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金桂花








關鍵詞:電氣學科;學科競爭力;ESI;InCites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4-0056-0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持。習近平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校辦出特色,在不同學科、不同方面爭創一流,為加快“雙一流”建設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沈陽工業大學學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遼寧省委省政府教育強省戰略的統籌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作為學校王牌學科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對學校沖擊國內一流大學貢獻重大,該學科也在教育部第四輪評估中取得了第十(B+)的好成績。本研究有助于摸清沈陽工業大學電氣學科發展現狀,為學校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1數據來源與對標機構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和CSCD核心期刊中的論文、引文數據,中國專利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項目創新成果鑒定意見數據庫(知網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期刊論文收錄和引用數據,InCites數據庫:基于Web of Science的人員、機構、期刊和研究領域統計,EICompendex,“科技成果信息服務系統”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機構官網),師資與科研支撐平臺(機構官網),教育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筆者選取了電氣工程(0808)學科獲得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B+及以上的15所高校(不包含海軍工程大學)作為對標機構,分別是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天津大學、沈陽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
2科研成果分析與結論
2.1科研成果表現
2.1.1中文期刊論文產出與引文影響力分析。筆者基于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索引》(簡稱CSCD)的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沈陽工業大學的總發文量處于15所對標機構的后段位置,引文影響力指標(如總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和單篇被引頻次等)的排名也相對靠后,詳見表1。近7年沈陽工業大學總發文量呈現出波動的局面,2019年出現了下滑情況。
2.1.2外文期刊論文產出與引文影響力分析。筆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沈陽工業大學的外文期刊論文總產出量明顯少于其他對標機構,而且在總被引頻次、平均引用次數/年、篇均被引頻次、單篇被引頻次、H指數等反映引文影響力和論文質量的指標方面排名均靠后,詳見表2。沈陽工業大學的引文影響力近幾年逐漸提高,2018年有所突破。
2.1.3專利產出分析。基于《中國專利全文數據庫(知網版)》的數據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沈陽工業大學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總量和授權總量指標均相對靠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弱,專利申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詳見表3。
2.2創新能力
2.2.1高被引論文數。高被引論文是指被引頻次以及熱度較高的論文。筆者按領域和出版年統計了被引頻次排名前1%的論文數(含論文與綜述),結果顯示:15所對標機構的高被引論文數為3至53篇不等,沈陽工業大學的高被引論文數為零,詳見圖1。
2.2.2國內外學科重要期刊上的論文表現。筆者統計了復合影響因子排名前10的期刊(數據來源:中國知網-期刊),并以此作為機構載文量樣本。這10種期刊是:《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電網技術、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電工技術學報》《高電壓技術》《電力自動化設備》《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電機與控制學報》《中國電力》。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SCIE中期刊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筆者統計了排名前10的期刊,并以此作為機構載文量統計樣本,這10種期刊是:《IEEE ACCESS》《SENSOR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MULTIMEDIATOOLS AND APPLICATIONS 》《IEEESENSORS JOURNAL》《ELECTRONICS》《IEEE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對國內外重要期刊的影響因子和載文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揭示機構的論文產出能力和學術影響力,并可對其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貢獻進行評估。沈陽工業大學在國內、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表現都比較一般,均處末位,國際學術影響力較弱。筆者建議,相關學者應進一步關注學科前沿,開展原創性和戰略性研究,進一步提高沈陽工業大學學科整體的發文數量和質量,從而逐步提升沈陽工業大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詳見下頁圖2、圖3。
2.2.3基金論文表現。本研究統計的國內基金論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論文和省科學技術基金論文。沈陽工業大學的國內期刊基金論文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并列第一,凸顯了作為地方高校以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為主的學校定位,詳見圖4、圖5,但國際期刊基金論文數較少,國際影響力較弱,詳見下頁圖6。
2.3國內及國際影響力
2.3.1學科排名。筆者統計了四輪評估排名數據(數據來源:教育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統計結果顯示:沈陽工業大學的學科排名穩步上升,從第一輪的13名上升到第10名。
2.3.2中國校友會排名。中國校友會學科評價指標按照“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標準設定,選取的評價指標均是與國家及地方“雙一流”建設標準、教育部學科評估體系具有較高吻合度、一致性的核心指標,旨在引導中國高校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扎根祖國大地辦大學,提升服務國家行業、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從2017年開始,沈陽工業大學連續三年獲得“中國5星、中國一流學科”的美譽。
2.3.3國際合作及全球科研聲譽。沈陽工業大學的國際科技合作意識較強,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和參與程度逐年提升,國際合作論文數百分比排名第一。但是,學校需進一步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合作,如: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發中心等,以促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的產出,提升在全球的科研聲譽,詳見圖7。
2.4沈陽工業大學電氣領域高貢獻度和高影響力作者
2.4.1國內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采自“中國知網-期刊”中的來源出版物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時間截至2019年10月31日。統計結果顯示:林莘教授和張鳳閣教授并列成為沈陽工業大學電氣領域國內高貢獻度和高影響力作者,詳見表4。
2.4.2國際影響力。筆者對國內影響力最高的兩位學者林莘教授和張鳳閣教授進行了國際影響力分析(數據來源:EICompemdex和InCites Dataset),詳見圖8、圖9。
2.5國家電氣領域社會服務貢獻度
筆者基于《中國科技項目創新成果鑒定意見數據庫(知網版)》2013-2018年科技項目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沈陽工業大學的科技項目總數偏少,沈陽工業大學在原始性創新指標方面仍居于末位,但原始創新與項目數分值指標較高,處于上游。
在國際領先指標與項目數占比方面,沈陽工業大學表現搶眼,位居第一。沈陽工業大學的成果所處階段、課題來源、推廣形式三項指標均排在末位;技術服務指標表現一般,知識產權形式、應用狀態等指標列倒數第二。
3結語
以上數據分析客觀反映了沈陽工業大學學科競爭力的總體情況。目前,我國高校電氣學科領域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還不夠緊密,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企業技術進步的創新成果還不太多,難以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同時,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缺乏創新創業活力。筆者建議,沈陽工業大學應致力于原始創新,同時積極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成果推廣應用、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方面也需進一步加強,從而為國家及地方經濟建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