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少梅
一、背景:“雙減”政策生成新的教學環境
為切實落實“雙減”政策,東莞市教育局推出了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正常上課日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下午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個學時。這便要求學校和教師更精細地安排好課后延時服務,給予課后延時作業輔導有效設計,才能使得延時服務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措施:“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一)優化課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1.查閱字典,自學生字、生詞。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主要做好他們的課前預習指導工作,為中高年級的自主預習做好鋪墊。指導低年段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遇到生字、生詞,教師要在課后服務時間教會學生認讀;而后過渡到中高年級,教師的教要逐漸轉變為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預習課文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動手圈出生字、生詞,讓學生自主查字典學會生字,并能夠給其組詞、造句,以達到掌握生字、生詞的效果。
2.通讀課文,梳理課文脈絡。在學會自學生字、生詞后,學生能夠順暢地自讀新課文,預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先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內容是學習課文的首要條件,梳理課文脈絡、結構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方法。良好的預習閱讀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3.通過預習提問。提問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預習的一個作用也是提問。預習中產生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在預習中,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查找資料或者在課后服務時間詢問教師,或在家與父母商討以得到答案,這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同時,遇到在預習階段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將問題整理下來記下,在課堂上學生聽課便更有目的性,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二)創新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規范教學行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建立健全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管理規范,深切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加強語文教學管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語文教師要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上好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積極推進低段、中高段年級語文學習的銜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并掌握語言文化知識,學會閱讀和表達,并不斷提升語文素養,逐漸培養成有思想的時代新人。
2.創新教學方法。語文教師要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帶來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在課堂注重拓展學生學習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信息技術為工具,優化語文教學模式,走出一條語文教學創新之路。
3.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在語文學習中,有的學生在記憶生字、生詞時,相較于根據拼音記憶更容易按照字形記憶;有的學生擅長閱讀故事類課文,但在背誦和理解詩歌上有難度;有的學生課上不擅長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落筆生花,作文寫的極好。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優點和盲點,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做好課后服務,把控作業的質與量
如為一年級的學生布置作業,教師設計了兼具趣味性和使用性的作業:以任務驅動,以真實的生活情境為載體,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詞語;二年級學生在有了一定語言基礎上,已經可以完成綜合實踐的探究作業了,如“識字拓展活動”,鼓勵學生收集特定主題相關的漢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中高段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也能夠理解和閱讀課外書籍,教師可以設計分層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作業要突出鍛煉學生的知識掌握、思想表達、思維思維等能力,體現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
三、結語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質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文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當然,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質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希望能夠得到更多同行教師的引導和建議,在“雙減”這個背景下持續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