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海 楊桂強 歐陽永貯
(梧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廣西 梧州 543300)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長期以來以使用農藥作為實現糧食和果蔬高產、高品質與高收益目標的重要手段,但部分種植戶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存在過量施用、濫用農藥的行為,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也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梧州地處桂東地區,具有六堡茶、優質蔬菜、砂糖橘、遲熟荔枝、龍眼、粉葛等眾多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2021年蔬菜水果種植面積168440hm2,產量達414.17萬t,是廣西農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的重要供應基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確保健康消費、推動梧州市農產品出口貿易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產品生長周期短,且在生長時段之中,常會遇有多樣的病蟲威脅。培植種植業產品時,必須多次施加農藥。施加農藥以后,間隔很短的時段就會收割,帶來藥量殘留。不適宜地添加藥量,導致殘存下來的藥量超標,傷害人體健康。本文就梧州市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及存在問題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和依據當前國內外食品安全新形勢,提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的策略措施。
農藥殘留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隨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檢測技術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近年來,梧州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農殘監測工作。2017—2021年,對全市種植業產品開展農殘色譜定量監測,每年平均檢測果蔬樣品數量約2500批次,檢測各類農藥參數58種,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及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標準及指令判定,其平均合格率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2017—2021年種植業產品農殘監測合格率
如圖1所示,按照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判定,2017—2021年全市農藥殘留檢測平均合格率分別為98.32%、97.39%、97.89%、99.13%、99.00%,介于97.39%~99.00%,總體來看,2017年以來合格率水平在98%左右波動,3a以來的合格率則呈輕微上升態勢,但整體上基本趨于穩定。
但按照CAC及日本、歐盟、美國、韓國等相關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標準或指令,平均合格率水平則有著較大變化,變化范圍在60.89%~99.69%,總體上看,除韓國標準外,按CAC及日本、歐盟、美國標準合格率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差別較大,其中按照歐盟標準的合格率水平下降最大,最低的合格率在2021年降低至60.89%,最高的2017年僅為90.9%;而按照韓國標準,2017—2020年合格率水平則略有上升;顯然,2021年按照上述5個國家和組織的標準合格率水平均有顯著下降,除按CAC標準降幅略小,其他降低至60.89%~71.44%,與依據我國標準判定的合格率差距達26.00%~36.00%。
2017—2021年開展梧州市果蔬農殘風險監測,對聯苯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腐霉利、丙溴磷、多菌靈、啶蟲脒、苯醚甲環唑、阿維菌素、噻蟲嗪、吡唑醚菌酯、氯吡脲、嘧霉胺、吡蟲啉等45種各種(類)常規農藥殘留量進行監測[1],其農殘檢出及超標情況如圖2、圖3所示。

圖2 各種(類)農藥殘留檢出情況

圖3 各種(類)農藥殘留超標情況
如圖2所示,統計5a來檢出次數最多的前13種農藥品種,分別是氯氟氰菊酯、苯醚甲環唑、腐霉利、三唑酮、啶蟲脒、百菌清、氯氰菊酯、丙溴磷、多菌靈、聯苯菊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甲氰菊酯,分別檢出321、308、223、150、130、94、82、66、54、48、38、38、14次,檢出率分別為8.02%、7.70%、5.57%、3.75%、3.25%、2.34%、2.05%、1.65%、1.35%、1.02%、0.95%、0.95%、0.35%;其中,氯氟氰菊酯、苯醚甲環唑、腐霉利檢出次數最多,分別檢出321、308、223次,檢出率分別為8.02%、7.70%、5.57%。
如圖3表明,統計所有超標的農藥品種(包含了上述13種農藥),超標次數最多前3種農藥是氯氟氰菊酯、丙溴磷、腐霉利,分別超標19、13、12次,超標率0.48%、0.33%、0.30%。顯然,檢出次數多農藥品種會增加超標概率,但檢出次數與超標次數并非線性相關,檢出次數多則說明該種類農藥使用的廣泛和普遍性,如殺菌劑苯醚甲環唑檢測次數達308次,僅少于氯氟氰菊酯,但其殘留量多數在我國標準限量范圍之內,僅超標6次,超標率為0.15%,超標率并不高。
2017—2021年全市農產品例行(風險)監測檢出水胺硫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樂果、甲胺磷、治螟磷、甲基毒死蜱、氟蟲腈、甲基異柳磷、克百威等果蔬禁限用農藥10種,共檢出126次,各種農藥檢出比例分別為0.79%、65.08%、19.45%、2.38%、1.59%、0.79%、0.17%、1.59%、2.38%、3.17%,其中毒死蜱、三唑磷檢出次數最多,分別占65.08%、19.45%,占所檢出的禁限用農藥總數的84.15%;克百威、甲基毒死蜱各檢出4次,占3.17%;氧化樂果、甲基異柳磷各檢出3次,占2.38%;甲胺磷、氟蟲腈各檢出2次,占1.59%;水胺硫磷、治螟磷各檢出1次,占0.79%;如圖4所示。

圖4 禁限用農藥檢測情況
2017—2021年梧州市農產品例行(風險)監測檢出的禁限用農藥,既有甲胺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化樂果等高毒、高殘留品種,也有毒死蜱和三唑磷近年來在果蔬上限制使用的農藥,經過對檢出的全部禁限用農藥的追溯和調查分析,原因如下。
克百威、氧化樂果、甲胺磷的殘留,并非直接施用這些農藥造成,主要是生產上分別使用丁硫克百威、樂果、乙酰甲胺磷,因其產生的降解或代謝產物生成了克百威、氧化樂果、甲胺磷,而樂果、丁硫克百威、乙酰甲胺磷這3種農藥在2019年8月1日起禁止果蔬使用前,在梧州市廣泛應用,尤其是丁硫克百威,一直以來在全市柑橘產區有90%以上種植戶都曾有過使用經歷,用于對柑橘銹蜘蛛、潛葉蛾、蚜蟲、蚧殼蟲等害蟲的防治;果蔬限用農藥毒死蜱和三唑磷占全部檢出果蔬禁限用藥的80%以上,尤其是毒死蜱2016年12月31日起禁用前也是梧州市在蔬菜害蟲防治上推廣使用的主要品種,因為種植戶習慣性使用以及禁用農藥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小部分生產者對限用農藥的管理規定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意識到蔬菜已禁用而繼續使用;部分種植戶的違規使用,如高毒高殘留的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等違規用于果蔬害蟲防治;一些常規農藥中存在禁限用農藥的隱性成分,如岑溪某蔬菜基地使用了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害蟲,在該基地抽檢蔬菜樣品中卻檢出含有0.03mg·kg-1氟蟲腈殘留。
常規農藥抽檢超標原因:各種植戶的農藥安全使用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不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造成一些生產種植者不科學合理和規范用藥,如存在超劑量使用、超范圍使用、噴施次數過多以及安全間隔期不夠等現象;農業部門技術宣傳指導和監管服務不到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少數生產者使用農藥沒有注意生產環境條件差異而按照正常情況用藥和采收造成超標,如2020年4月曾在梧州市某個蔬菜大棚基地空心菜檢出苯醚甲環唑嚴重超標(殘留量達20.72mg·kg-1),原因是該種植戶沒有意識到在干旱和密閉環境的塑料大棚內,農藥自然降解比露地栽培要慢得多,因此造成在農藥安全間隔期過后其殘留依然嚴重超標,影響質量安全。
農殘最高限量標準是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加強食品中農藥殘留風險管控的重要技術手段,梧州市農產品例行(風險)監測合格率對照CAC及日本、歐盟、美國、韓國等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標準或指令國合格率水平偏低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食品安全標準與上述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腐霉利我國標準(10mg·kg-1)與歐盟標準(0.01mg·kg-1)差距非常明顯,在草莓上相差上千倍,在其他果蔬上也相差數十至數百倍;而美國標準則是要求更嚴的不得檢出;2021年梧州市普遍使用的吡唑醚菌酯、啶蟲脒、噻蟲嗪、苯醚甲環唑、氯氟氰菊酯等這些常規殺蟲殺菌劑檢出次數較多,雖然未超我國限量標準但不符合韓國、歐盟、日本、美國等其他國家和組織相關標準要求,從而降低了整體合格率水平,顯然這對于梧州市有出口需求到上述相應國家的農產品生產企業來說,僅依據我國標準檢測合格還是不夠,必須重視和關注出口國的技術標準要求,并在生產用藥方面綜合考慮和科學應對。
由于梧州市地處桂東,氣候適宜,農產品種類繁多,復種指數較高,一年四季果蔬飄香,農產品供應量大,但鑒于技術人員和經費所限,在農產品風險監測仍以規模化基地、認證基地、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主,對于規模較小的基地及普通種植散戶等仍然還難以全面覆蓋,抽檢樣品覆蓋范圍仍未夠廣泛;此外在農產品抽樣方面,特別是農產品貯藏和運輸環節抽檢樣品比例方面仍然偏少,監測力度仍然有待加強。
3.1.1 強化對禁限用農藥的監管
積極貫徹執行國家最新禁限用農藥政策措施,在全市各縣(市)、區,各鄉鎮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和追溯體系,對當前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甲拌磷等18種高毒農藥嚴格按照3個“100%”要求全部實施高毒農藥經營電子臺賬、身份證登記購買和來源追朔制度,做到管理規范、實名登記、電子記錄溯源;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農資執法打假力度,加強對常規農藥質量監督抽檢,嚴格查處非法添加高毒成分等的假冒偽劣農藥,確保安全優質高效的農資供應和農業投入品的質量。
3.1.2 加大禁限用農藥替代品種的宣傳普及推廣
針對近年來國家對毒死蜱、三唑磷[2]以及樂果、丁硫克百威、乙酰甲胺磷等果蔬上限制使用[3],同時又是梧州市應用極為廣泛使用量大的的農藥品種,積極推廣應用一批適合替代的生態高效、綠色環保型農藥品種,如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阿維菌素、噻蟲嗪、吡蟲啉、辛硫磷、菊酯類等,此外各農業主管、生產及經營等部門要未雨綢繆做好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滅線磷、甲拌磷等在2024年9月全面禁止銷售使用后的替代新品種的示范應用推廣等工作。
3.1.3 加強對GB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新標準的宣貫實施
GB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是目前我國最為全面的食品中最大農藥殘留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564種農藥在376種(類)食品中10092項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特別是禁限用農藥品種新增和修訂的限量標準覆蓋面擴大到禁限用范圍涉及到的所有農產品[4],對梧州市農業生產、規范科學合理用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出口貿易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全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該標準的宣傳解讀和標準培訓指導工作,特別是針對新增農藥品種和調整的限量標準,加強用藥監管,及時調整例行(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方案,督促生產者掌握農藥限量標準新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做好質量內控和風險研判,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3.1.4 充分了解掌握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標準及其變更動態
對于梧州市六堡茶、柑橘、優質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中具有出口農產品備案基地或外向型農業企業組織,在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掌握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標準并及密切關注其更新動態,特別是對于當前梧州市一批廣泛應用而農殘限量標準與國際和其他國家標準差異較大的農藥品種,如腐霉利、吡唑醚菌酯、啶蟲脒、噻蟲嗪、苯醚甲環唑、多菌靈、氯氟氰菊酯等,做好用藥管控,并結合本企業實際科學應對,預防出現我國檢測合格而國外超標情況,影響外貿經濟發展。
3.2.1 加強監測體系建設,提高監測水平能力
積極推動各(市)縣開展機構“雙認證”及鄉鎮監管示范站建設工作,健全和完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體系,充分發揮好市、縣(市)及鄉鎮三級監測體系網絡作用,加強對GB2763-2021標準所配套檢測新標準、新方法的技術培訓,同時針對種植業產品當前酶抑制法快速檢測技術的局限性,推行膠體金免疫快檢技術,尤其是應用膠體金免疫快檢技術檢測豇豆中的叱唑醚菌酯、滅蠅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常規農藥,不斷提高檢測服務水平能力,為保障全市農產品安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3.2.2 推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和鄉鎮網絡化監管制度落實
積極引導、督促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貫徹落實好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鄉鎮網絡化監管,重點從供灣區和出口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抓起,根據農產品品種、規模、數量及銷售等相關情況,加大抽檢覆蓋面、品種數量、抽檢頻率,以及加大對“三前”環節特別是運輸過程環節的抽檢和小農戶的抽檢比例,提高檢測效能,提升監管質量,確保產品安全。
3.2.3 加強專項監測,做好產業技術指導服務
對梧州市在國家和省級專項監測和監督抽檢中發現存在問題的主要果蔬品種、農藥種類,有針對性開展專項監測和技術指導服務,重點加大對六堡茶、砂糖橘、直供灣區名特優果蔬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支持,特別是在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產地環境質量監測等方面的支持服務,確保及時排除產業發展質量安全風險隱患,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梧州市綠色農業發展,采用各種形式和扶持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和促進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大力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農業生態綠色和標準化生產等各項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措施,鼓勵支持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
我國農藥殘留的現狀由于長期受農產品短缺的困擾,我國的農業生產體系是在追求農產品數量增長目標的慣性下發展起來的,重量不重質的盲目擴大,已不能滿足人們以安全、健康、營養為核心的品質追求。因此,農藥多樣化、病蟲害抗藥性、違規使用禁用限用農藥、土壤污染、水質污染等引起的藥物殘留都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通過調查施藥情況,加強梧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能力的提升,掌握農殘現狀,并研究其農殘超標的原因,總結提出了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