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華
哮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來,兒童哮喘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兒常伴有咳痰、咳嗽、氣促等癥狀。機體受到感染、免疫功能紊亂均與其發病有密切關系,若不給予及時的治療,可對患兒的生活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西醫治療以非甾體抗炎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為主,其通過抑制白三烯活性,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因受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存在對部分患兒療效不佳的情況,且長期應用可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2]。中醫認為,哮喘可以歸為“喘證”“哮病”范疇,治療應遵循健脾理氣、祛濕化痰等原則。六君子湯中含白術、人參等多味中藥,具有益氣活血、疏風清熱等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六君子湯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肺脾氣虛型哮喘患兒肺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已經信陽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并于審核后批準。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信陽市中心醫院進行治療的80例肺脾氣虛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與試驗組(40例)。對照組女性23例,男性17例;病程3~10 d,平均(6.31±2.24)d;年齡6~12歲,平均(8.37±1.27)歲。試驗組女性16例,男性24例;病程2~10 d,平均(6.31±3.24)d;年齡5~13歲,平均(8.76±1.71)歲。2組患兒以上一般資料經計算比較,P>0.05,提示其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而2組間可作比較。
1.2 診斷標準以《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3]中哮喘的相關診斷為西醫標準;以《支氣管哮喘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12)》[4]中關于肺脾氣虛、氣滯血瘀等證型為中醫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無其他相關并發癥者;診斷符合上述中、西醫標準者;患兒家屬充分了解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等。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及免疫系統障礙者;無法服用藥物,依靠靜脈營養者;因其他疾病或遺傳引起的繼發性肺脾氣虛型哮喘者;意識不清醒,無法正常溝通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給予孟魯司特鈉片(國藥準字H20064370,四川大冢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g/片)口服治療,4 mg/次,1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六君子湯,組方:白術、人參、清半夏、茯苓、陳皮各9 g,甘草6 g。煎服方法:以上中藥加水400 ml煎煮至 300 ml 為1劑,早晚分服,1劑/d。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以《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中相關標準判定,治療后咳嗽、喘息、哮鳴音等臨床癥狀、影像學顯示異常體征消失,氣道未發現分泌物判定為顯效;臨床癥狀及影像學觀察顯示體征有顯著好轉,氣道發現少量分泌物判定為有效;臨床癥狀及影像學觀察體征未發現變化,且氣道仍有較多分泌物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2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采用自擬評分表,根據患兒咳嗽、咳痰、喘息、哮鳴音癥狀表現,滿分5分,無癥狀表現0分,有輕微癥狀1~2分,癥狀較顯著3~4分,癥狀嚴重或惡化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兒癥狀越嚴重。③比較2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詳細演示呼吸方式,并由專人使用肺功能儀(湖南醫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02071088)進行測定。記錄治療前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最大呼氣流量(PEF)水平。④比較2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干擾素γ(IFN-γ)、白細胞介素(IL-4)、白細胞介素(IL-10)水平。分別采集治療前后患兒靜脈血3 ml(采血前保證患兒處于空腹狀態),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 10 min,將血清分離,對血清IFN-γ、IL-4、IL-10水平進行檢測,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由上海嵐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全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2.1 臨床總有效率試驗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較對照組的60.00%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哮喘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兒治療后咳嗽、咳痰、喘息、哮鳴音等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哮喘患兒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肺功能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兒治療后FEV1、PEF水平均有一定升高,且對照組均低于試驗組(均P<0.05)。見表3。

表3 2組哮喘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 (例,
2.4 血清IFN-γ IL-4 IL-10水平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兒治療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均有一定升高,且對照組均低于試驗組,而血清IL-4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2組哮喘患兒血清IFN-γ IL-4 IL-10水平比較
哮喘是因氣道出現慢性炎癥反應而發生的呼吸內科疾病,可受到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隨著社會發展及環境污染加重,中國哮喘患病率逐漸升高,若不及時控制,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誘發心律失常、肺心病、休克等嚴重并發癥。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對于哮喘的主要治療方法,其具有改善氣道炎癥的作用,從而可有效緩解哮喘癥狀[6]。孟魯司特鈉片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其可改善微血管擴張、降低其通透性,達到緩解氣道炎癥的作用,從而有效緩解哮喘癥狀。但部分患兒使用后可出現血管性水腫、皮疹等超敏反應及嗜睡、興奮等不良反應,導致治療效果欠佳。
中醫認為,肺脾氣虛型哮喘病因主要為肺、脾、腎三臟功能障礙、肺氣虛而衛表不固,脾氣虛而運化失健、痰飲留伏等內因,加之飲食不節,外邪襲肺,久咳傷肺、內傷情志等外因;故治療應以祛痰止咳、健脾理氣為主。六君子湯中的人參可補氣益中、養血安神;清半夏具有祛濕化瘀、消痞散結的功效;甘草可清熱止咳;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茯苓健脾利水、白術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諸藥合奏補中益氣、滋養脾肺、祛濕化瘀之效[7]。FEV1、PEF是檢測肺功能的常用指標,其水平降低,表示肺功能異常,本研究表明,治療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降低,FEV1、PEF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上升,表明六君子湯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可有效緩解肺脾氣虛型哮喘患兒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效果顯著[8]。血清IFN-γ、IL-10、IL-4是參與炎癥反應、免疫抑制的細胞因子,具有抗細胞增殖、分化,抗病毒等功能,在機體免疫系統中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其表達水平異常可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加重細菌、病毒等感染,致使免疫功能紊亂,誘發炎癥反應,易加重患兒病情。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六君子湯中甘草含有的甘草多糖和甘草黃酮對于炎癥介質的生成有顯著的抑制效果,可減少炎性因子的分泌與表達進而抑制炎癥反應。人參中富含的總皂苷、人參多糖可通過提高脾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增殖、吞噬能力,有效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半夏所含生物堿可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改善病情[9,10]。本研究表明,治療后試驗組血清IFN-γ、IL-10水平較對照組均顯著上升,而血清IL-4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表明六君子湯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肺脾氣虛型哮喘患兒可有效平衡機體免疫系統,抑制其炎癥反應。
綜上,六君子湯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有效緩解肺脾氣虛型哮喘患兒的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改善患兒的肺功能,同時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患兒病情恢復,治療效果顯著。但因本研究的樣本量少,因此需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