蔗農的收益,規模經營戶優先雇傭本地區的勞動力,增加轉出蔗農的收益。二是要加強農機推廣,加大對農機使用的培訓力度,成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機合作社來提高甘蔗生產效率,加強甘蔗生產的分工,不僅有利于降低本區域甘蔗生產的成本,也能通過服務周邊縣市甘蔗生產進而盈利。
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與廣西科研單位等的合作,強化對優良品種的攻關,提升甘蔗生產的產量,開發甘蔗精深加工的新技術,并將新技術應用到甘蔗生產當中。促進甘蔗產業優化升級,通過產業升級來拓寬甘蔗生產的業務,實現甘蔗產業多元化,綜合利用甘蔗原料,提高對廢棄物的利用程度。二是企業要精準定位產業發展的方向,延伸甘蔗產品價值,不僅可以將甘蔗用于工業生產中,也可以生產食品用于消費者的日常消費。要精準定位市場需求,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甘蔗產品,充分發揮產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