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明
由于在以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相對較為輕視,雖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建設成就,但是也引發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考慮到礦產資源屬于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可以預測的是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的礦產資源的供應不可或缺,也就意味著探礦工程將會持續進行。由于探礦工程對于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較為明顯,例如對于周邊區域水資源的污染或者是其他生態鏈的影響等。通常采礦區域周邊環境相對較為惡劣,且會出現各種類型的污染問題。通常探礦工程結束之后,還會殘留較多污染物,其中蘊含大量有害物質,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進一步加劇。因此圍繞探礦工程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至關重要,從而制定有效的保護策略,在保證礦產資源開采充足的情況下,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在經濟不斷增長的今天,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而在前期發展過程中,所開采的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地層淺部,由于以往發展過程中對于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和開發,使得該區域的礦產資源逐漸呈現枯竭的狀態,因此今后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逐漸以地層深部區域為主。在此發展趨勢之下,就需要重視探礦工程各方面的更新目的在于不斷提高探礦工程,以保證礦產資源的開發力度。但是考慮到探礦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使得礦產資源開采和環境保護之間表現出的矛盾越發的明顯。若在進行探礦工程實施過程中,缺少對于環境破壞相關問題的重視,隨著探礦工程的持續進行,勢必會引發更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這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沖突。并且得益于探礦領域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的探礦規模以及所涉及的范圍都在持續擴大,雖然在技術層面能夠實現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但是就環境保護層面而言,需要持續進行改善,追求環境保護和探礦工程之間的協同發展,逐漸消融二者之間存在的矛盾沖突。
通常在進行探礦工程作業過程中,會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以下是關于所產生的影響的詳細分析。首先,探礦工程的進行會對土地資源形成較大的占用,如果涉及到農業生產,土地資源,必然會導致農作物產量的下降。并且在進行開展過程中,還會對土壤,植被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隨著開采的進行,還會陸續產生較多的灰塵,形成大氣污染,對于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探礦工程會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致使泥石流災害概率的增加。用于探礦工程的進行需要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而這些機械設備的運作,必然會產生較多的噪音,形成噪音污染。由此可見,探礦工程對于環境的影響,表現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
2.1.1 大氣污染
揚塵是探礦工程開采過程中的主要產物之一,部分施工單位在進行探礦過程中,為針對揚塵采用相應的抑制措施,會導致周邊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的快速增長,引發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除此之外,還會產生部分有毒有害氣體,對于施工現場人員的健康會形成威脅,并且會逐漸向四周擴散。長期從事探礦工程的人員,由于缺少對于有毒氣體重視,表現出較高的肺部疾病發病率。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也有因探礦工程引發的空氣污染事故,例如川東中石化天然氣做這項目出現的硫化氫泄漏,直接威脅周邊環境以及人群的生命安全。因此重視探礦工程所引發的大氣污染的有效處理,至關重要。
2.1.2 水系污染
探礦工程引發的水污染問題,主要是指期待施工過程中會涉及到較多水資源的使用,同時產生大量的廢水,而部分廢水在未經科學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入河流水系,導致稅資源嚴重污染。并且部分廢水還會流入地下水部分,直接對周邊的水系產生嚴重的污染。通常情況下,探礦工程所引發的水污染相對較為隱蔽,因此難以發現。并且在完成探礦工程之后,也會殘留大量廢水,這些廢水直接滲透到地下水系。探礦工程所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若被人群或動物吸收,都會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關于水污染的防治也至關重要。
2.1.3 噪聲污染
探礦工程所形成的噪音污染,主要來自于各種機械設備的運作聲音,噪聲污染的危害在于會導致人的聽力的損傷,甚至會誘發多種致癌,致命的疾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由于探礦工程普遍規模較大,涉及到的施工作業內容較多,因此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噪音覆蓋范圍相對較廣。除了對人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之外,對于周邊動物的生存也會產生干擾。首先,噪聲的存在會對人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人在睡眠狀態中受到噪音的刺激會出現多夢,睡眠質量下降的問題,進而對白天的學習和工作狀態產生負面影響。而造成了存在,還會對動物的聽覺,內臟以及視覺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損害,持續強度的噪聲甚至會對動物的日常行為產生影響,導致其失去自控能力,出現異常煩躁,甚至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動物的死亡。例如鳥類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下,會出現羽毛脫落,產卵率下降等現象。可見,探礦工程引發的噪聲污染,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頗大。
2.1.4 固體廢棄物污染
探礦工程所引發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主要是指工程結束之后產生的廢料,若未經處理隨意丟棄,對周邊植被以及土壤產生危害。直接后果是導致土壤酸堿性質的改變,引發植被死亡,土地肥力下降等。由此可見探礦工程對于自然環境產生的危害極為明顯,有必要轉變這種形勢,減少探礦工程對于自然環境產生的破壞。
探礦工程的進行同樣會對社會環境產生影響,這是因為探礦作業的施工環境相對較為惡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施工人員傷亡事件,并且時至今日仍舊存在不合法探礦工程開采作業的情況,這使得相關從業者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安全威脅。一旦發生事故,易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對于整個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極其不利。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部分單位在管理方面的不作為,以及有關責任人缺乏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現狀,也需要進行改進。
由于探礦工程會直接對地表土壤進行開采挖掘,因此較容易產生地表植被破壞問題。尤其是在探礦工程進行過程中所使用的一些重工業機器更是會對自然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例如部分挖掘痕跡會保留很多年。因此有必要從技術角度進行創新,來減少探礦工程對于環境產生的影響。例如使用一些綠色勘查技術較為可取。
由于探礦工程會對土地產生破壞,尤其是部分大型機械的使用,主要用于對土地深層的鉆孔以及挖掘,嚴重破壞當地的植被以及生態環境,因此盡可能使用便攜式或者是多功能設備,且選擇質量較輕的鉆具來減少對于地表結構的破壞,也可以創新更多的挖掘方式,減輕探礦工程給土地植被產生的負荷。
傳統的探礦工程作業十分追求效率,這也是盡可能選擇大機械進行作業的原因所在。通常會進行大面積的開采,自然會給自然環境產生較大的破壞。因此有必要針對開采技術進行創新,例如實用新型鉆孔技術。具體而言,是使用以孔帶槽的方式來實現優質化的作業。例如在針對地表程度以及地層結構進行探測過程中,可以使用淺鉆技術,針對巖心進行試探,從而避免深層開掘產生的嚴重破壞。再如一基多孔,指的是多個鉆孔在一個基臺進行施工,這種設計不僅能夠較好實現勘查技術規范要求的滿足,同時能夠實現施工對生態環境擾動和土地占用的減少,綠色勘查理念得到了較好落實。圖1 為一基多孔設計。

圖1 一基多孔設計示意圖
由于仍會涉及取芯鉆孔問題,因此在該領域有了新的技術的出現,如潛孔錘。如果在進行探礦施工作業過程中涉及到地下水,則應當針對地下水流方向以及周邊地下水位情況進行探明,若面對的地下水較為充足,一般使用防水型炸藥,避免因水的浮力而導致炸藥的倒置。并且關于炸藥的放置,需要針對其深度和位置進行精確控制,以保證爆破效果,也能夠確保探礦作業的完成質量。
礦產資源的開采時中受到經濟效益的約束,因此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十分追求效率。這就容易出現部分基礎性工作,為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就開始作業,可以說這種情況在現階段的探礦工程十分常見。尤其是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經濟效益和效率的追求更加明顯。因此無法避免部分地質勘察部門在進行探礦作業過程中,未針對礦產周邊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就直接作業的情況,這就容易引發較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因此,作為國家環保部門,有必要針對該種行為,進行嚴厲的監督和懲治,避免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在減輕探礦工程對于周邊環境影響的改革創新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要點。
探礦工程涉及到較多的要素以及系統性的工作,并且面臨的工作環境的限制,通常進行探礦工程作業,會面臨較為沉悶的工作環境,這使得部分管理人員容易出現懶惰,敷衍的工作態度,無法及時響應作業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的處理,導致整體工作效率的下降,嚴重影響探礦的精準性,對于后續的礦產資源開發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必須確保相關人員在工作態度方面的端正,準確執行各項作業制度和標準,認真對待探礦工程的每一項作業內容。
保持探礦作業過程中相關技術手段的持續更新,能夠盡可能縮減探礦工程對于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為后續的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帶來更多的效益收入。重視配套技術手段的定期更新不可或缺,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幫助探礦工程應對更加復雜的作業環境,減少干擾因素。在對周邊環境形成最少破壞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作業效率。
之所以重視安全防護能力的提升,是因為探礦作業的環境較為惡劣,且相關從業人員面臨著較高的安全風險。給予必要的防護措施,能夠更好的保障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避免重大傷亡事故的出現,從而維護社會環境的穩定。因此有必要針對相關員工的安全意識和保護能力進行提升,同時重視各項安全機制的運行,避免安全隱患的出現。
探礦工程的設備搬遷與部分輔助工程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元兇,探礦工程采用“一基多孔”與輕型鉆探器械等,能夠有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考慮到部分探礦工程作業周邊生態環境相對較為脆弱,針對此類情況建議使用定向鉆進/分支孔技術,不僅可以減少設備搬遷對于土地產生的破壞,更可以顯著提高作業效率。在鉆井設備選擇方面,盡量選擇便攜式,輕便且功能豐富的類型,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保證所選擇設備的合理性。考慮到探礦工程作業過程中,會涉及到各種物資的運輸,如果所處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相對較為脆弱,應當合理選擇運輸物質的形式,例如使用拖拉機,卷揚機或者直升機,目的在于減少運輸過程中對于地表植物的破壞。這些要求在施工之前,針對施工區域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性考量,保證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準確把握,從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式,盡可能減少探礦工程對于周邊土地的占用。
第一,無公害處理廢漿。廢泥漿主要包括廢棄泥漿、打水泥塞產生的廢水以及工具與地面設備的沖洗水,其有點多面廣、污染物種類多樣、間歇性排放以及不可控排放等基本特征。廢棄泥漿中含有重金屬與硫化物等重污染成分,不經處理、隨意排放會對人體與環境導致嚴重后果。禁止直接排放物回收價值的廢漿液,并對其采用三級凈化處理。可回收處理有利用價值的泥漿,部分地區可采用管匯連接的手段,防止泥漿池漿液的下滲。第二,分類處理生活廢棄物。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需分為可降解與可利用垃圾,垃圾分類后進行處理。勘探工作完成后應有關部門規定采用科學的手段統一處置不可降解的垃圾。第三,減少施工的大氣污染,做好防塵措施。空氣鉆進時,應從源頭控制,密封鉆探設備的連接處,增加孔口除塵設備。其次,勘探取樣時鋪設防塵罩,避免揚塵。
首先,當探礦工程在高原地區進行施工作業時,容易破壞施工點周邊的植被。因此,在探礦工程結束后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與恢復。高原植被破壞面積較大時,可使用擋墻與人工植草的方法。有效的環境恢復措施可以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布滿工業廢渣的土地被綠色植被覆蓋,推動了當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在經濟條件與施工環境的允許下,施工管理部門可以在施工場地修建前將現有草皮遷移到其他地方,工程完工平整地面后將草皮移回原處,并重新培育。結束探礦后要對坑洞和礦井進行檢查,然后回填,防止對周邊的植物產生破壞或者出現塌方等事故。施工現場周圍的生活垃圾也要及時處理,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綜上所述,考慮到探礦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其對于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產生的重要影響,無論是出于維持礦產資源有效開發和利用或者是支持社會經濟有平穩發展角度的考慮,都應當重視探礦工程的有效開展。但是由于傳統探礦工程的作業對于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較為嚴重引發各種復雜的自然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社會環境沖突,因此有必要重視關于探礦工程的優化。本文首先分析探礦工程所引發的各種環境問題,包括對自然環境引發的污染以及社會環境的潛在威脅,基于生態環保以及和諧穩定原則分析創新探礦工程作業模式的相關舉措,例如針對技術進行改革創新,減少探礦工程對于環境影響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探礦工程本身作業的效率,其次是重視防護措施的落實,降低探礦工程對周邊自然環境污染程度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對于相關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的保護,預防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利于社會和諧五年的發展。施工完成后有關部門應及時恢復施工周邊的生態環境,力求既要追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也要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