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遼寧省沈陽市遼中區中醫院中醫科,遼寧 沈陽 110200)
原發性痛經(PD)是女性經期常見表現,即女性月經前后或者行經期出現的腹部疼痛、腰酸、下腹墜痛等不適癥狀。中醫診治女性痛經,將其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氣血虛弱型等多種具體類型,除傳統理血劑外,可對癥用藥[1-3]。本研究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PD寒凝血瘀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82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診療的寒凝血瘀型PD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1例。對照組年齡18~38歲,平均(26.54±4.32)歲;病程4~90個月,平均(52.48±10.26)個月。觀察組年齡19~40歲,平均(26.52±4.35)歲;病程4~91個月,平均(52.46±10.25)個月。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準允。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知情研究。
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②經期紊亂。
對照組用痛經寶顆粒。痛經寶(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41021972),以溫開水沖服,每次10g,日2次。
觀察組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藥用延胡索15g,益母草15g,鉤藤15g,丹參10g,丹皮10g,赤芍10g,五靈脂10g,沒藥6g,小茴香5g,肉桂5g,干姜3g。疼痛劇烈加制乳香6g,琥珀3g;小腹寒冷加炙桂枝9g;腰酸加續斷10g,杜仲10g;腹部脹痛加木香9g;惡心嘔吐加陳皮6g,佛手6g;經量過少加桃仁9g,紅花9g,川牛膝9g。行經期每日1劑,以水煎汁,分早晚2次溫服。
以月經前5天至月經第2天為1個周期,兩組均服藥3個月經周期。
依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采用中醫證候積量化分數調查表,采用4分制,依照癥狀從無到重癥分別計為1(無)、2(偶發、輕癥)、3(常發、中度)、4(持續、重癥),納入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項。痊愈:癥狀積分降低至0分,停藥3個月未見復發。顯效:癥狀積分下降大于50%,已不影響正常生活。有效:癥狀積分下降25%~50%,服用止痛藥下可正常生活。無效:未達到上述要求。
不同時間節點的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納入月經來潮前1天、來潮后1天、來潮后2天3個時間,VAS總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納入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兩項指標。
用SPSS2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月經來潮前1天 來潮后1天 來潮后2天對照組 91 2.21±0.46 5.68±1.24 4.28±1.19觀察組 91 1.12±0.34 4.22±1.06 3.02±0.93 t 18.1778 8.5376 7.9585 P 0.0000 0.0000 0.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 (n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 (ng/L,±s)
組別 例 PGE2 PGF2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91 26.58±1.22 26.84±1.42 37.65±2.41 36.88±2.34觀察組 91 26.60±1.21 29.75±1.52 37.62±2.45 27.14±2.12 t 0.1110 13.3454 0.0833 29.4261 P 0.9117 0.0000 0.9337 0.0000
PD又名功能性痛經,多發生于青年女性,尤其是初潮后幾年內多見,可見腰膝酸痛、腹痛等癥狀,且疼痛程度與人體質關聯密切,多呈痙攣性或針刺樣疼痛,部分可見其余臟器不適[4]。止痛藥物雖能夠快速改善臨床癥狀,但遠期療效并不甚理想,且長期應用還可能發生不良反應[5]。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記載:“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諸病源候論》提出“月水來腹痛候”之說,即女性月水來腹痛者,是因勞傷血氣以至體虛且受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傷沖任之脈而誘發。因此,診治痛經需從調理沖任氣血入手[6-7]。少腹逐瘀湯是出自《醫林改錯》,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功效。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可起溫經、散寒、止痛之功效,沒藥、丹參、赤芍、益母草可起活血化瘀之功效(因里寒經期多見腹瀉,原方當歸可潤腸通便,故本院以丹參替代),鉤藤、丹皮可起寧神、止痛、清心肝之功效,延胡索、五靈脂可起化瘀、調經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化瘀止痛之效[8-10]。
研究結果揭示,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月經來潮前1天、來潮后1天、來潮后2天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應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疼痛,促進康復。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肉桂、當歸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并興奮和抑制子宮收縮;赤芍、延胡索、五靈脂能夠鎮痛、解痙;諸藥合用,能夠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從而改善臨床癥狀[11-12]。此外,治療后觀察組PGE2高于對照組、PGF2α低于對照組,表明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對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女性PD發生與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釋放異常關聯密切,PGE2可松弛子宮平滑肌,但PGF2α會導致子宮平滑肌的劇烈收縮,形成血管痙攣,致使女性子宮缺血缺氧,引發劇烈疼痛。藥理研究證實少腹逐瘀湯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消除痙攣,調節內分泌,抗炎鎮痛,從而提升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13-14]。
綜上所述,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PD寒凝血瘀型效果顯著,可緩解疼痛,改善機體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