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銳康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畜產品的成本控制向來都是畜牧業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生產成本分析,是在控制成本、預算成本的基礎上,學習和發展現代化肉牛養殖的重要板塊之一。所以,運用科學的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對提高養殖業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在肉牛市場面對機遇和挑戰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成本分析,結合實證分析,對TS牧業養殖成本的情況進行分析。以期幫助肉牛養殖提高競爭優勢,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圖 1回歸結果
從生產成本總變動趨勢來看,肉牛的生產成本呈先略微波動后快速上漲的態勢。2009—2011年,在3a內生產成本有波動,但是在2600~2700元/只區間存在波動。2011—2018年,由2011年的2646.05元/只增長到2018年9310.52元/只。總體上漲6664.47元/只,年平均增長額達到952.07元/只,增長3.51倍。近10a來TS牧業平均生產成本為5024.83元/只。
從生產成本結構來看,主要有2部分,分別是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總體情況可以分析出人工成本、物質服務費和生產成本波動大致接近。2009—2011年略微波動,2011—2018年快速增長的趨勢。
數據情況上,物質與服務費用由2009年的2209.68元/只上漲到2010年的2243.13元/只,又由2010年的2243.13元/只下降到2011年的2198.07元/只。2011—2018年物質服務費用不斷上漲,由2198.07元/只上漲到8351.58元/只,7a間總增長額達到6153.51元/只。平均增長額為4366.12元/只,平均每年上漲10.52個百分點,增長了3.7倍,2018年達到頂峰。人工成本,前期增長速度較為緩慢,2009—2014年增長趨于穩定,2014年后增長速度較快,2014—2018年,總體上漲515.46元/只,增長2.16倍。2018年達到最高。
從生產成本構成比重上可以看出,物質服務費用遠遠高于人工成本占比。2011年后兩者占比逐漸呈反比例,2018年物質服務費甚至占比達到89.70%,而2018年人工成本占比只有10.30%。可以看出,在肉牛養殖中,生產成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物質與服務費用。
總態勢上來說,直接費用整體呈上漲趨勢。具體數據上來看,仔畜費從2009年1167.59元/只,上漲到2018年6516.70元/只,平均增長額594.35元/只,平均每年上漲9.12個百分點。其他費用由2009年56.57元/只上漲到2018年343.25元/只,平均上漲165.40元/只,平均每年上漲11.11個百分點。飼料費由2009年985.52元/只下降至2010年938.08元/只,由2010年上漲到2015年1435.42元/只,2015—2018年在1400~1500元/只區間波動,2015—2018年趨于穩定,整體上漲659.17元/只,平均每年上漲73.24元/只,整體上漲5.58倍。相比仔畜費,飼料費的上漲較為緩慢是因為糧食價格波動較小。
其他費用變動對物質與服務費用的影響較小,其他費用占比很小,最高僅達4.11個百分點。所以物質與服務費用的研究重點需放在仔畜費和飼料費上,仔畜費和飼料費歸類為直接費用,相加比例達到90%以上,最高比例在2009年達到97個百分點。
在企業的肉牛養殖過程中,人工投入主要來自雇傭工人,影響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為勞動日工價,2009—2010年勞動日工價上漲緩慢且有所波動,2013年以后勞動日工價上漲快速。勞動日工價總體上漲達到2.87元/日/頭,平均增長額達到3.66元/日/頭。人工成本總體上漲2.16倍。
本文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更深入地找出相關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相關結論,有針對地尋找TS牧業生產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
為了更全面地研究TS牧業成本的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據前文的研究選取了被解釋變量與多個解釋變量。由于反映成本情況的代表是生產成本,所以將肉牛養殖生產成本作為被解釋變量(Y)。從實際生活中來講,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非常多,依據研究可以看出,總成本的構成比重中,人工成本平均比重為14.17%,仔畜費平均占比為64.74%,飼料費平均占比為31.67%,而其他費用的平均占比只有3.59%。所以選取人工成本、仔畜費、飼料費這3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
最終選定3個項目,作為變量的設定。X1為仔畜費,X2為飼料費、X3為人工成本。其中飼料費指的是與飼料相關的所有費用的總和。
2.2.1 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國家數據庫National Data(http://data.stats.gov.cn)、《2009—2018年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統計年鑒》、《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
2.2.2 數據處理方法
從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的單位可以看出,生產成本、仔畜費、飼料費、人工成本的單位都為元/只。原始數據的單位都相同,所以并不需要標準化處理。
2.3.1 模型建立
前文中定義被解釋變量(Y)生產成本,解釋變量為X1仔畜費,X2飼料費、X3人工成本。即:
生產成本(Y)=F(X1仔畜費,X2飼料費,X3人工成本)
也可表示:
Y=β0+β1X1+β2X2+…+βiXi+δ
式中,β0是回歸方程的常數項;βi為敏感系數(i=1,2,3),表示當只有一個解釋變量發生變化且其他解釋變量保持不變時,受一個變量變化影響生產成本(Y)的平均變動;δ表示隨機誤差,服從正態分布。
2.3.2 模型檢驗
樣板觀測值Y與估計值的殘差反映了樣本觀測值與回歸直線之間的偏離程度。而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就是讓擬合的直線使得殘差平方和達到最小,由此為準則來確定X與Y之間的線性關系。使用Eviews 10.0軟件引入全部變量。多元線性回歸模型OLS估計的回歸結果如下。
2.3.2.1 R2檢驗-擬合程度檢驗
根據EViews計算得出的結果可以看出,R2(R-squared)擬合優度值為0.999987,調整后的R2(Adjusted R-squared)為0.999981。說明擬合程度數值較高,為99.99%。該回歸方程能夠檢驗的變量部分越多,擬合程度越高,回歸效果明顯。
2.3.2.2 F檢驗-總體顯著性檢驗
計算結果顯示,統計量的相伴概率Prob(F-statistic)表示的值為0.000,方程總體變量之間線性關系明顯。
2.3.2.3 t檢驗-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
從EViews 10.0計算的結果顯示,X1仔畜費、X2飼料費、X3人工成本這3個對應點t檢驗分別是0.0000、0.0000和0.0025。檢驗概率都小于顯著性水平α=0.05。表明這3個變量都通過了t檢驗,模型效果比較好。
2.3.3 模型評估結果分析
通過上述檢驗分析,所有變量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方程的顯著性水平也較好,所以該模型通過了統計檢驗,可以得出回歸方程:
Y=(-1.11E-10)+0.820665X1+0.112962X2+0.079922X3
從回歸模型分析結果看,系數絕對值代表了影響被解釋變量(Y)程度大小。對生產成本(Y)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仔畜費(X1)>飼料費(X2)>人工成本(X3)。
仔畜費(X1)對于生產成本(Y)的影響達到了0.0000極其顯著的水平,仔畜費的系數為0.820665,反映了若仔畜費每增加1個單位,生產成本就會上升0.820665個單位。
飼料費(X2)對于生產成本(Y)的影響也達到了0.0000極顯著的水平,其系數水平為0.112962。反映出若飼料費的投入每增加1個單位,生產成本將會增加0.112962個單位。
人工成本(X3)對于生產成本(Y)的影響達到了0.0025比較顯著的水平,系數水平為0.079922,反映出如果人工成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產成本將會增加0.079922個單位。
仔畜費從2009年的1167.59元/只,上漲到2018年的6516.7元/只,平均增長額594.35元/只,平均每年上漲9.12個百分點。仔畜費平均占比64.74%。仔畜費的上漲快速而且上漲幅度很大,是因為近年來牛肉供不應求,牛肉價格高,養殖肉牛的企業和農戶增多,導致仔畜的供不應求。另外,仔畜的生產技術較為落后、效率低,且仔畜的折損率很高,導致生產仔畜的費用居高不下。同時,仔畜費的波動與當地肉牛的存欄量與出欄量也有關系,新疆地區的肉牛品種優良,導致仔畜向疆外出售增多,價格居高不下,仔畜費增加速度快,且上漲幅度大。總體上漲3.7倍。
飼料費由2009年的985.52元/只下降至2010年的938.08元/只,又上漲到2015年的1435.42元/只;2015—2018年在1400~1500元/只波動,2015—2018年趨于穩定,整體上漲659.17元/只,平均每年上漲73.24元/只。飼料費的上漲較為緩慢是因為糧食價格波動較小。國家宏觀調控下,糧食的價格比較穩定,所以2015年后飼料費用趨于穩定,但是在肉牛的飼料中玉米、豆粕、棉殼等糧食飼料具有重要的影響,造成飼料費未來走勢具有不確定性。
影響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為勞動日工價,2009—2010年勞動日工價上漲緩慢且有所波動,2013年以后勞動日工價上漲快速。勞動日工價總體上漲達到2.87元/日/頭,平均增長額達到3.66元/日/頭。人工成本總體上漲2.16倍。人工成本上升和我國人口紅利慢慢減小、社會保險健全、勞動力相對緊缺、人口老齡化、國民經濟快速的發展有關,這些因素導致用工成本上升,勞動日工價上漲快速。
對TS牧業養殖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生產成本的結構與比重變化分析,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更深入地找出相關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等,通過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根據養殖業發展現狀的分析顯示,新疆因為地域和民族傳統原因,人均牛肉消費量在不斷上升,對于肉類的需求市場在擴大。TS牧業的養殖規模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從2015年的331頭擴大到2018年的557頭。規模化養殖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總成本分析,從生產成本總變動上的趨勢來看,肉牛的生產成本呈先略微波動后大幅度增長的態勢。在構成生產成本的項目中,仔畜費占生產成本平均比重最大,占比高達64.74%,其次是飼料費,占比達到31.67%,最后是人工成本,占比為14.17%。因此,關于總成本控制方面,這3個項目對成本控制帶來的影響最大。尤其是仔畜費的增長,整體上漲達到了5.58倍。人工成本上漲比較迅速,總體上漲2.16倍,飼料費的上漲相對于這2項來說,上漲速度較緩。
4.2.1 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加大財政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
牛肉價格的巨大波動會對肉牛養殖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牛肉價格,對于養殖企業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大對養殖業的補貼,對刺激經濟和養殖戶、養殖企業的增收具有良好的效果,還可以提高養殖業的積極性。加強服務性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及時發布市場變動的信息,合理引導養殖企業的生產行為,合理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同時,養殖企業也需要轉型,將傳統的農牧業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進行結合,轉型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就需要政府扶持。同時,將一些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與產業結合往往需要政府進行牽頭。許多養殖業企業在規模化過程中,存在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政府部門應多加關注,幫助企業拓寬資金來源,加強支持力度。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傳統農牧業與現代服務業結合,加速信息的流動,可以加強產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助實現共贏,如“互聯網+”促進優質牛肉的出售、刺激消費者對優質牛肉的購買。
健全牛肉質量安全的監管,牛肉的消費數量越來越大,牛肉的質量安全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國外牛肉具有等級劃分和眾多養殖標準值得學習。牛肉的等級劃分不但可以提升企業效益,而且有利于市場發展,不會出現逆向選擇,消費者也能食用安全健康的牛肉。在飼養過程、加工環節進行監管,防止牛肉流通過程之中品質下降以及肉質污染。加大懲罰力度,對于違法企業和不法商販重拳出擊,鼓勵養殖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4.2.2 加大育種投入,拓寬優良仔畜來源
根據生產成本分析,仔畜費占生產成本比重排名第1,平均占比為64.74個百分點;在影響程度上反映出若仔畜費每增加1個基本單位,生產成本就會上升0.820665個單位,也就是說,仔畜費下降1個單位,生產成本也會同樣下降0.820665個單位。所以,拓寬優良仔畜的來源,對降低生產成本有著非凡的意義。近年來,由于新疆肉牛品種優良、肉質好,仔畜流失嚴重,導致本地區仔畜費連年上升。投資仔畜繁育項目,既保證了有足夠優良仔畜數量,還可以增加收入,對企業未來長遠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仔畜的生產是肉牛產業的源頭和基礎,而仔畜的培育是肉牛生產的源頭,掌握了仔畜的培育就掌握了肉牛的基礎,在市場上也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對于大型養殖企業來說,建立繁育基地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運用生物科學技術,將國外優質品種與本地區肉牛雜交可以提升肉牛的整體效益。優質的品種不但可以提高產肉率,還能較好地適應本地的環境、提高肉牛免疫力。許多散養的農戶,肉牛品種雜亂不堪、肉質參差不齊,養殖企業可以固定養殖品種,打造品牌效應,提高整體質量,便于管理,提升企業產品的整體效益。
4.2.3 保證充分飼料供給,廣泛開發飼料資源
根據生產成本分析,飼料費占生產成本比重排第2,平均占比達到31.67%;在影響程度上反映出若飼料費的投入每增加1個單位,生產成本將會增加0.112962個單位。雖然糧食價格趨于穩定,但是對大規模養殖來說,充足的飼料供給是養殖肉牛的保障。許多大型養殖企業,與當地農戶簽訂生產合同,讓當地農戶種植玉米、棉殼、豆子等,專門作為飼料供給,以保證肉牛的飼料供給質量,同時還可以降低飼料費成本。還有一些養殖企業,采用一條龍養殖模式,農業牧業相結合發展,從飼料來源上降低成本。企業承包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專門為肉牛飼養作針對性農業生產,從而降低成本。同時,科學的養殖也同樣重要,合理配置飼料在不同階段搭配不同比例的飼料。科學精準測量每頭牛所需要的營養,不能對飼料造成浪費,或者飼料投放不合理。過多的飼料會讓肉牛產生疾病;過少的飼料會加長生產周期,造成企業損失。在安全的檢測下,可以運用大量農作物副產品、食品工業下腳料,將其進行工業處理轉化成飼料來源,實現雙贏。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節約飼料費支出。
4.2.4 運用機械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
根據生產成本分析,人工成本占生產成本比重的第3名,占比達到14.17%。從人工成本的總體趨勢上來說,人工成本一定會不斷上漲。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慢慢減小,社會保險健全、勞動力相對緊缺、人口老齡化、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等,導致用工成本上升,勞動日工價上漲快,招工會越來越難。中國先進的養殖小區通過對圈舍的改造,引入機械自動化,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企業降低人工成本,解放人力資源。將人工成本的費用節省下來,可以作為科研費用。機械自動化還可以對肉牛的情況進行監測,可以通過設備檢測對肉牛的實時狀態進行觀察分析,如有疫病情況可以提早發現,及時止損。
同時對于企業飼養人員來說,提高文化素質必不可少,高素質人員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要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建立合理的獎懲措施,提高整體用工效率。
4.2.5 充分發揮區域特色,拓寬產業鏈
各個地區由于自然資源的差異,產出的產品質量差距較大,正所謂“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新疆區域對于肉牛的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自身特色,區域內的企業應該聯合發展區域優勢,政府加強區域產業發展的規劃與設計,借鑒國內外先進區域發展模式。建設地區特色市場,加強產品的流動渠道。
新疆區域在牛肉出口方面具有優勢,通過“一帶一路”與他國對接銷售市場,與國內牛肉加工企業聯手,促進牛肉出口。按照牛生長的差異,梯次劃分牛肉品質,通過精細的牛肉分割和加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利用社交媒體廣泛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