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
5月15日搜狗地圖在官網發布致用戶公告:將于2022年5月15日23點正式下線,屆時關閉所有相關服務,請下載載騰訊地圖為您提供更好服務。
搜狗地圖原名圖行天下,成立于1999年,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于2005年被搜狐收購,并改名為搜狗地圖。2021年9月搜狗公司發布公告宣布與騰訊完成合并,合并完成后,搜狗將成為騰訊控股間接全資子公司,并完成退市。同年10月15日,搜狗CEO王小川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卸任搜狗CEO,騰訊與搜狗正式交接,搜狗全員轉換身份入職騰訊。
其實從互聯網行業的并購案例來看,被收購公司的業務和產品淪為棄卒并不鮮見,大Boss身退,員工易主,搜狗公司的命運,或許早在它被騰訊收購的時候就已決定。風雨飄搖的搜狗地圖,在關閉前還惹了個小麻煩,2021年8月18日,工信部針對用戶反映強烈的APP違規調用通信錄、位置信息以及開屏彈窗騷擾用戶等三方面突出問題,組織開展了“回頭看”,應用寶10.9.7版本的搜狗地圖,違規調用通信錄和地理位置權限,被勒令整改。
在內憂外患之中,2021年11月搜狗地圖APP暫時從應用商店下架,最終拖到了今年5月徹底停擺。與高舉高打的百度地圖、高德地圖不同,搜狗地圖一直都不是一個很高調的產品,在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慢慢爬上頂流之后,搜狗的地圖用戶規模已經可以忽略不計,非要在騰訊地圖和搜狗地圖之間“二選一”,結果可想而知。
互聯網平臺的特點是,能夠被取代,但自身的用戶黏性卻非常高,一旦習慣了使用某款地圖導航APP,就會一直使用它。比如騰訊推廣騰訊地圖,微信分享位置時,會在騰訊地圖打開選項,可因為騰訊地圖下載率無法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相比,在導航的時候,依然不是首選。

2021年12月中國地圖導航月活躍用戶數排名,高德、百度、騰訊位列前三
經過多年的發展,導航類APP已經形成了三者分離的格局,以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為首,騰訊地圖則是猛烈追趕的勢頭。回顧地圖導航的美好時光,最初確實是面向用戶有收費的,但2013年8月28日15時14分,百度地圖官方微博突然公開宣布,原本收費30元的百度導航2.0版永久免費。百度導航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于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導航軟件的免費化是大勢所趨,收費導航軟件的既有格局將被百度導航的免費徹底顛覆。手機地圖行業由此走向了“Free”,手機地圖向C端收費這條路再也回不去。
隨著百度對糯米業務的支持,百度地圖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手機地圖是O2O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也是O2O的一大重要抓手,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地圖來購買相關O2O類服務,比如訂餐、買電影票、訂酒店等。然而,互聯網巨頭很快就在O2O領域撞得頭破血流,一方面,所謂O2O中的“線下”部分,遠不是燒個幾百億就能做出成績,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的長處是做平臺、規模化,但線下市場非常分散,且非常依賴互聯網公司在線下的輸出能力,巨頭們并不擅長。
按下葫蘆浮起瓢,隨著共享網約車的興起,2017年,高德打車上線。2017年10月,百度也推出了聚合打車服務。到2022年,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在打車領域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百度地圖、高德地圖走的依然是“平臺化”思路,即通過聚合其他打車產品來達到打車的目的,各種補貼也從沒停止。高德作為一個聚合型平臺,是置身在整條打車業務線之外的第四方平臺,上面接入了神州、首汽、逸乘、恒好等眾多網約車平臺。高德的成立,不僅給上面的網約車合作平臺帶去了訂單量,也開辟了自己地圖平臺的新路線。
特別是在滴滴受制之后,為了吸引更多的新司機,高德打車在全國范圍內給新司機發放新手免傭卡,指定時段全部收入歸司機所有,參與免傭聯盟的網約車平臺超過100家。更卷的是,連躺平多年的美團打車,也“復活了”。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網約車平臺已有258個,月訂單量超過30萬的有17個,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享道出行、陽光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美團打車、萬順叫車、滴滴出行、花小豬出行等。
平臺越來越多,用戶不可能每個平臺都去下一款APP,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聚合式打車就非常有效,很多時候用戶可能在某個打車平臺打不到車,但是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聚合功能就可以打到車。
當然,聚合式打車平臺目前能吸引司機和乘客的手段仍然是早期Uber和滴滴的補貼模式,長期來看,補貼模式在互聯網行業越來越難生存下去,平臺的最終考核指標是盈利,增收不增利沒用。聚合式打車平臺何時能盈利?就當前的情況而言,仍舊遙遙無期,聚合式打車平臺遇到的一個新問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網約車的訂單量出現一定下滑,打車平臺顯然也會受到沖擊。

隨著汽車數字智能平臺的普及,地圖廠商開始與車企頻頻合作,除了大眾熟知的地圖應用軟件高德、百度、騰訊之外,賽道上還能看到包括四維圖新這類傳統地圖生產商。地圖導航的B端收費,當前其主要盈利點是面向車企、自動駕駛企業提供高精度地圖的數據服務,然而,高精地圖的市場規模有限,很難讓手機地圖在這塊市場賺到大錢。除此之外,車機地圖和手機地圖應用起來好像是“兩個東西”。
2020年1月17日,百度地圖成為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商后,開始為其提供中國境內的在線地圖服務,其中包含國內首發的SVG API、實時路況、POI檢索等地圖服務,但此舉得罪了四維圖新。
四維圖新隨即狀告百度旗下三家公司(百度網訊、百度在線、百度云)的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法院一審宣判百度三家公司被判連帶賠償四維圖新經濟損失6450萬元,這也是截至目前中國軟件著作權最大判賠額。
四維圖新表示,公司與百度網訊、百度在線自2009年開始在電子地圖數據領域開展商務合作,并于2013年進一步達成《合作協議》,合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后,雙方沒有續約。然而,百度網訊、百度在線聯合其關聯企業百度云在《合作協議》終止后,仍然繼續使用四維圖新提供的電子地圖通過電腦終端、手機終端等途徑向公眾提供電子地圖產品,以及超出原有合同范圍在車載相關應用上提供電子地圖。
作為國內資歷最高的底層圖商,四維圖新為多家地圖應用企業提供基礎數據,包括華為、騰訊、滴滴、京東等。
而百度和特斯拉之間的合作,也并沒有讓車主們特別滿意,時隔兩年,特斯拉車主唐小姐又換回了手機導航:“原來四維圖新地圖不好用,錯誤比較多,更換了百度地圖之后,還是不行,比如有些路況禁止左轉或者是右轉的時候,導航依舊提示可以行駛;限速提示或者電子眼,車機有時候也沒有任何提示。”
車型上搭載的車機版和手機版有差距,本質上來說,是因為特斯拉的導航引擎是自研的,百度只是為特斯拉提供底圖展示、實時路況、POI 查詢等地圖數據服務。特斯拉有自己的導航規劃,適應本車特點,比如超充網點不僅只是簡單的 POI 標注,它還會跟車輛本身的電量/電耗去結合,為用戶規劃最合理的充電路線。這需要定制化更高的算路邏輯,僅靠圖商幾乎無法實現。
其次,圖商有自己的算路邏輯,特斯拉的駕駛輔助也有自己的邏輯,兩者都是很核心的能力,實現完美融合比較難,作用到駕駛行為上,汽車廠商第一考慮要素永遠是安全性。業內人士認為:“大概率來說,市面上的車載地圖版本和體驗,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參差不齊的狀態。”

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商目前已更換為百度地圖
04B7EF1C-949B-48CD-87E5-28FC33E0A7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