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孝聽

王宇,古里鎮旅游辦主任、鐵琴銅劍樓紀念館館長
清乾隆年間,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紹基在家鄉建立一座藏書樓——鐵琴銅劍樓,此后兩百年間,瞿氏家族散盡家財,甚至舍去自己的性命來保護書,他們保護的不僅是書,還是我們所有人的文化記憶。如今,鐵琴銅劍樓經過時光洗禮,作用已不是當年公立圖書館的功能,但這座樓,以及瞿氏藏書態度和藏書精神,依然值得銘記。
一座藏書樓點亮一個鎮。在古里鎮旅游辦主任、鐵琴銅劍樓紀念館站長王宇看來,這樣一座藏書樓,是中華文脈留給當代的美麗剪影,它歷久彌新,意義非凡。
鐵琴銅劍樓作為清朝后期全國四大民間藏書樓之一,存在于當下的意義是什么?
鐵琴銅劍樓,以書為主線,讓他鄉客子親炙了瞿家五代在藏書、讀書、護書、刻書、獻書中所輝映的高貴的精神追求與文化守望。
對百姓來說,它是中國古代書香傳家、耕讀傳家的絕佳體驗地,是中華優秀經典文化的承載地,是培育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文化高地,是江南藏書文化的守望地。鐵琴銅劍樓及其所藏典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在當下快節奏生活下,其開放包容的藏書態度、鍥而不舍的藏書精神及化私為公的家國情懷值得當代人所景仰。
在這里,可以體味高華、雋永的書香文脈。
在您眼中,江南文化基因有哪些特質?
精致、細膩、開放與包容、傳承與創新。
您認為鐵琴銅劍樓呈現出什么樣的江南文化?
鐵琴銅劍樓是江南藏書的集大成,是藏書樓中的“活化石”,是蘇州對外展示藏書文化的最佳窗口,其呈現了江南文化中的開放與包容、堅韌不拔、家國情懷。
鐵琴銅劍樓的藏書有多少與江南文化有關?有沒有令您記憶深刻的體現江南特質的書籍?
鐵琴銅劍樓藏書立足于江南區域,本身就藏了大量的地方志、鄉邦文獻等大量書籍,可以說鐵琴銅劍樓的收藏就是一部豐富多彩的江南文化的集中展示。古人收藏往往是人亡物散,唯鐵琴銅劍樓五世傳承,成為清代江南地區的文獻中心及古籍交易中心。其中,鐵琴銅劍樓收藏的鄉邦文獻就達400多種,鄉邦文獻為后來的地方志的編撰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例如鐵琴銅劍樓所藏的《虞陽說匯》,現為中國珍貴古籍善本,是專門記錄常熟及周邊地區歷史小說和風物故事,共30卷,具有重大歷史參考價值。
鐵琴銅劍樓作為公立圖書館的雛形,秉承開放包容的藏書態度,深受百姓喜愛。經過時光洗禮,目前它承載了哪些功能?
鐵琴銅劍樓,歷經兩百余年的風雨滄桑,依舊巍然獨存。自清中期以后,古里鎮就成為了江南地區的古籍文獻中心及古籍交易中心,書香古里也是因為鐵琴銅劍樓而聲名遠播。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作為公立圖書館,當時這里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僻,空間格局顯得狹小,收藏環境過于簡易,卻在斑駁的光影之間定格一個時代的藏書風云,匯聚一種深厚而高遠的藏書精神。
一座藏書樓點亮一個鎮,古里鎮伴隨著鐵琴銅劍樓的成長而發展。瞿氏世代淡泊名利、省吃儉用,幾代人守護著這些書。為了什么呢?一方面,大家常常說,我們的文化在歷史上多么偉大。但究竟多么偉大,我們如何印證呢?大都需要靠典籍。可是保護這些典籍的人,我們卻常常遺忘了他們。不管自身遭遇什么,藏書人都會守著書,因為他們相信中華文化是世界優秀文化的一部分,要保留下典籍,才能讓后人、讓別人知道。
有人說,藏書文化的魅力是歷久彌新的,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近年來,古里鎮依托鐵琴銅劍樓的人文魅力,深入挖掘傳統優秀文化,以知識旅游為切入點,將知識產業導入歷史街區,不斷拓展豐富書香記憶、文化傳承的內涵,成為常熟一處重要的文化景觀。


2019年4月,鐵琴銅劍樓歷史文化街區一期投入運營。為國內首個以“知識”為場景的文化旅游街區,以鐵琴銅劍樓為原點,以人文休閑、知識創意、會展研學等為核心內容,整合徽州會館、文昌閣、東湖書院、稼軒堂等歷史遺存,入駐了初見閱酒店、美術館酒店、知識餐廳等一批文創品牌。
文化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在新時代,古里鎮會將文化傳承這篇大文章寫好寫深入,又立足時代需求,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古樹發新枝,熠熠自生輝,從而讓古里鎮在文化傳承上彰顯出成熟質地,進而使之成為感知、體悟江南文脈的一個重要支點,甚至是中華文脈留給當代的一個美麗剪影。
古代書籍非常珍貴,通過現代化圖書館,書香得以在這里延續,是否可以介紹一下鐵琴銅劍樓后院的現代圖書館?它與藏書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是一種傳承與遞進及延伸的關系。鐵琴銅劍樓在成立初期,就允許外人特別是讀書人能看、能讀甚至外借,乾隆后期,在藏書樓辟出專門雅室,專供外來人看書、讀書,早在清代中期就具備了公立圖書館的雛形。1916年,公立圖書館開始盛行,鐵琴銅劍樓第四代樓主瞿啟甲發起成立了常熟第一個公立圖書館,并任首任館長。
新建的古里圖書館位于瞿氏鐵琴銅劍樓后花園,分上下兩層,與鐵琴銅劍樓紀念館一體化運營。整體結構秉承了鐵琴銅劍藏書樓的風貌和特色,古色古香,與清代私家藏書樓相協調,古樓新館相得益彰。重點圍繞鐵琴銅劍樓這一文化符號,打造出具有書香特色的閱讀休閑區。
圖書館目前擁有3萬冊書籍,涉及文學、哲學、社會科學等。分幼兒、成人兩個閱讀區,提供電子閱覽,環境優雅,是廣大讀者游覽、參觀、借閱、研學的好去處。
該圖書館目前擁有《中華再造善本》695種8716冊,其中有《說文解字》《百衲本二十四史》《呂氏春秋》等,這是國家圖書館在2018年歸還鐵琴銅劍樓的書籍。2002年國家投入巨資,由財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國家圖書館建立并承辦了“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共推出古籍善本1300種左右,其中鐵琴銅劍樓入選版本占整個再造善本的六分之一。


古里圖書館既是歷史傳承的延續,也是文保單位的活化與利用,還是人文的延續及象征。這個圖書館既服務于游客,也服務于整個區域的百姓,實現了公共文化與旅游的融合互促,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以鐵琴銅劍樓為中心,一條主客共享的藝術人文街區已經成型,逐步壯大。
作為鐵琴銅劍樓的負責人,在舉辦各類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值得分享?
古里全民閱讀開展得很早,也是卓有成效的。早在2010年就舉辦了第一屆“書香古里閱讀節”,古里閱讀節最大特色就是依托鐵琴銅劍樓的人文魅力,以此為平臺,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閱讀節活動,戰略聯合中國閱讀學研究會、中國詩歌學會朗誦演唱委員會、江蘇省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等各類專業機構,授予了古里鎮“華夏書香之鄉”“中國朗誦藝術基地” “江蘇書旅融合先行區”等榮譽,聯合國內主流出版社,發布閱讀關鍵詞、舉辦朗誦藝術節等活動,全民閱讀活動深深地在古里扎根,鐵琴銅劍樓猶如文化強磁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來此觀摩體驗,古里鎮以書為媒介,不斷拓展書的內涵與外延,有力地促進了書和旅游的融合互促。
在您眼中,如今的蘇州人有著什么樣的閱讀主張,這座城市又有著怎樣的閱讀現象?談談您對閱讀的理解與期許。
全民閱讀在這紛繁及快節奏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我有三個閱讀的看法,一是分類閱讀,書籍種類繁多,一定要選合適的讀物來看;二是注重數字化閱讀,善于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閱讀;三是閱讀興趣的培養。例如鐵琴銅劍樓就是感受古代全民閱讀的絕佳承載地,培育滋養讀書的力量,推廣好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