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敏
北大林崇德教授提出,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核心活動是思維。教師有責任為培養學生牢固而又有效的思維品質訓練創造條件,如開展課堂“微活動”。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微活動”是指教師按照“課程內容活動化”的要求,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情境,組織開展“微情景劇、微調查、微故事、微視頻、微辯論”等教育活動。學生在課堂“微活動”中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領悟方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和發展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結構的發展,逐步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下面以《深深淺淺話友誼》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開展實現小活動、大參與的課堂設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培育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善用微情景劇表演,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微情景劇表演即興時間短,又符合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好動的年齡特點,是一個體驗學習過程。一方面,戲劇角色給學生面具的作用,他們以各自的生活經驗為起點,發揮想象力,扮演著他人,展示自己的經驗,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觀照自己,反省自己,帶來成長。另一方面,表演過程來自同學間不同角度的經驗分享將擴展學生原有的視角,而不同解決方法帶來的碰撞、沖突,將觸動學生反思、調整,發展自己的思考方式,并將遷移到將來的生活,能更靈活、多樣地解決問題,為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奠定基礎。
《深深淺淺話友誼》導入新課時,讓每位學生與同桌扮演課文“探究與分享”中“我和李鳴的故事”,接著隨機請同學在課堂表演,老師采訪“我”和“李鳴”扮演者的內心感受,這時教師要傾聽、理解和積極反饋,給予積極“共情”,關注每個學生在理解上、感受上的差異,更要接納學生表達的“厭煩、無力感、挫敗”等負面情緒,及時予以疏導。老師請學生猜想“李鳴”不愿意教“我”的真實原因?因為親身扮演,學生對情景角色經歷的價值沖突、判斷和選擇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李鳴怕自己受到損失而拒絕幫助朋友”,師生分析李鳴這樣做的利與弊。然后歸納引導學生歸納“友誼的特質:平等、雙向,是一種親密的關系、是一種心靈的相遇。”為進一步理解友誼的特質,師生深入對話:假如你是李鳴,對待朋友的請教還可以怎么做?并請你談談這么做的理由。最后老師請學生猜想“李鳴和我的友誼走向何方”?幫助學生多角度深入思考和探究,進一步理解友誼,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讓體驗感受與知識學習在循環往復逐漸深入的過程中不斷推進、升華。
二、巧用微調查活動,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落實“回歸生活”德育理念,基于學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量體裁衣,創設探究問題,由學生自主構建自己的道德生活,對學生思維發展有重要作用。開展微調查活動,是掌握學生思想和行為狀態的好途徑?!渡钌顪\淺話友誼》課前給學生平板發了“我的交友小煩惱”的開放式調查問題,學生匿名填寫提交,老師分類匯總,挑選“好朋友疏遠了我”“好朋友英語成績比我高分”“朋友借我的作業抄應該給嗎?”等三個問題。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即讓學生在與教材對話,與同學,與老師對話,與自我對話中學習。第一步,自主學習:學生獨立思考,把對三個問題的態度和理由寫在討論紙上。第二步,組內學習:學生對小組成員解釋自己的選擇和理由,匯總關鍵詞,組內分析、評估哪種選擇會更合理,小組內投票。第三步:組間學習:展開小組間互幫互學,進一步頭腦風暴。學習在互相尊重、互動討論、互相傾聽中進行,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促使學生學習自我反思。
在師生對話環節,老師關注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在平板上發起“微調查”:當好朋友疏遠我,我會:A選擇淡出B再努力溝通C順其自然,限時完成馬上投影數據反饋結果。讓學生知道“他們和我的想法一樣”,幫助學生悅納當下的困惑和擔憂。最后,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讓學生描述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看法,從合乎事實、合乎邏輯角度理解對友誼的認知影響著對“翻船”的解決方法,啟發他們勇于質疑、評估或改正對友誼的不合理認知,學習批判性思維方法。
三、妙用微視頻,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深深淺淺話友誼》一課,設計了“故事匯”環節。課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教師指導學生圍繞選好“故事”和“講好”兩個核心要素,上網選擇交友的中華經典故事,小組成員獨立思考讀懂故事后,創新性思考設計腳本:場景、情節、對話、獨白、道具等等。并創造性地用好的敘事方式和傳播路徑,他們或用自己的語言聲情并茂地講述出來,或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展演,并在手機或平板“錄制微視頻”,上傳給老師。課堂上老師用平板的抽簽功能,隨機抽取播放,學生互看互評,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學生時而安靜傾聽,時而哄堂大笑,充滿活力。緊接著,教師問“同學們講述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管鮑之交等經典故事,你從中能吸取哪些寶貴經驗?”引導學生結合副板書歸納交友需要熱情、也需要方法和智慧。同時,教師適時點撥,對待傳統道德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四、借用微辯論,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組織學生參與辯論活動,點燃學生為自己的觀點辯論的欲望,以此激發學生探究的動力。課前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學習深入地、清晰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寫出自己的論點和論據,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縝密度。《深深淺淺話友誼》開展了三分鐘微辯論:“你認為,友誼是快樂還是煩惱,請陳述理由?!边@個過程,教師支持、鼓勵、引導學生,組織學生論證、比較、鑒別,鼓勵學生調用敏捷的思維來支撐合理性、論述的邏輯性。辯論過程不僅有發現、驗證和探索,還注重內隱感知、領悟和自我建構。學生既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理性思維,澄清錯誤認識,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全面認識友誼。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建構者,在主動參與和代入體驗的基礎上,對“友誼有快樂又有煩惱”等價值觀念逐步認同、接受和內化,促進個體價值觀的形成、發育、遷移運用到將來真實的生活情境,學會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選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