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懿珊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如何直接關系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和人民的富裕。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問題,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提高耕地產能。然而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推進,農業發展會受到一定影響,農業的競爭最終會以效率競爭來呈現,農業生產效率的高低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1]。農業生產作為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不能簡單的根據產值高低來評判,也不能根據生產投入量來測量,需要綜合考量農業生產的要素投入和產出,從而綜合評價農業經濟生產效率。本文根據已有文獻資料,運用DEA分析方法分析了10a來煙臺市農業生產投入要素的效率,具體測算出本市中11個縣市區農業生產的綜合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以期為提高煙臺市農業生產效率提供科學依據[2]。
DEA方法由運籌學家A Charnes,W W Cooper和E Rhodes提出,是種不需對數據進行處理,能夠處理多投入多產出的有效測算農業生產效率的方法。DEA方法是一種評價相對效率的重要方法,主要是用于評價相同類型的多投入和多產出的某個單元是否有效的統計方法。通過使用DEA模型,可以對投入產出要素的綜合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進行評價,計算純技術效率,利用技術效率與純技術效率之間的關系,推算出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指各決策單元是否有效利用了生產技術,并且使產出最大化,該數值表示投入要素在使用上的效率[3]。本文采取DEA中的BCC模型來分析測算。在規模報酬可變的情況下,假設再生產中存在n個評價對象,每個評價對象是一個決策單元,其中有m項要素投入和n項產出,基本結構如下:
(1)
(2)

本文使用數據來自2010—2019年《煙臺市統計年鑒》,整理了煙臺市中11個縣市區10a來的部分投入要素。秉持著客觀性的原則,選擇的測算農業生產效率的指標分為投入和產出2類。投入指標有農業機械總動力、農作物總耕地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3項,產出指標為糧食總產量。其中,農業機械總動力的投入是指作用于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各種機械動力的總和;耕地面積是以農作物全年播種面積來計算,包括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的面積;有效灌溉面積是以配備灌溉工程和設備,以及可以正常灌溉水田面積的總和[5]。
使用DEA分析軟件對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若效率值為1,則表示該縣市區農業生產效率有效;若效率值小于1,即為無效。根據實證結果,煙臺市11個縣市區歷年農業生產效率值均值統計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萊州市在2010—2019年的效率值為1,說明該地區的農業生產綜合效率最高,一直處在DEA有效狀態,這表明萊州市在最近10a的農業生產效率較高,技術方面也達到了最優配置。萊陽市在2014年和2017年的農業生產綜合效率值也為1,處在DEA有效階段,并且在其他年份的農業生產綜合效率值雖然不等于1,但其值都大于0.8,接近DEA有效狀態。由此看來,該地區環境和資源較好,經濟發展迅速,在農業生產水平方面有較高優勢。
由表1可知,芝罘區的農業生產綜合效率最低,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而高于均值的縣市區有5個,從高到低依次是萊州市、萊陽市、海陽市、龍口市、招遠市,其余的6個縣市區均低于平均水平。這5個農業生產綜合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城市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比較迅速。芝罘區、牟平區、福山區、萊山區這4個地區的農業生產綜合效率低,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效率低,農業經濟不發達。
在投入要素和規模制約沒有影響的情況下,根據DEA的基本原理,純技術效率是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所產生的生產規模水平。由表2可知,農業生產技術效率最高的地區是芝罘區和萊州市,二者的技術效率值均為1,則表明技術效率有效,說明這2個地區技術投入所達到的產出效率最優。要想在此基礎上提高生產水平,只需添加新的投入要素或者減少產出要素。其次是龍口市和海陽市的農業生產技術效率比較高,均高于平均水平,而低于平均水平的有2個城市,分別是牟平區和福山區。這兩地的農業技術條件差,農業生產效率較低。且由此發現,相比綜合效率的有效性,技術效率有效的地區更多一些,尤其是芝罘區的綜合效率無效,而技術效率有效,說明芝罘區的綜合效率無效不是技術投入這個因素引起的,而是因為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率低。萊州市和萊陽市在2014年的技術效率值為1,達到DEA有效,說明在2014年中其農業技術投入水平很高。

表2 2009—2018年煙臺市純技術效率分析
判斷一個城市的農業生產是否在最合適的生產規模下生產的,就要看其農業生產規模效率,規模效率值越大說明規模越適合。由表3可知,農業生產規模效率最高的縣市區是萊州市,其規模效率值等于1,處在DEA有效狀態。芝罘區的農業生產規模效率值最低,而該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效率有效,由此證實了芝罘區農業生產綜合效率低是由規模效率水平低引起的。招遠市的農業生產規模效率值在2010—2019年都為0.99,十分接近1,說明該地區的DEA接近有效狀態,規模化經營方面較強。由表3可看出,與純技術效率的平均水平相比,煙臺市整體上規模效率偏高,高于規模效率平均水平的縣市區有8個,分別是牟平區、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和海陽市。芝罘區距離DEA有效狀態還很遠,應該進一步提高規模經營水平。

表3 2010—2019年煙臺市農業生產規模效率
綜上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煙臺市的農業生產效率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農業生產過分依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農業機械動力,造成各縣級單元發展不均勻。2014—2017年大部分縣市區的綜合效率值呈持續或波動增長的趨勢,說明農民增收、農業增產整體上有所改善。芝罘區的農業生產規模效率低,而該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效率有效,說明農業生產綜合效率低是由規模效率水平低引起的。但煙臺市整體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率水平較好,而純技術效率無效的縣市區較多,因此技術是影響該地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應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擴大農業科技的投入,并優化農業人力資源配置,為農業生產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條件[6]。這就要求煙臺市政府擴大各個縣市區的農業科技的投入,優化財政支農的結構體系,增強農業科技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農業機械水平,為提升煙臺市農業生產技術提供綜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