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糖尿病足是指阻礙糖尿病患者行走和下肢活動的一種疾病,表現為足部的潰瘍,深層組織和各種組織相關的損傷。臨床表現為足部潰瘍,壞疽,潰爛,部分患者需要截肢處理,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患者多為老年人,需要他人的護理和心理疏導,糖尿病足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此病的護理模式多是采用單一護理模式,即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在院期間的護理[2]。患者缺乏自我護理知識,在手術后應用不良的護理方式,不僅不會減輕病痛,反而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的負擔[3]。針對于此,筆者結合多年護理經驗總結出協同護理模式,對糖尿病足及截肢患者的護理優勢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于河南省中醫院外科糖尿病足及截肢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西醫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2020年制訂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符合《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5]中的糖尿病足有關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足患者的納入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或者嚴重精神障礙者。②患有嚴重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者。
1.4 干預方法對照組:普及糖尿病知識,向患者介紹護理知識,包括藥物護理、食品護理、護理知識等。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根據患者存在的軀體不良癥狀,給予必要的針對性干預及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協助護理模式,協助護理小組由1名主管護士和3名護士(糖尿病專科護士1名、糖尿病足護理師1名、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護師1名)組成。具體方法:①協助心理定位:每天完成健康教育幻燈片觀看后進行一對一健康指導,時間為30 min。另外,心理健康咨詢每周開放2次,以幫助患者排解負面情緒,實現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②協助情景指導:對患者的照顧者(包括家屬、保姆等)進行專項培訓,根據照顧者掌握的相應知識并結合護理小組的工作經驗,對特定的生活情景進行護理指導,并在移動設備上記錄相應的護理過程,以便護理小組對其進行監督與遠程指導。③日常監測:研究人員每日收集臨床試驗的數據,包括飲食、藥物、活動等信息,并在第2天由評估小組進行指導,以幫助照顧者使用心理技術自我護理。2 組患者干預周期為1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心理彈性量表(CD-RISC):由戴維森開發針對患者訴求的改良版量表,其心理健康評價包括3種不同維度:堅韌、自強和樂觀,總共25個條目[6]。②照顧者負擔問卷(CBI):包括5個指標:時間依賴型負擔、發展受限性負擔、身體負擔、社交負擔和情感性負擔,每個指標按照0~4分評分,分值越高說明照顧者的負擔越重[7]。③ESCA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包括3個子項:自我意愿、自護知識、自護技能,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高[8]。④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此量表共有8個維度評價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9]。

2.1 2組患者CD-RISC和CBI評分相較于干預前,2組患者CD-RISC和CBI評分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CD-RISC和CBI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ESCA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及子項得分干預1月后,2組患者ESCA總分及子項得分(自我意愿、自護知識、自護技能)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2組患者SF-36評分干預前,2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各模塊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SF-36評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等模塊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各模塊改善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ESCA自我護理能力得分比較 (分,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 (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嚴重并發癥,也是糖尿病長期外周血管閉塞性病變的主要原因,可導致缺血、周圍神經病變、異常感覺和頻繁感染,使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據悉,每4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例在其一生中會患糖尿病足,患病率接近25%[10]。糖尿病足通常預后不良,根據中國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由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比例為19.03%~27.3%[11]。截肢是一種嚴重的破壞性手術,是糖尿病足壞疽經保守治療無效,為保全生命而采取的治療方法[12]。由于手術后的殘疾、自我護理和心理健康問題,患者的心理壓力明顯增大。因此,在做好各項護理的基礎上,應更加注重心理護理,確保患者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壓力,增加信心,并以積極的方式回歸社會。
本研究中,在干預周期內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組織了一個醫療保健提供者團隊,為照顧者及患者提供優質力量,鼓勵照顧者以積極的方式面對患者,并做出積極的決定以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照顧者及患者的精神壓力。此協同護理模式旨在通過專業護理人員的指導與監控,最大程度上發揮家庭及個人的主動護理積極性,提升自我護理專業知識及技能水平,以實現糖尿病足患者的優質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術后恢復時間,使患者盡早恢復自我運動機能。本研究發現協同護理模式下觀察組的CD-RISC和CBI明顯改善,說明照顧者的負擔明顯下降。2組 ESCA自我護理能力得分、SF-36評分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協同護理模式較傳統護理模式具有一定優勢,可以促進患者恢復,提高自我護理 能力,降低照顧者負擔,值得推廣使用。但本研究亦有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小、僅納入了單中心數據等,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