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曉,薛維涵,江子娟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河南 內鄉(xiāng) 474350)
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具有發(fā)病率、致盲率高等特點,多伴有視力模糊、眼睛干澀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發(fā)展為增值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影響患者視力[1]。目前,臨床多予以降糖、降壓、降脂等藥物治療,雖能有效緩解癥狀,但整體治療效果欠佳。NPDR屬中醫(yī)“視瞻昏渺”、“血灌瞳仁”等范疇。氣陰虧虛,瘀血阻絡為基本病機。治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為法[2]。本研究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方輔治NPDR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療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2~71歲,平均(56.32±5.26)歲;病程1~5年,平均(3.11±0.96)年。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43~75歲,平均(57.11±5.13)歲;病程1~6年,平均(3.26±1.12)年。兩組年齡、病程、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西醫(yī)符合2014年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3]NPDR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符合2011年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yī)診療標準》[4]NPDR證候。主證為視物模糊,次證為目睛干澀、氣短懶言、五心煩熱,舌紫暗或瘀點瘀斑、脈澀或細澀?;颊呒覍僦橥?,且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近期接受其他治療,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凝血功能紊亂,認知功能障礙,中途退出治療,對研究相關藥物過敏。
兩組均給予降糖、降脂、降壓等常規(guī)治療。另給予羥苯磺酸鈣(Vifor Pharma sterreich GmbH,批準文號H20140641)0.5g,tid,治療3個月。
觀察組加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方。黃芪15g,當歸15g,赤芍12g,桃仁12g,紅花12g,生地黃10g,蒲黃10g,枸杞子10g,女貞子10g,水蛭6g,人參20g,川芎20g,石決明20g,夏枯草15g,菊花15g,黨參15g,黃精10g,墨旱蓮10g,茯苓10g,益母草10g,蠐螬3g。1日1劑,水煎至250mL,早晚服用,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視力、黃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內壓(IOP)及ME情況。①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評估視力情況,并用最小分辨角對數記錄評估結果。②CMT:采用OCT檢查CMT情況。③IOP:采用拓普康非接觸式眼壓測試儀測量IOP情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中醫(yī)證候積分。證候程度分為無、輕、中、重度,分值分別為0、1、2、3分,分值越高表示證候越嚴重。
血液流變學。采用血液流變儀檢測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漿黏度(PV)、紅細胞聚集指數(AI)。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顯示黃斑水腫(ME)消退,視力數指提高大于等于0.02,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大于等于70%。有效:ME有所消退,視力數值提高小于0.02,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69%。無效:ME、視力數指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小于30%。
兩組治療效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兩組視力、CMT、IOP、ME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視力、CMT、IOP、ME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視力、CMT、IOP、ME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 ME(μm)CMT(μm)視力(°)IOP(mmHg)觀察組 48 51.11±11.41 247.06±23.50 0.39±0.11 16.60±2.96對照組 48 50.68±12.62 246.51±22.95 0.41±0.14 16.44±2.93 t 0.175 0.116 0.778 2.266 P 0.861 0.908 0.438 0.791治療前觀察組 48 15.95±5.40 195.40±13.11 0.75±0.14 11.68±2.81對照組 48 21.71±5.96 205.62±13.91 0.52±0.20 14.98±2.87 t 4.962 3.704 6.527 5.692 P <0.001 <0.001 <0.001 <0.001治療后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視物昏花 目睛干澀 五心煩熱 氣短懶言 總分觀察組 48 1.85±0.34 2.08±0.40 1.93±0.36 2.12±0.41 7.98±1.52對照組 48 1.81±0.32 2.06±0.39 1.90±0.37 2.08±0.40 7.83±1.50 t 0.594 0.248 0.403 0.484 0.487 P 0.554 0.805 0.688 0.630 0.628治療前觀察組 48 1.40±0.27 1.62±0.30 1.51±0.29 1.59±0.31 6.12±1.15對照組 48 1.56±0.31 1.79±0.34 1.72±0.33 1.81±0.34 6.88±1.26 t 2.697 2.598 3.312 3.313 3.087 P 0.008 0.011 0.001 0.001 0.003治療后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見表4。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PV(mPa·s) AI觀察組 48 5.22±0.93 11.36±2.04 1.85±0.32 2.25±0.40對照組 48 5.15±0.90 11.32±1.96 1.83±0.30 2.22±0.38 t 0.375 0.098 0.316 0.377 P 0.709 0.922 0.753 0.707治療前觀察組 48 4.34±0.76 9.49±1.70 1.50±0.26 1.88±0.33對照組 48 4.72±0.84 10.34±1.82 1.66±0.29 2.05±0.36 t 2.324 2.365 2.846 2.412 P 0.022 0.020 0.005 0.018治療后
NPDR是糖尿病常見微血管并發(fā)癥,常導致成年人失明,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視網膜出血,使視力漸進性下降,甚至失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目前,臨床多予以羥苯磺酸鈣治療,其可有效改善血液及血漿黏度及血-視網膜屏障,減少眼部微血管瘤,從而減輕出血及滲出灶面積,改善視網膜功能,提高患者視力,但其整體治療效果不佳,且易引起胃部、心臟不適等不良反應[6]。
NPDR屬中醫(yī)“消渴內障”、“暴盲”、“消渴目病”等范疇。多因嗜食肥甘,情志失調,久病耗損,外感邪毒致陰虛燥熱,日久津液虧虛,目絡失養(yǎng),血絡瘀阻,遂為目病。治當固本生津,通絡明目,活血化瘀[7]。益氣養(yǎng)陰活血方中黃芪益氣攝血,黨參、黃精、生地黃補血養(yǎng)陰,水蛭破血通絡、逐瘀消癥,蒲黃收斂止血、活血化瘀,茯苓、益母草利水化瘀,當歸、墨旱蓮止血化瘀、散結消腫,石決明、夏枯草清肝明目,枸杞、女貞子滋陰養(yǎng)血,菊花平肝明目、散風清熱,赤芍涼血消腫、散瘀止痛,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蠐螬破血逐瘀、明目退翳。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通絡明目、活血化瘀之效,符合NPDR病機治則[8]。藥理研究證實,黃芪可降低血小板、血液黏度,當歸可抗血栓,赤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jié)凝血系統(tǒng),桃仁、紅花可改善血液流變學,蒲黃可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枸杞可保護視網膜神經細胞,水蛭可降脂,生地黃可改善糖脂代謝紊亂,黃精可降糖、降壓,茯苓、益母草可減輕視網膜水腫滲出,蠐螬可預防眼底新生血管。全方可降糖、降壓、降脂、改善血液流變學及糖脂代謝紊亂[9]。
益氣養(yǎng)陰活血方輔助治療NPDR效果較好。