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要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愛護、激發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的一些實施策略。
一、有趣導入,激活想象
教師精心創設各種情境,采用有趣的導入方法,讓學生激發興趣,大膽想象。方法有:(1)情景渲染式。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牧場之國》時,利用課件圖片為學生呈現荷蘭的美景圖,讓學生大膽去想象“假如此時此刻你身處美麗的荷蘭,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暢游想象。(2)問題設疑式。讓學生或教師提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好奇心。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十三課《童年的發現》時,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會提出“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他是怎樣發現的?”等有價值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好奇心。(3)故事引路法。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課《草船借箭》時,讓學生講講關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激起學生刨根問底的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語要設計得精簡適度,抑揚頓挫,情感充沛,起到拋引,架橋、指路的功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二、巧妙用語,引發想象
1.教學語言要生動,避免語調平鋪直敘,語句啰嗦重復。例如,我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七課《跳水》時,我會引導學生說:“當你看到孩子進退兩難,處境危險,在這緊急關頭,你會想到什么妙法幫孩子脫離險境?”我還會繼續引導說:“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想的?他的辦法好在哪里?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如此巧妙的用語既能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教師的朗讀要有“感情”。例如,我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草原》時,讓學生合上眼睛,邊聽我的朗讀邊想象。在悠揚的配樂聲中,學生隨著我那動情的朗讀,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深深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同時也掌握了感情朗讀的技巧,想象出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
3.教師的評價語要有“激情”。例如,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不該批評訓斥,應多引導鼓勵,當學生表現出色時,把情感充沛的鼓勵語言、欣賞的目光、表揚的動作送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情感的滿足。還可以借助小組競賽的形式使評價更具體,更有促動力。
三、品讀感悟,落實想象
品讀感悟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不再包辦代替學生聽、說、讀、寫、思的實踐活動,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讀書活動感悟文中之意,體驗文中之情,領悟文中之法。具體做法有:(1)變瑣碎分析為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如我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通過多媒體再現秋天的美景,在美麗的圖畫和悅耳的配樂中,通過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讀出了感情,讀出了意境,讀出了神韻,想象美景。(2)變面面俱到為突出重點,削枝強干。在教學中我會根據單元訓練重點、要求和教材特點明確教學重點,教學安排不平均用力,沖破以段落為界的講讀思維定勢。(3)變教師講授為相機引導,扶放適度。教學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學法自主地去學。我們不要“越俎代皰”,而是盡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自讀、自悟、自品、自得的過程。
四、精練延伸,拓展想象
課后的練習是課堂知識學習的鞏固和延伸,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后練習時要做到精練與適當延伸,注重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學完古詩后,讓學生根據內容展開想象,選擇其中一首改寫成短文;在走近中國古典名著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性格迥異的人物,各具特色的故事,大膽創新,發揮想象,進行課本劇的表演,讓學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重現課文中精彩的情節;遨游漢字王國時,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巧妙記住易寫錯的字,如“武”字(武功高強的人就不用帶刀,所以不要寫多一撇),如干“燥”(干燥容易起火,所以“火”字部),煩“躁”(煩躁時只能跺跺腳,而不能去放火,所以“足”字部)等。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