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英 黃 閩 周宇峰
牙周炎是常見的口腔牙周組織疾病,是致使牙列缺損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又分為慢性牙周炎及急性牙周炎,急性牙周炎起病急、病程時間短,且癥狀較為明顯,治愈較為簡單,但久治不愈則有可能引發(fā)慢性牙周炎,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治療難度增高[1]。目前,國內(nèi)對于急性牙周炎患者多以先控制局部炎癥,然后進行牙齒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用以清除附著于牙周袋內(nèi)牙根表面上的齦下牙石和菌斑,并刮除牙根表面受到毒素污染的病變牙骨質,但由于部分患者牙周袋較深,細小牙結石碎片難以被清除,留存在牙周袋內(nèi)會刺激牙齦導致發(fā)生膿腫。中醫(yī)理論中將牙周炎歸屬于“牙宣”“齒衄”“牙癰”等范疇,認為多是由于患者多食膏粱厚味,并嗜食辛辣酒醴,以致胃中積熱,上攻牙床,或是腎元虧損以致齒失滋養(yǎng)。三黃健齒湯具有補腎固齒之效,能夠有效改善急性牙周炎患者脾胃積熱、腎陰虧虛等中醫(yī)癥狀。本研究旨在探討三黃健齒湯對急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白細胞介素IL-1β、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亂數(shù)表法將于都縣禾豐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牙周炎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治療組(50例),選取時間為2020年1月—2021年2月。對照組患者急性牙周炎病程0~4 d,平均(1.37±0.42)d;入組年齡為23~51歲,平均(37.24±5.37)歲;組內(nèi)含男性33例,女性17例。治療組患者急性牙周炎病程0~5 d,平均(1.78±0.72)d;入組年齡為22~50歲,平均(37.61±5.47)歲;組內(nèi)含男性35例,女性15例。本次研究所納入患者的年齡范圍、性別及急性牙周炎病程等臨床基礎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后,其結果P>0.05,表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可實行比擬。本研究已經(jīng)院內(nèi)所設有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部門進行了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jīng)診斷,本次研究對象均與《牙周病診療指南》[2]及《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急性牙周炎診斷標準相符合;經(jīng)探診牙周袋深度≥4 mm;中醫(yī)證候符合脾胃積熱及腎陰虧虛;本研究經(jīng)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糖尿病者;高血壓病者;嚴重感染性疾病者;免疫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缺陷者;妊娠、哺乳期或經(jīng)期女性等。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牙周局部治療,包括超聲齦上潔齒、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療完成后不進行任何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三黃健齒湯,方組:山藥 20 g,熟地黃、黃柏、黃芩各15 g,山萸肉、知母、茯苓、牡丹皮、澤瀉、白術、砂仁、甘草各10 g,大棗5個。水煎至300 ml,150 ml/次,2次/d,早晚各1次,持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①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以《牙周病學》[4]評定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牙齒穩(wěn)固,牙周袋、牙齦紅腫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牙齒松動有明顯減輕,牙周袋、牙齦紅腫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咀嚼功能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牙齒松動癥狀未見好轉,牙周袋、牙齦紅腫依舊持續(xù)存在,且咀嚼功能無任何改善。總有效率=1-無效率。②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急性牙周炎相關中醫(yī)證候對患者進行評分,包括牙齦松軟、咀嚼無力、牙齦出血及牙齒松動,按照癥狀輕重程度不同,將分值范圍分為0~9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臨床癥狀越差。③2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健康程度對比,醫(yī)護人員使用牙周探針測定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標水平,包括牙齦出血指數(shù)(GBI)和牙周探診深度(PD)。④2組患者治療前后齦溝液IL-1β、IL-6、TNF-α水平對比,于治療前后,以吸潮紙尖法采集2組患者齦溝液,用其制備上清,方法如下:將采集后樣本放置于盛有5 ml緩沖液試管中,并將試管放置于離心機裝置中,并以3000 r/min的速率進行約15 min的離心,接著分離出上清液,使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齦溝液IL-1β、IL-6、TNF-α水平。

2.1 臨床療效對照組(78.00%)與治療組(94.00%)的臨床總有效率相比,其水平偏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2組治療后牙齦松軟、咀嚼無力、牙齦出血及牙齒松動等中醫(yī)癥狀積分比治療前低,且治療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分,
2.3 牙周健康程度2組治療后GBI、PD水平比治療前低,且治療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健康程度對比 (例,
2.4 齦溝液IL-1β IL-6 TNF-α水平2組治療后齦溝液IL-1β、IL-6、TNF-α水平比治療前低,且治療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齦溝液IL-1β IL-6 TNF-α水平對比 (例,
牙周炎又稱破壞性牙周病,主要是牙周支持組織由于局部因素所引發(fā)的慢性炎癥,其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高而不斷增加[5]。牙齒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是臨床常用的牙周系統(tǒng)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清除齦下牙石,平整牙根表面,有利于后期牙周組織的附著和新生,但當患者牙周炎較為嚴重,導致牙周袋深度過大,使得齦下刮治無法對牙周袋最深處進行較好的處理,使得殘存牙石及菌斑仍會導致深部牙周組織的低度炎癥。
中醫(yī)理論認為,牙周病多是由于腎陰虛,火熱毒邪外侵所致,治療時應遵循補腎固齒、活血解毒等治療原則。三黃健齒湯中所用熟地黃益精填髓;黃柏與黃芩聯(lián)用能清熱燥濕;山藥補脾養(yǎng)胃;山萸肉收澀固脫;知母滋陰降火;澤瀉與茯苓聯(lián)用可利水滲濕;牡丹皮活血化瘀;白術能健脾益氣;砂仁可開胃化濕;大棗補中益氣;再加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瀉火、補腎養(yǎng)陰之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牙齦松軟、咀嚼無力、牙齦出血及牙齒松動等中醫(yī)癥狀積分及GBI、P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三黃健齒湯能有效改善急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程度,減輕臨床癥狀,且療效更佳,與王慧等[6]研究結果一致。IL-1β是一種致炎細胞因子,該指標水平升高代表急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癥狀程度加重;IL-6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應答功能,該指標水平升高代表急性牙周炎患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TNF-α是由多種細胞產(chǎn)生的重要炎癥介質,其水平上升時代表急性牙周炎患者炎癥反應程度進一步發(fā)展。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三黃健齒湯中所用黃芩中所含黃芩苷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抑制炎性因子水平;茯苓中所含茯苓多糖及茯苓素,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炎癥反應程度;山萸肉中所含山茱萸多糖能夠有效促進免疫反應,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并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齦溝液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三黃健齒湯能有效降低急性牙周炎患者齦溝液IL-1β、IL-6、TNF-α水平,減輕炎癥反應,與劉俊巖[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三黃健齒湯能有效改善急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程度,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減輕臨床癥狀,且療效更佳,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