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妍
督脈鋪灸屬傳統民間施灸方法,主要在背部督脈處隔姜鋪艾燃燒,狀同長蛇,具備艾炷大、溫通力強、面積廣、見效快等優勢,治療效果高于其他灸法[1-3]。但督脈鋪灸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治療后8~24 h內施灸部位可能會出現大小不一、程度不等的紅斑或水皰,即遲發性燙傷,降低患者治療體驗,造成皮膚損傷,易引發醫患糾紛,采取必要護理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綜合護理可全面、細致考慮患者可能遇到的問題,護理措施廣泛、仔細,針對督脈鋪灸可有效干預介入。本研究選取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督脈鋪灸患者60例,探討督脈鋪灸遲發性燙傷產生的原因和護理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督脈鋪灸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31~84歲,平均年齡(52.33±3.78)歲。試驗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42.43±3.74)歲。2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耐受督脈鋪灸者;②依從性高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心腦血管、內分泌系統等嚴重障礙者;②過敏體質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意識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督脈鋪灸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避免身體擺動,保持穩定性,告知鋪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灼熱感,解答患者疑問。對督脈鋪灸脊柱節段位置施以常規皮膚清潔,準備好姜泥、灸絨等材料。
1.3.2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1)督脈鋪灸遲發性燙傷原因分析:由5名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開展交流討論會,結合對照組的燙傷發生情況采用頭腦風暴法分析可能發生督脈鋪灸遲發性燙傷的相關原因,如姜泥因素、灸絨因素、經絡因素、心理因素。(2)實施護理干預措施:①姜泥因素干預:督脈鋪灸前以酒精對裸露背腰部皮膚行常規清潔,鋪干凈雙層紗布后上覆蓋姜泥。姜泥作為督脈鋪灸中隔熱材料,應注意控制其厚度、均勻度,選取新鮮老姜洗凈晾干將其打碎成泥,濾凈姜汁,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微波加熱3~4 min后均勻鋪于患者脊柱位置,姜泥鋪置的寬度為10~15 cm,以能覆蓋兩側膀胱經為準,厚度為2~3 cm,避免過薄引發強烈灼熱,過厚又會減少滲透力。同時做好隔熱準備,在灸治處以毛巾包圍,避免姜泥掉落,施灸中注意觀察有無因受熱導致姜泥出現裂隙,如存在應立即修調保持受熱均勻。②灸絨因素干預:選取陳年、干燥、細灸絨,制成緊實的三角形艾炷鋪于姜泥上,最大程度上使其既易于燃燒,又可減緩其燃燒速度,減少煙霧產生,保證燃燒而成的火力溫和、大小均勻、持續時間長,若患者存在灼痛,可根據患者需要加塞進一次性木制壓舌板用以隔熱。對姜泥周圍,腰部兩側以干棉巾鋪墊,防止灸絨掉落灼傷患者皮膚,將燃燒殆盡的灸絨及姜泥移除,用干毛巾拭凈皮膚。③經絡因素:選取準確的鋪灸脊柱節段,針對不同疾病選擇不同位置及寬度,注意鋪灸火力,保持一定鋪灸寬度,疏通經絡,避免局部灼熱過強,充分評估患者耐受度,對其喜熱、耐熱情況作慎重評估,避免對經絡耐受度考量不足,引發遲發性燙傷。④心理因素干預:部分患者缺乏了解,對治療存在顧慮,對熱度改變缺乏估量,易產生較大心理落差,出現應激反應,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督脈鋪灸前和患者講清其原理、目的、方法、用途、安全性、可靠性等,講述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督脈鋪灸形成的效果,消除患者顧慮、恐懼感,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取得患者配合,令患者放松身體,避免因緊張出現肌肉顫抖;向患者發放督脈鋪灸治療手冊,圖文并茂,傳達宣教知識;采取一對一督脈鋪灸治療方案講解;治療中可播放舒緩輕音樂、觀看趣味視頻,轉移注意力。
1.4 觀察指標(1)遲發性燙傷發生率:采用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制的遲發性燙傷量表評估患者燙傷程度,共分為3個等級,I度燙傷:皮膚表面干燥發紅,無水皰;淺II度燙傷:燙傷傷及真皮,皮膚紅腫疼痛,存在大小不等的水皰;深II度燙傷:燙傷表皮可撕脫,存在強烈痛感。(2)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評分為0~10分,分數越高,疼痛感越強。(3)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2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分為5個級別,非常滿意95分、滿意76~94分、一般滿意57~75分、不滿意38~56分、非常不滿意19~37分。非常滿意、滿意計入護理滿意度。

2.1 遲發性燙傷發生率試驗組遲發性燙傷發生率1.69%較對照組5.65%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遲發性燙傷發生率比較 (例,%)
2.2 VAS評分干預前,2組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2.3 護理滿意度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較對照組73.33%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督脈鋪灸屬隔物灸中的一種,別稱為長蛇灸、督灸。在患者督脈脊柱上鋪艾施灸,融合艾灸、姜泥、經絡等多種因素,可刺激經絡通暢,平衡陰陽,調節虛實[4-6]。但督脈鋪灸治療后8~24 h內部分患者施灸部位會產生遲發性燙傷,具有紅斑或水皰,致皮膚損傷,機體受損,不利于提升治療體驗,本研究分析認為督脈鋪灸中治療的必要手段可能為引發遲發性燙傷的原因。
姜泥作為鋪灸物質,在發揮扶正功效的同時,充當隔熱介質,如操作中姜泥鋪得過薄,傳感熱度強,存在潛發燙傷危險。灸絨為鋪灸中必要材料,質地好壞決定其燃燒速度、熱滲透力,火力大小。經絡為藥物滲透所在,如患者該處皮膚、骨骼過于敏感、脆弱,對標準灸絨燃燒熱力存在感受差異,經絡承受力低,引起遲發性燙傷可能性增大。由于部分患者對督脈鋪灸認知不足,容易產生恐懼、不安感,治療中存在躁動現象,影響治療,易增加遲發性燙傷風險[7,8]。綜合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措施完善而成的護理措施,存在全面性、規范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遲發性燙傷發生率1.69%較對照組5.65%低(P<0.05),提示采用綜合護理可預防遲發性燙傷發生,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可減輕疼痛度。分析原因在于,常規護理干預不足,未準確控制姜泥厚薄、均勻度,隔熱效果差,未嚴格控制艾炷大小、緊實度,易發生火力不均等不良事件,引發燙傷,綜合護理從姜泥、灸絨、經絡、心理等4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控制姜泥厚薄、均勻度,控制熱量滲透度,避免強烈灼熱,避免皮膚組織被破壞,體液滲入并滯留于表皮與真皮之間,數小時后產生水皰;選擇干燥、陳年灸絨,使燃燒速度放緩,維持火力適宜、持久,避免局部灼痛,及時接住掉落灸絨,避免皮膚燙傷,預防遲發性燙傷,選擇合理鋪灸處,控制鋪灸火力,保持鋪灸寬度,疏通經絡,評估患者耐熱程度,保持適宜鋪灸厚度,避免局部灼熱過強;除了客觀因素影響,患者主觀原因也尤為重要,護理者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講解疾病知識、流程、效果、安全性等,消解患者顧慮,發放督脈鋪灸治療手冊,采取圖文并茂方式,使患者知曉相關知識,消除恐懼,治療中利用音樂、視頻等轉移患者注意力,避免其過度緊張,降低遲發性燙傷發生率,緩解疼痛。此外,本研究中結果還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較對照組73.33%高(P<0.05),提示綜合護理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綜合護理對比常規護理更注重患者心理護理及其他方面感受,可令患者生理、心理雙重層面得到改善,針對“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理念,具有全面性、綜合性、系統性,可形成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督脈鋪灸患者,可預防遲發性燙傷發生,減輕疼痛度,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