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火鍋被打上了"傷健康"的標簽。其實,相對傳統的炒菜來說,吃火鍋在食材選擇和搭配上更加靈活方便。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健康與美味兼顧。那么,老年人怎樣吃火鍋比較健康呢?
吃火鍋的注意事項
過度吃辣對人體健康有損傷。很多人喜歡吃麻辣口味的火鍋,其實,過度吃辣對人體健康有不小的損傷,會給人體咽部、腸胃等器官帶來不好的影響,引起咽喉腫痛、胃潰瘍、腹瀉等。有呼吸道疾病如咽喉炎等的患者,也不適宜吃較辣的食物,會使疾病進一步加劇。
吃火鍋過久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大家吃火鍋一般都會吃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由于這期間人的腸胃在不斷承受新的食物,導致胃液、膽汁、胰液等不停地分泌,不能得到本應有的休息。如果吃火鍋時間過長,容易吃太飽,再加上食物雜亂,有可能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易引發急性腸胃炎等疾病。
不宜將生熟食物混在一起吃。吃火鍋時,不宜將生熟食物混在一起吃,這樣會造成生的食物中的病菌沾染到熟食上,未經煮熟就食用,病菌等就會直接進入人體,給人的身體造成損害。
4類人吃火鍋小心健康風險
糖尿病患者少點蝦餃和魚丸,主食首選粗糧。這類人群在吃火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肉類選擇含脂肪較少的魚、蝦、雞肉或新鮮的瘦肉,而蝦餃、魚丸等含有大量肥肉和淀粉,應盡量少吃;第二,蔬菜應該首選葉菜類和瓜類,若吃土豆、藕片、芋頭、紅薯等淀粉類蔬菜,應該減少主食的量;第三,主食首選養麥面、綠豆面等粗糧產品;第四,不選果汁和含糖飲料,白開水、淡茶水或無糖豆漿都可以。
痛風患者少吃海鮮和動物內臟,飲料首選蘇打水。低口票吟是痛風患者總的飲食原則,首先,食材以素食為主,搭配少量肉食,最好不選擇海鮮和動物內臟。多數蔬菜水果是低嘌呤食物,尤其是油菜、白菜、胡蘿卜和瓜類等,因富含鉀元素而具有抑制尿酸沉淀析出的作用。其次,少選菌類和菌湯鍋底,因為木耳、蘑菇等菌類中嘌呤含量較高,有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不宜吃菌底火鍋,尤其不要喝火鍋湯。再次,辣椒、花椒、芥末等調味料會誘發痛風發作,無論是底料還是蘸料都應盡量少用。最后,飲料選擇蘇打水,可以中和尿酸。此外,痛風患者吃火鍋時要先涮菜后涮肉,不僅有利于控制肉和能量的攝入,還能避免攝入過多的嘌呤。
肥胖、高脂血癥患者少吃凍豆腐,首選清湯鍋。控制能量和脂肪的攝入是肥胖和高脂血癥患者的重中之重。在鍋底選擇方面,應該避開麻辣鍋,首選清湯鍋,番茄鍋或者菌湯鍋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食材方面,幾乎所有的蔬菜都是肥胖和高脂血癥患者的好選擇,它們含維生素、礦物質,熱量少纖維多,不僅增加飽腹感,還能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但肥牛片和肥羊片都是高脂肪食物,血脂偏高者應多選擇雞肉片、海鮮、鴨血、百葉等低脂肪食物。在調料選擇方面,盡量不選麻醬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醬料,可以用少量香油加些鮮味醬油和適量醋,熱量會大大降低。
高血壓患者少吃加工肉制品,蘸料盡量清淡。高血壓患者在吃火鍋時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首先,蘸料和鍋底一定要清淡,韭花醬、腐乳等往往比較咸,盡量少選;其次,少點午餐肉、香腸、魚丸、牛肉丸等加工肉制品,這些菜品在制作過程中已經加入鹽分,再加上鍋底、蘸料中的鹽分,很容易造成鈉鹽攝入過量;最后,在吃火鍋時要隨時添湯,以免湯汁濃縮導致鹽分過量。
吃火鍋拉肚子,記住這些招
鍋底選擇清湯類火鍋。現在的很多人無辣不歡,但吃了辣以后,口腔黏膜受到的刺激會傳遞給大腦,產生一種類似嗎啡的多肽物質讓人產生快感。對于潮濕的西南地區來講,人們多吃辣椒可幫助祛濕御寒,而北方本身就較為干燥,還是建議多選擇清湯類的火鍋。
涮火鍋的肉要多煮會兒。鍋里水開后,就可以開涮了。不過,涮的時候可急不得。很多人涮火鍋,肉剛從水面浮起來就開始吃,認為這樣的肉口感更嫩,殊不知沒有被充分加熱的食材可能會帶來寄生蟲或細菌的感染。另外,不少人用夾完生肉的筷子再去夾碗里已經煮熟的食物,同樣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最好選擇一雙專門用來涮肉的公用筷,安全又衛生。
食物晾涼再吃別太燙。不能貪圖一時爽快而吃太燙的食物,雖然吃得太燙當時沒覺得有不適,但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傷。最好先撈到盤子里晾涼一點再入口。尤其不要喝火鍋湯,火鍋湯不僅燙,而且湯里的嘌呤以及亞硝酸鹽含量也較高。
餐后補充適量的水和水果。吃火鍋持續半個小時后,最好補充適量的水或水果,這有很好的降火作用。不要喝冰飲料、冰啤酒等,"冰火兩重天"會對胃部造成刺激,使消化功能減弱,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不適癥狀。
吃火鍋配酸奶更健康。酸奶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以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瀉、腹痛等。吃完火鍋還可以喝杯綠茶,不僅可解膩清口,也有降火解毒的作用。但在吃過大魚大肉的火鍋后,不宜馬上喝茶,以防茶中経酸與蛋白質結合,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及發生便秘。(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