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立
冠心病心絞痛是多發性心血管疾病,典型表現是心前區疼痛,好發于老年群體,與精神、遺傳、飲食、血脂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1],極易誘發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故需及時治療。現階段西醫主要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他汀類、硝酸酯類等藥物治療,或是針對病情嚴重者行心臟搭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2],不過西藥療效欠佳,容易出現不良作用,而外科治療危險性大。中醫學將冠心病心絞痛歸于“胸痹”“心痛”范疇[3],認為補陽還五湯兼具化瘀、活血、補氣之功效,對于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基于此,本研究就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接受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的療效及臨床價值展開分析。
1.1 一般資料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研究時間及對象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診的9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女為26/19;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59.6±7.4)歲;病程14~72個月,平均病程(43.0±3.5)個月;加拿大心血管學會(CCS)心絞痛分級:III級10例、II級22例、I級13例。觀察組:男/女為24/21;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60.4±7.0)歲;病程15~70個月,平均病程(42.8±3.3)個月;CCS分級:III級9例、II級24例、I級12例。2組基本病例資料(病程、CCS分級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表現為左前胸部前側、胸骨后部疼痛,冠狀動脈造影呈一支及以上冠脈管腔狹窄,同時狹窄度超過50%,心電圖呈ST-T改變[4];中醫:辨證為穩定型氣滯血瘀證[5],主癥為胸痛,次癥為心悸、疲倦乏力、胸悶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閱讀知情書后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所致心電圖ST-T段改變者;②合并嚴重心律失常者;③研究藥物過敏者;④感染性疾病者;⑤使用心臟起搏器者;⑥重度腎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晨起頓服單硝酸異山梨酯(藥品廠家: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40039;用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40 mg),同時臨睡前頓服阿司匹林腸溶片(藥品廠家:湖南新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756;用法用量:每次100 mg)+阿托伐他汀鈣膠囊(藥品廠家:天方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054;用法用量:每次20 mg)。觀察組加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西醫療法同對照組,同時服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方藥:當歸15 g,赤芍15 g,川芎10 g,黃芪30 g,地龍15 g,紅花10 g,熟地黃15 g,桃仁10 g。陰虛者加入玉竹15 g;痛劇者加入三七粉(沖服)2 g;痰濁者加入瓜蔞30 g,陳皮10 g,清半夏10 g。加水煎煮,留汁300 ml分早晚溫服,每日1劑。療程:均4周。
1.5 觀察指標心肌酶水平: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15 min(轉速3000 r/min),置于-80 ℃冰箱,按照電化學發光法測定乳酸脫氫酶(LDH)、羥丁酸脫氫酶(HBDH)、肌酸酶同工酶(CK-MB)[6];心功能指標:憑借超聲心動圖監測射血分數(EF)、心臟指數(CI)、心輸出量(CO)[7];中醫證候積分:評估心悸、胸痛、胸悶改善情況,其中0分為無癥狀,6分表示癥狀最嚴重[8];Hcy、hs-CRP:取病例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保存于-70 ℃,按照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9]。
1.6 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總有效率:①無效:各指標均無好轉;②有效:體征與癥狀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心絞痛頻次、持續時間減少;③顯效:體征與癥狀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或以上。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2.1 心肌酶水平2組患者心肌酶水平(LDH、HBDH、CK-MB)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LDH、HBDH、CK-MB水平更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肌酶水平對比
2.2 心功能指標組間心功能指標(EF、CI、CO)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EF、CI、CO水平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 (例,
2.3 中醫證候積分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心悸、胸痛、胸悶)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心悸、胸痛、胸悶改善程度更好,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分,
2.4 Hcy hs-CRP2組患者Hcy、hs-CRP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Hcy、hs-CRP水平更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Hcy hs-CRP對比 (例,
2.5 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3例無效,對照組11例無效,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例,%)
冠心病心絞痛是常見病證,且由于老年群體體質弱、基礎疾病多,所以更易患有冠心病心絞痛[10]。西醫通常進行抗凝、降壓、擴張冠狀動脈、調脂等治療,如阿托伐他汀鈣片能夠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且能調脂、穩定斑塊;阿司匹林能夠增加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硝酸異山梨酯可以增加心肌供氧,不過相關報道指出[11],上述療法效果有限。此病乃本虛標實之證,與勞逸過度、情志不舒、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有關,基本病機是氣虛血瘀,治宜化瘀通絡、補氣活血。
補陽還五湯加減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療效。補陽還五湯出自《醫林改錯》,方中黃芪為君藥,能夠祛瘀通絡、益氣固表;當歸為臣藥,重在養血和營、活血化瘀;同時佐以赤芍緩解止痛,地龍活血逐瘀,桃仁與紅花通絡止痛、活血祛瘀,川芎調暢氣機,熟地黃滋陰養血且益精填髓,全方兼具化瘀通絡、補氣活血之功效[12,13],加之隨癥加減,可以緩解不適癥狀,所以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更低,P<0.05。另外,冠心病容易減弱心功能,導致心室重塑,損傷心肌細胞,而補陽還五湯中黃芪含有黃芪總皂甙,具有強心效果;川芎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擴張冠狀動脈;赤芍、紅花與桃仁可以降低血黏度;當歸中揮發油有助于提升心肌血流量;地龍則能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14],改善血小板黏附,因此,可以減輕心肌細胞損傷,逐漸改善心功能,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指標更佳,P<0.05。此外,相關報道指出[15],hs-CRP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密切相關,而Hcy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有誘導作用,其濃度過高時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研究結果顯示補陽還五湯能夠降低患者Hcy、hs-CRP,提示該療法還具有拮抗血管內皮炎癥反應,有效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加減對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