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露茜,馮國軍,劉大軍,劉暢,閆志山,楊曉旭
摘? ? 要:草莓色澤艷麗、美味多汁,且營養物質豐富,在市場上較為暢銷,是比較受歡迎的水果之一。目前,我國草莓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栽培技術也不斷革新,現階段所利用的設施栽培技術,不僅能夠增加草莓產量,而且能滿足人們對草莓的需求,可提高草莓的經濟效益。文章對草莓的設施栽培技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以期為設施草莓的生產提供指導。
關鍵詞:草莓;設施栽培;相關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8-007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68.4;S628? ? ? ?文獻標志碼:B
草莓發源地是美國,現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特別是在中國,其栽培面積高達12.5萬hm2,是我國主要的設施栽培果品之一[1]。草莓主要有半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冷藏抑制栽培等設施栽培類型,能縮短草莓生長周期、提升品質及延長采摘期,對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栽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
草莓首先要因地制宜選擇設施栽培品種,要能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和地理位置,因為在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適生的草莓品種也不同,如華南地區適合栽植豐香、冬花等半冬性草莓品種;華北地區適合栽植靜寶、明寶等草莓品種[2]。其次要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草莓種類和生長習性,盡量選擇高產優質、抗病性強、適應性強的草莓品種,使草莓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1.2 土地準備
1.2.1 園地選擇
草莓對栽培環境的要求較高,選擇種植園的要求是地勢高、地面平坦、排灌方便;園地土壤以疏松的壤土為宜,其透氣性強、保水保肥性較高,土壤pH值應維持在6.0~7.5,呈微酸性[3]。
1.2.2 土壤消毒
草莓在重茬地或前茬地有嚴重病害種植時,要先消毒土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7月中旬至8月初時,利用地膜覆蓋土壤表面,然后密閉大棚,并澆灌1~2次透水,用夏季太陽產生的高溫使地表溫度升高到40 ℃以上,并持續14 d,即可殺滅棚內土壤中的病蟲害[4]。同時,棚內可采用熏蒸消毒法消毒土壤,主要利用氯化苦、棉隆等化學藥劑熏蒸土壤,但由于化學藥劑有一定的毒性,應謹慎使用。
1.2.3 整地施肥
9月初,在土壤消毒后,應耕翻土壤,每667 m2土壤中施入腐熟的農家肥2 000~3 000 kg,如圈肥、廄肥等,以及氮磷鉀復合肥作為基肥50~100 kg。翻耕施肥后,要對栽培地塊進行起壟做畦。南北地區做畦的方式不同,北方氣候干燥,通常采用平畦栽培,以便中耕追肥、越冬防寒和澆水防旱,平畦寬至少1.2 m,長10~20 m,每畦栽4行苗。而南方氣候暖濕,雨水多,通常采用高壟栽培,便于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從而減少病蟲害發生率,壟高至少20 cm,最高時可達50 cm,壟面寬50~60 cm,一般種植兩行苗。
2 栽植
2.1 選苗
草莓要提前培育秧苗。同時,設施栽培草莓最好選擇經過假植且長勢良好的草莓壯苗。所選的草莓苗要無病蟲害,且具有5片左右展開的葉,葉柄短粗、葉色濃綠,以便為植株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秧苗根系發達,根莖粗以1.5 cm以上為宜,整個植株鮮重至少35 g [5]。
2.2 定植
2.2.1 定植時間
草莓在春季或秋季定植,但一般應用秋植較多。9月上中旬,需將草莓苗從苗圃移栽至大棚的畦面,盡量做到“隨起隨栽”,避免放置時間過長導致植株失水,影響植株的成活和生長。9月栽培的草莓苗,一般能在元旦、春節期間采摘上市,而若想要延遲草莓采摘期,其定植時間也要相應推遲。
2.2.2 定植技術
草莓苗的栽植密度應按土肥狀況、植株長勢、生長特性、定植日期等因素而定,通常情況下每667 m2定植12 000株苗左右,定植株距15~18 cm,行距25~30 cm,每壟栽植兩行。
秧苗定植要根據既定的栽培距離,挖好種植穴,然后再將草莓苗的根舒展開放入穴中,使根與土壤充分接觸,利于扎根。在草莓設施栽培時,栽培深淺是成活的關鍵,其深度要使草莓苗根莖“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最好與土面平齊,栽培后要馬上澆水,為草莓的后期生長提供充足水分。此外,在草莓苗定植時應注意定植方向,為了使后期草莓采收方便,每株草莓的花序朝向應保持一致,通常沿新莖弓背伸出,因此在草莓高畦或高壟栽培時,要將其弓背朝向外側,使果子都在畦溝的外側生長,既方便管理,又可降低果實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3 栽后管理
3.1 緩苗
草莓緩苗期,要勤澆水,土壤濕度保持在70%左右,提供草莓生長所需的水分,要及時拔除未成活的幼苗,并補苗,必要時還可對幼苗采取遮陽措施,利于緩苗。當幼苗有3~5片新葉長出時,要將原來的老葉除去,避免養分競爭。要適當蹲苗,在7~10 d內要控制澆水量,使幼苗根系能充分下扎[6]。
3.2 扣棚
因地區不同草莓設施扣棚時間也不同,在北方扣棚時間為10月下旬;在南方扣棚時間為11月中旬,不能過早或過晚,以免影響草莓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且最好在氣溫為15 ℃左右的白天進行,這時草莓植株基本通過了休眠,及時用聚氯乙烯無滴棚膜覆蓋草莓苗,在白天能夠使棚內溫度升高,防止氣溫散失,為幼苗夜間生長提供所需的溫度,避免草莓進入休眠,并促使其生長。
由于一些極端天氣的影響,膜內溫度可能會有下降的趨勢,當溫度低至12 ℃時,需要立馬采取其他措施,在棚膜外層覆蓋草簾、保溫被等,增強保溫效果[7]。同時,在一些冬季氣溫不高的地區,為了使棚內溫度不低于5 ℃,可在大棚內加小棚,達到雙重保溫效果,為草莓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AEE4400E-2153-4B41-B7AB-A87BA6D77476
3.3 控溫控濕
草莓扣棚后,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棚內溫度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在顯蕾期至開花期前,棚內的溫度在白天應保持在25~28 ℃,夜間溫度應保持在12~15 ℃,促使草莓迅速生長;在開花期,為了促進草莓花芽分化,白天溫度為23~25 ℃,夜間溫度為12~15 ℃,必要時可人工加溫,防止因溫度低影響開花而降低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在結果期,控制溫度尤為重要,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果實膨大,雖然果實可能會著色快,成熟早,但也會出現品質差、個頭小的現象,因此,最佳的白天溫度為20~23 ℃,夜間溫度為10~12 ℃。
在草莓設施栽培時,顯蕾期至開花期前空氣相對濕度應在70%;花芽分化期空氣相對濕度應在60%,避免植株徒長影響其分化開花;在結果期,為確保果實的水分含量及充分膨大,空氣相對濕度應在80%。
3.4 肥水管理
在大棚內進行草莓設施栽培時,通常在11—12月采摘,且采摘期較長,直至翌年5月,所以僅依靠之前所施的基肥,不能滿足草莓生長所需[8]。因此,需要定期對草莓進行追肥,通常每隔7~15 d為草莓施加1次有機肥,一般以尿素、磷肥、鉀肥為主,也可施加一些人糞尿和沼肥,但在施加沼肥時,要特別注意通風透氣,因為在沼肥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氨氣,會對草莓植株產生毒害。
在溫室中進行草莓設施栽培時,對灌水要求較為嚴格,應在覆膜后灌水,采取的方式最好為滴灌,以保證水分能夠充分滲入土壤,被草莓根系吸收。另外,可利用灌水溝為植株提供水分,灌水溝通常設在大壟中間,拱起北側地膜即可進行灌水。
3.5 激素處理
為了促進草莓的生長發育,在草莓設施栽培過程中會噴施一定量的激素,最常用的有赤霉素。
首先,赤霉素能夠防止植株休眠,在溫度偏低的10月中下旬,選晴天對植株噴施赤霉素,對于淺度休眠的草莓品種,噴施赤霉素8 mg/L,噴施1次即可;對于中度休眠的品種,噴施赤霉素10 mg/L。
其次,赤霉素能使草莓的花梗和葉柄伸長,促進花芽分化,一般噴施赤霉素10 mg/L,且在顯露花序時噴施最好。同時,促進花芽發育還可對草莓噴施“九二〇”溶劑,亦能促進果柄、花柄伸長。當棚內開花植株占30%時,用事先配好的“九二〇”溶液對著草莓的苗心噴灑1次,不可多噴。
3.6 輔助授粉
草莓大多數為兩性花,可自花授粉結實,但異花授粉的結果率更高,因此草莓應選擇多個品種進行栽植,3個及以上為宜。草莓設施栽培一般需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能夠減少果實畸形發生率,提高果實品質。目前,人工授粉法使用較少,因其所需勞動力較大、費時費工,且最佳授粉時機難于準確把握。相較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更受青睞,其不僅省工省力,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草莓的產量及品質[9]。
在草莓設施栽培時,至少要在棚內放置1箱養殖蜂,且需保證每667 m2的棚地至少有5 000只蜜蜂,以確保授粉質量與效果。蜜蜂在棚內的采粉溫度一般為18~30 ℃,因此棚內溫度需控制在該范圍內,不能過高或過低,否則會降低蜜蜂的飛行活力,影響授粉效率。棚內的相對濕度應在50%~70%,有利于蜜蜂授粉,促進草莓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在草莓開花前5~6 d可將蜂箱放入棚內,放置位置最好離地面15 cm左右,有利于蜜蜂的飛行,且蜂箱口應朝向陽光,通常在4月左右可撤去蜂箱。
3.7 疏花疏果
草莓單株有2~8個花序,呈多級聚傘型。在草莓設施栽培時,通常需及時疏除4級以上的花序,因為花序級數越高,小果和畸形果的數量會相應增加,不僅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而且還費時費工,一般4級以上花序所結的果實商業價值不高,為無效果。在草莓花蕾分離期至1~2級花序開放時要疏除無效花序,使養分能充分供給剩余花序,增加后期果實的單果重,提高草莓產量和風味,提升草莓市場競爭力[10]。在草莓結果期,要及時去除畸形果、小果和病果,避免其競爭養分,保證草莓的結果率和果品質量。
3.8 病蟲害防治
草莓設施栽培環境常為高溫多濕,易發病蟲害[11],因此要加強防治。防治方法通常是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
3.8.1 病害防治
在草莓園中常見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葉斑病和輪斑病等,主要為害草莓的葉片和果實,嚴重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具有以下幾種防治措施。
首先,要選擇高抗品種,最好選擇脫毒苗;合理設置栽植密度,加強后期栽培管理,特別是水肥管理,要嚴格控制施用量,防止草莓徒長,使得草莓根深苗壯,提升其自身抗病性;及時清除草莓園中的病枝、殘葉及病果,降低病害的發生率;棚內要多通風換氣,避免溫濕度過高。
其次,當發生病害時,可噴施一些化學藥劑,通常在初期發病時使用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每隔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12]。
3.8.2 蟲害防治
草莓常發生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盲椿象等。蚜蟲和紅蜘蛛主要通過破壞草莓的葉片組織和葉綠素,使葉片皺縮變形、發育緩慢,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及養分供應。盲椿象主要為害草莓果實,其會吸食幼果汁液,導致果實畸形。具有以下幾種防治措施。
首先,要清理草莓園,及時摘除老葉,定期除草,將園內的枯枝落葉、病果殘花聚集起來,集中填埋或燒毀;在園內放養一些害蟲天敵,如食蚜蠅、草蛉、瓢蟲等,對害蟲進行捕殺,減少蟲害率;在種植草莓前,清理害蟲越冬蟲卵。
其次,可在開花前噴施40%蚜螨凈1 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劑2 000~3 0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等化學藥劑,每隔10 d噴灑1次,至少2~3次,在采收前15 d停藥即可[13]。AEE4400E-2153-4B41-B7AB-A87BA6D77476
3.9 采收果實
草莓采收期通常在1—3月,晚熟品種可延遲至6—8月。在采果前嚴禁使用任何化學藥劑,以免影響果實品質。采收時間通常在9:00~16:00,采摘的果實需要較大的硬度,紅色果面應占全果的70%,且最好不是露水果和曬熱果,防止果實后期變壞變質。在采摘果實時,應輕摘、輕拿、輕放,避免碰壞旁邊的花萼,從而影響后茬果實生長。
采收后,應對果實進行分級包裝,提升草莓的市場價值。草莓包裝后要及時運送,或臨時貯藏在通風陰涼處,確保其品質。
4 結束語
在草莓設施栽培時,要準確把握每一個栽培要點,采取對應的栽培管理技術,以此獲取優質高產的草莓滿足市場需求,推動草莓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運濤.草莓設施栽培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果農之友,2011(4):44.
[2]彭天沁.淺談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要點及其發展趨勢[J].吉林農業,2011(6):142,144.
[3]唐占英,張斌.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要點[J].山西果樹,2015(5):45-47.
[4]王燕,趙欣榮.設施草莓高效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13,36(12):13-14.
[5]劉美紅,郭秀麗,黃麗,等.草莓設施栽培周年生產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34(7):151.
[6]張玲.保護地草莓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0(16):28.
[7]黃海燕,蔣寶維,黃新平,等.草莓設施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2):170-171.
[8]覃建光.草莓大棚設施栽培技術[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4(2):36.
[9]陳強,徐希蓮,王鳳賀.設施草莓應用蜜蜂授粉綜合技術[J].中國蔬菜,2010(3):43-44.
[10]宋青,曲恒華,慕志鳳,等.草莓設施栽培花果管理關鍵技術[J].落葉果樹,2016,48(4):56-57.
[11]楊安明.溫室草莓病蟲害發生與綜防措施[J].中國果菜,2010(11):30.
[12]胡劍訓,徐華.設施栽培草莓病蟲害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8):177-178.
[13]羅明云,巫箭,林燕春.草莓設施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162-163.
(編輯:申媛媛)AEE4400E-2153-4B41-B7AB-A87BA6D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