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易 孟建霞 岳艷芳 雷 艷 焦恩虎△ 王 霞 王耀華
緊張性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主要表現為雙側頭痛、多為顳側、后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頭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迫感、麻木等感覺。TTH嚴重影響著生活、工作節奏,帶來了很多抑郁、焦慮、焦躁的負面心理情緒問題,失眠、亞健康狀態的形成與此密切相關,由TTH引起的嚴重的醫療和社會負擔,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文獻關于針灸治療頭痛臨床效應多有報道[1,2],但對于緊張性頭痛的臨床效果觀察較少,且客觀性不足。本研究基于證素辨證,觀察針刺治療TTH的臨床效果,現結果匯總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診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的頭痛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樣本數量為8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齡為26~73歲,平均年齡為(47.2±6.1)歲。病程1.3~4年,平均2.5年。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國際頭痛協會頭痛疾患的國際分類(ICHD-2)之緊張性頭痛診斷標準[3]。(1)至少有符合標準(2)~(4)的X次發作。(2)每次頭痛發作(批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的)持續4~72 h;(3)至少有下列中的2項頭痛特征:①單側性;②搏動性;③中或重度疼痛3~4 d,常體力活動(如走路或爬樓梯)會加重頭痛或頭痛時避免此類活動。(4)頭痛過程中至少伴隨下列1項:①惡心和(或)嘔吐;②畏光和畏聲。(5)不能歸因于其他疾病。排除標準:既往無腎炎、腫瘤等影響鉀離子代謝性疾病史及無長期接受服用鉀離子制劑、激素等治療。
1.3 方法根據患者臨床不同的癥狀,進行證素辨證,分為以下3型,肝郁氣滯型、脾虛痰濕型、肝腎陰虛型[4],針刺取風池、百會、太陽[5]。肝郁氣滯型:患者頭痛頭脹,時間較長,生氣后加重,情緒低落,焦慮抑郁;取穴加三陰交、太沖,針刺時以瀉法為主。脾虛痰濕型:患者頭痛發沉,神疲乏力,飲食后加重,少言寡語,常以一側為主;取穴加風池、百會、太陽、豐隆、足三里、陰陵泉,針刺時以補法為主。肝腎陰虛型:患者頭痛發木,眼口干,活動后加重,煩躁不安;取穴加三陰交、太溪、血海,針刺時以補法為主[6,7]。每日1次,每周5次,2周為一個療程,針刺捻轉的角度在90°~180°,頻率在60~90次/min;提插的幅度在0.3~0.5 cm,頻率在60~90次/min,捻轉、提插幅度和頻率采用均等的手法[8],以得氣為度,針刺30 min。
對照組給予布洛芬0.3 g,每次1片,每天2次,早晚各1次[8],配合靜養、心理、運動基礎方案,檢測患者基礎生命體征[10]。
1.4 觀察指標
1.4.1 疼痛判定采用視覺數字定級評價法,頭痛程度以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1~3為輕度,4~7為中度,8~10為重度,讓患者圈出最能代表自己頭痛程度的數字,并記錄每次頭痛發作的頻率、每次頭痛持續的時間[11]。
1.4.2 療效判定治愈: 經治療結束后頭痛未再發作,并且4周內后未再發作。顯效: 經治療后評分減少大于50%;有效: 治療后評分減少在21%~50%。無效: 經治療后評分低于20%[12]。

2.1 臨床療效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布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者都有效果,試驗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頭痛強度2組患者臨床頭痛程度分布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緩解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頭痛強度比較 (例,%)
2.3 各證素患者針刺治療后頭痛強度3型患者頭痛程度分布比較,肝郁氣滯、脾虛痰濕組針刺后緩解程度高于肝腎陰虛組。見表3。

表3 試驗組各證素患者針刺治療后頭痛強度比較 (例,%)
中醫學對TTH的認識,其臨床癥狀及發病機制與“腦風”“首風”等相似,屬中醫學“頭痛”范疇[13]。中醫文獻中有“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兩方面頭痛的病因病理基礎的研究記載[14]。頭痛是患者自覺頭部疼痛的一類病證,其原因復雜,涉及面廣[15],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經氣壅遏不行,或氣滯情志不暢,均可導致頭痛的發生,其因素為頭部氣血失調、脈絡不通或腦竅失養理論。氣滯、痰濕病理產物滯留于頭部,導致頭部經脈阻滯[16],不通則痛。肝腎精血不足,腦失所養,不榮則痛,形成了TTH發作的主要病因與病理基礎[17]。肝主藏血、主氣機疏泄;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液停留,痰濕凝聚,腎藏精,主骨生髓,肝、脾、腎為此病的病位證素,血瘀、痰濕、精血虧虛為病性證素,形成了不通、不榮的TTH。針灸可以刺激神經、改善大腦與中樞神經的訊息,調節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在許多的研究中亦顯示針灸有效治療頭痛病[18]。疼痛的產生與臟腑經絡的氣血失調活動有關,針刺腧穴可起到通其經絡,調其氣血,治其神,從而達到鎮痛的效果[19]。針灸治療頭痛國內外有非常多的相關文獻,研究中證實針灸對治療慢性頭痛十分有效,尤其是偏頭痛或緊張型頭痛。由此可看出針灸治療TTH的重要性及可靠性[20]。
綜上所述,此研究采用證素辨證,通過觀察針刺TTH患者臨床療效、頭痛強度變化以及各證素間療效對比,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臨床有效率、緩解程度優于布洛芬對照組,且肝郁氣滯、脾虛痰濕組針刺后緩解程度高于肝腎陰虛。證實針刺可以緩解TTH,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21],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